<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王永利  >>  正文
    《天下黃河》:彰顯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相冊
    王永利
    2023年02月24日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遠方的家》欄目制作、在國際中文頻道(CCTV-4)持續播出的百集系列節目《天下黃河》引發熱議?!短煜曼S河》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悠久的黃河文化傳承為基底,展現沿線各省區保護和發展黃河文化的新變化、新成就?!短煜曼S河》系列節目以第一人稱記者走訪的形式,“走得遠、走得深,用心聽,用情感受”,通過大量真實生動、具有典型意義的采訪,描繪了今日黃河的時代風采,講述了黃河兩岸人民不斷奮斗創造,與時代同步發展向前的故事。

    一、向全球生動呈現黃河已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彰顯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就。

    “黃河寧,天下平?!?裹泥卷沙、河道擺動、地上懸河等諸多問題,讓黃河成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重的河流之一。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天下黃河》節目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鼻?0集集中報道了黃河上游通過自然恢復和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強化水源涵養功能,已實現連續23年不斷流,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提升。

    巖羊和雪豹悠哉繁衍生息,是生態好轉的重要標志。在黃河源頭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巖羊和雪豹數量大幅增加。在黃河源頭曲麻萊縣,過去過度放牧造成草場退化。禁牧三年,并種植8萬畝優質牧草,使得裸露的黑土灘變得牧草茂盛。在星宿海,“科學放牧、保護生態”的意識已經刻在牧民們的心中,平時用水會先將水從湖中取出,而不是直接在湖中洗涮,避免造成污染;自家的生活垃圾,也要裝到袋子里,帶到一百多公里外的縣城集中處理。牧民們自覺用分類回收的垃圾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在青海甘德縣的崗龍鄉,1600多名牧民加入了民間環保協會,他們不僅自發保護當地珍稀的野生動植物,還利用十年時間,義務清理黃河沿岸的垃圾1000多噸。

    在青海久治縣,有著“天神后花園”美譽的年保玉則國家地質公園,在牧民的支持配合下,經過四年的封閉生態修復,絕美自然畫卷重現眼前。在甘肅白銀市的景泰縣,景電提灌工程把黃河水引到騰格里沙漠,讓黃河之水上高山,在甘肅和內蒙古交界地帶建起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

    景泰縣的東升鎮,2000畝荒地因為有了黃河水的澆灌,種上了隴椒、朝天椒,豐收季節黃土高坡再現生機?!胞}環定”揚黃工程把黃河水引到灘羊之鄉——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當地的生態環境不斷好轉,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在《天下黃河》的鏡頭中,體現時代發展的很多新事物、新變化都被捕捉。在海拔4100米的果洛高原上,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和5G通信的“智慧牧場”正在改變傳統畜牧業生產方式。在塔拉灘沙漠,建設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 “板上發電,板下養羊”成為一道別致的風景。

    二、接地氣呈現黃河流域人的故事,在國際傳播中突顯中國人踔厲奮進的精神風貌。

    《天下黃河》“見山、見水、見人、見事”,講好中國故事。

    攝制組走進果洛高原上的班瑪仁拓山,加陽東云喇嘛是當地生態保護協會會長,他主張人和自然和諧相處,讓所有生命都快樂。寺廟外,數百只巖羊在安逸覓食。在冬天下雪天,加陽會買來500多捆干草喂養這些前來求救的巖羊。他還建立生態文化博覽園,把生態保護的理念傳遞給當地群眾和前來的旅游者。在有著“隴上塞罕壩”之稱的蘭州貢井林場,四代人用60年時間在干旱的黃土高原上植樹造林13萬畝。林場工人甚至身綁繩索,吊在山崖上作業。為了提高樹苗成活率,林場場長火彥君帶領職工摸索出一套訣竅,使植樹成活率達到80%。最讓他欣喜的是,如今林場來了研究生畢業的年輕人,事業后繼有人。在瑪曲,過去在蘇州打拼的藏族青年旦正才讓,在鄉村振興戰略感召下,回鄉創業,開辦了民宿,生意十分紅火。兩位藏族大學生從內地大學畢業后,也選擇回到家鄉。一位從藏族傳統文化中尋找創業商機,根據藏族傳統氈帽來開發款式新穎、適銷對路的新式藏帽,不僅增加了就業機會,還傳播了民族文化;另一位從節能減排出發,用牛糞研制高熱值的碳棒,使牧民的取暖效率提高,并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這些青年決心用自己的雙手把家鄉變得更好。在甘肅白銀市的平川區,張榮、滕麗麗這一對夫妻駐扎荒山種樹十年,也曾經歷失敗,果樹大批死亡,積蓄花光……但他們堅信家鄉的山可以更綠,家門口也能創造幸福生活。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如今3000畝荒山已經變成了生機盎然的花果山,多年的辛勤付出也有了回報。

    三、從流域透視中華文明的根脈,用鏡頭留住“鄉愁”,彰顯文化自信。

    “百川之首”“四瀆之宗”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既是條波瀾壯闊的自然之河、生命之河,也是條源遠流長的文化之河、心靈之河,千百年來,她滋養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節目窮極視聽之美,通過航拍、水下攝影、超近距攝影、慢放鏡頭和黃河流域特有的旋律、民謠等手段,表現了黃河自然景觀的壯美,如阿尼瑪卿雪山的巍峨峻秀,九曲黃河大轉彎的嫵媚多姿,高原牧場四季鮮明的色彩變化,黃河日出和黃河落日的如畫風景,令人陶醉。特別是節目聚焦中華文明的傳承脈絡,探尋黃河文化的文明密碼。如在青海同德縣宗日文化遺址,節目組走進考古現場,了解黃河兩岸的先民在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生活,通過出土的珍貴彩陶,洞見閃耀歷史的中華文明之光。

    在民族文化的展現上,從雪域高原的格薩爾文化——酥油花雕塑、馬背藏戲到傳統民族運動會,從校園里悠揚的龍頭琴彈唱到草原牧場上的聲聲曼陀鈴,再到黃河邊的民歌吟唱,觀眾可以從中領略藏族文化的久遠與精彩?!短煜曼S河》以對文化的追尋,對藝術的傳承、對傳統的保護為聚焦點,用鏡頭留住“鄉愁”,彰顯了文化自信。

    《天下黃河》生動感人展現了大河奔涌,九曲連環,氣象萬千的壯美景象,展現了黃河上游已建成可靠的生態安全屏障,是美麗中國的重要標志。通過真實的故事、細致的表達、多維敘事的手段,帶觀眾感受到“黃河文化”流動的魅力和不息的生命力。(王永利)

    【責任編輯:許聃】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制片人、高級編輯。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