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民營經濟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民營經濟稅收貢獻超50%,GDP占比超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占比超70%,城鎮就業超80%,企業數量占比超90%。由此可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民營經濟不斷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穩定經濟增長,提供產品與服務,實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目前來看,民營經濟發展還存在部分問題,一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部分商業銀行將貸款主要投放給國有企業和部分政府著力扶持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面臨著融資成本高、融資方式難的兩難境地。原因之一是由于企業與銀行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導致金融服務風險成本增加。二是從市場環境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得到極大拓展,但由于受到近年來國內外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民營企業仍然面臨著轉型的巨大壓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需要更加開放公平穩定的市場環境。三是從市場準入機制上,目前還存在部分在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對民營企業設置門檻和隱性壁壘的現象,當前市場上存在的經濟性壟斷與政策性壟斷現象使部分中小企業難以發展起來。民營企業需要更加公平穩定的發展環境,需要建立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市場準入機制,切實保護和激發市場創新活力,減少惡性競爭。
一直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亮明態度,絕不含糊,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因此,要想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國內經濟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實現穩增長、擴內需的實際需要,首先需要加大行業監管力度,需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規范行業生態,將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納入地方發展實際考核,堅決破除壟斷現象,激活民營企業的發展活力和創新精神,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營商環境,更好地發揮資本優勢,激發市場活力,引導資本有序進行投資,為民營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土壤,要使市場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需要更好的吸引民間資金進入市場發展民營經濟,重點解決民營經濟融資貴、融資難問題,壯大民營企業力量。三是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提振市場信心。應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破除所有制身份所帶來的局限性,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同時放寬市場準入機制,鼓勵創新創業。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體制機制,為民營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市場環境。
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營企業在實踐過程中需要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新的發展道路,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能,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因此,民營企業同樣需要承擔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做到愛國敬業,守法經營,踐行共同富裕的責任使命,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