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3月16日發布了《關于印發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和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的通知》,其中7家地方國企入選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200家央企下屬公司和地方國企入選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標志著突出高質量發展將作為今后深化國企改革的首要任務,通過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
新時代10年,國資國企改革成果輝煌
十年來,我國國資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處在啃硬骨頭階段,通過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不斷將改革推向縱深,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目前,已有1.3萬戶中央企業子企業和2.5萬戶地方各級國有企業子企業建立了董事會,實現了董事會應建盡建,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數的比例達99.9%;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比例提升到99%,任期制、契約化管理覆蓋逾8萬戶企業22萬人;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在各級國有企業全面推開,覆蓋全國超8萬戶企業共22萬人。尤其是國企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這一歷史性的突破將進一步夯實了國有企業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競爭的法律基礎。
新時代十年來,我國國有企業和市場經濟更好地實現了融合,打造了一批現代新國企,國資國企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全局性的重大變化。以央企為例,看運行,央企資產總額已增長到81萬億元,利潤總額增長至2.6萬億元、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6.3萬元/人;看結構,央企先后完成27組49家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國資委新組建、接收13家企業,監管央企數量從116家調整至98家,促進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看創新,央企累計研發經費投入約6.2萬億元,創新平臺加快建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重大工程項目驚艷亮相。
加快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黨的二十大繪就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國有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主體、重要力量。按照有關部署,將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要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著力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率型發展轉變,進一步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調整,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好科技創新國家隊、產業發展領頭羊、安全支撐主力軍作用。
今后,國企要把突出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具體來說:一是圍繞增強產業引領力深化改革,更好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聚焦實業主業,以市場化方式大力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加快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節點實現自主可控,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引領帶動我國產業體系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二是強化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推動“科改示范行動”充實擴圍,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完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構建以實效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工作體系;三是把維護經濟安全、產業安全、國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強對重要能源資源的支撐托底作用,切實提升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的底氣和能力;四是圍繞打造現代新國企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公司治理全過程,分層分類落實董事會職權,全面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制,促進國有企業增活力、強動力;五是圍繞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深化改革,更大力度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把創建世界一流企業作為一項戰略性、引領性重大任務
要加快落實、全力推進,進一步加強與同行業國際先進企業的全面對標,提升與世界一流企業相匹配的能力。要堅定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目標,從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兩大途徑”發力:一是要從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大關鍵領域下功夫,不斷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二是要鞏固國有經濟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重要行業領域的控制地位,加大對創新能力體系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提升對公共服務體系的保障能力,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增強國企核心功能。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必須要牢牢把握規范化、數字化。規范化,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現代企業體制機制的作用,要乘勢而上組織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更大力度打造現代新國企,著力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加快推進我國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設;數字化,即助力國企數字化轉型。加大云計算、寬帶基礎網絡、5G/6G、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升級。要優化組織結構、提升經營管理質效等,推進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加強與同行業國際先進企業的全面對標,提升與世界一流企業相匹配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