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祥云鋪玉宇,四方瑞氣入瓊樓?;▋籂€漫風光好,草木芳菲景色幽?!边@是形容澳門美景的詩歌?!鞍罪埑坎汪c蝦,烏龍猶勝架非茶。發睛黑似吾華種,已見葡萄屬漢家?!笔切稳莅拈T飲食的詩歌。從1月28日到4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推出大型美食文旅節目《澳門雙行線》熱播,探訪澳門美食和美景,見證澳門回歸24年壯美畫卷。節目通過體驗“城美、人美、情美”,帶領觀眾深度打卡澳門的秀美風景,品嘗地道的澳門美食,從而全景式描繪一幅澳門回歸24年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社會現實,展現出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活力。
一、沉浸體驗澳門在“一國兩制”下的繁榮,真實走入澳門人心中的精神家園
《澳門雙行線》也是總臺2023年重磅打造的戶外節目新模式。作為二十大開局之年的重點節目之一,《澳門雙行線》12個主題、24條線路,節目立體展現了澳門文化的交融薈萃,以及獨有的歷史積淀和城市內涵,反映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生動實踐。 每期節目有兩組嘉賓,分別由主持人、影視明星、體育明星等公眾人物組成,他們以“打卡團成員”的身份融入澳門,根據線索卡,尋找地標和美食店鋪進行打卡,在“人間尋常味”和“精致儀式感”兩條路線中探索兩種了解城市的方式。
首先,以人文情懷挖掘勤勞勇敢澳門人的故事。如每天凌晨3、4點,83歲的吳炯祥作為沙梨頭街市一家粥店的老板,就開始了辛勤而忙碌的工作。在嘉賓前來品粥時,他回憶起以前,店就開在老海鮮市場內,十分狹窄,擺上桌椅,只容得下一人跑堂,還沒有冷氣。每天彎腰低頭勞作,60多年來,落下了弓著腰的病根,從早忙到晚,勉強維持生活。而在澳門回歸后,政府將原來老舊的街市翻新成氣派的綜合性市政大樓,一樓市場賣著最新鮮的海產,吳老伯的店,也搬到了二樓。店面更寬敞,還有了冷氣,前來品粥的客人絡繹不絕。粥店本沒有名字,因為吳老伯偶然得到了一本叫做“中國名粥”的秘籍,記載了108種粥的熬制方法,所以在吳老伯學會后,食客對他的手藝贊不絕口,就稱這里是“中國名粥”,漸漸地,這就成了公認的店名。如今這里是周圍街坊的私藏食堂,也是老澳門人記憶中的味道。
從一個人,一家店,一座海鮮市場,打卡團在這里嘗到的是平凡而美味的一碗粥,品到的背后濃濃的人情味,感受到的則是在回歸后澳門人民生活欣欣向榮的變化。
其次,小中見大,反映澳門回歸后澳門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如司打口街區地勢較低,天鴿臺風肆虐澳門時,水位高達1.1米,山竹臺風時則到了1.2米,幾乎淹沒了整條街區...... 澳門的藝術家面對臺風退后的一片狼藉,想要通過藝術的方式振奮人心,令這片街道煥發新的生機,于是舉辦了響朵國際藝術節。澳門當地的藝術家,聯合世界各地的街頭藝術家,以熱情為顏色,以街道為畫紙,用“街頭涂鴉”的形式,使這條街成為人氣旺盛的旅游打卡地。
像司打口這樣被注入年輕活力的街道,在澳門并不少見。有一條叫做關前街的老街,也因為特區政府開展的老街活化項目,煥發了新的生機。64歲的榮記豆腐店店主李溢華感慨,他的店在這一帶開了大半輩子,如今政府設立文化基金,派人把他的店裝飾得煥然一新,再加上他祖傳的手藝,成為這條街上頗為亮眼的一家食店,好多游客慕名來打卡。
片中穿插大量老照片,通過今昔對比,將澳門回歸后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再其次,凸顯澳門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切追求。在澳門,每逢周末就是家人團聚的日子,這一天被稱作家庭日。全家人上熟悉的飯館吃飯,不僅品嘗美食,更是在享受美食的過程中體會幸福的滋味。關前后街杜榮記的老板60歲的杜浩華收工后,回家與愛妻相伴,手邊是妻子親手做的美味,身邊圍繞著養了多年的鸚鵡,他認為,簡單生活就是幸福,把每一天過好,每一天都是節日。
而對澳門人來說,家與家人不止限于身邊的陪伴,即使身在遠方,也聯系著從同一片土地生發的羈絆。官景正宗葡國餐廳店主歐維士,不僅因為店里的美食為人所知,他在年輕時還救助過待產的孕婦為報紙所報道。在澳門一住就是40年,他從葡萄牙人變為澳門永久居民,非常有主人翁的自豪感,當內地廣西蒼梧縣受災,他不僅和廣大澳門人一樣踴躍捐款,還作為澳門的代表前去嶺腳鎮八一小學把善款交到受災學校手上。
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的美德根植于每個澳門人的心中。
二、年輕態敘事,呈現澳門美食圖鑒和旅游打卡的電視指南
“以咫尺之地,通九萬環球”。澳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稱“世界美食之都”,33.3平方公里的海島小城里密布著3000多家餐館,澳門已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多元文化和諧匯融的生動典范?!栋拈T雙行線》在1250多條街道編織成的一張細密路網中,探尋令人目不暇接的美食,挖掘隱藏在小街窄巷里,不容錯過的那口地道澳門之味,為觀眾呈現出美景背后的傳奇故事。
首先,既看熱鬧又深挖門道,呈現正宗澳門菜的由來和傳承。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商船來到澳門,葡萄牙本土的飲食文化也隨之傳入澳門。山度士葡式餐廳店主,原來是葡萄牙軍艦上的大廚,后來成為澳門人,節目中正好是他74歲生日,大家舉杯歡慶,祝他生日快樂。他說他喜歡澳門,這里朋友很多,他和500多名在澳門或者來過澳門的葡裔都保持著聯系,這些朋友來他這里,就是要品嘗那口地道的葡式澳門菜。與山度士餐廳類似,澳門有許多遍布在大街小巷中的葡國風味餐廳,澳門葡式乳豬、澳門非洲雞、石岐乳鴿、免治豬肉飯、料理馬介休魚舌、檸檬炒蜆等葡式美食,從最初葡國菜與澳門本地菜的結合,到完成大航海時期從西方到東方的串聯,它逐步發展成為兼具“一帶一路”上多個國家標簽口味的融會貫通。在技藝與智慧、文化與情感的你來我往中,見證共融的歷史。
其次,揭示了澳門美食圖鑒,一直在多元文化下融合、演變、創新、發展。澳門多元文化的和諧匯融,也體現在菜品上的包羅萬象。如北方鳴苑的招牌菜內蒙古烤全羊,從國內選最好的食材和調料,先把全羊經過各種調料的一夜浸泡,然后全身按摩,蒸十分鐘,再抹上醬汁和芝麻,然后燒烤。其做法之繁復,成就了澳門獨一份的口碑。從順德菜、淮揚菜、廣式茶點到疍家菜、緬甸特色菜等等,融合、演變、創新、發展。即使一碗粥,也傾注了廚師全部心思。如澳門人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鍋的生滾粥。用熬好的白粥做底,滾熟豬肝等各色葷品,手起勺落間,米粒不停碰觸鍋壁。這可以讓淀粉最大程度析出,確保黏稠的口感。
而論及求新求變,從傳統蝦餃中創新而來的翡翠玉龍餃令人拍案叫絕。韭菜汁制作出翡翠色的餃子皮,緊緊包裹藍龍蝦肉和白海蝦肉,上桌前以特別的食材點綴。一道最傳統的中國美食,在色味意形上,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無論是酥脆蒜香智利鱸魚柳,用避風塘技法制作,結合西式擺盤;還是一塊小小的杏仁酥,把堅守95年的老店初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正如總制片人唐琳所說:“澳門的美食層級相當豐富,我們想展現在澳門‘一口吃遍世界’的感覺?!笨倢а輻钪椅脑诮邮懿稍L時,曾表示兩條線都是尋找美食,但內核不同,“人間尋常味”展現澳門人數百年來堅守和堅持的故事,“精致儀式感”展現的則是中西方文化在澳門發生交流、碰撞,繼而融合創新的結果。
再其次,該片著力打造“澳門美食高光時刻”,以營造出“送入口中的最后一秒”為美食鏡頭設計亮點。讓鏡頭靈動起來,讓食物的狀態最美化。常用鏡頭呈現食物成熟鮮艷綻放的最美時候,選擇最佳角度,冒熱氣、帶響聲,如烹飪時產生的現場聲,食客品嘗的吮吸聲,甚至現場滿足的笑聲,十分引人入勝。
另一方面,讓觀眾不僅要領略澳門風光,更要看到一條條豐富的一日游路線。該片豐富了人們對澳門印象,不僅只有三巴牌坊、澳門觀光塔等耳熟能詳的地方,還看到高樓林立現代化的城市、體驗到米其林綠色餐廳、麗軒等高檔精致高雅餐廳的五星級服務,真正反映澳門肌理的其實是百姓生活的地方,是市井小巷、充滿煙火氣的夜市。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路線,如參觀盧家大屋,隨后前往的華記咖喱面食專家就在義字街,而義字街正是盧家大屋屋主盧華紹開發興建的。主持人和嘉賓來到金蓮花廣場看地標雕塑,還道出澳門島的形狀似蓮花,又有蓮島之稱。不僅每一處景點背后都與這座城市的肌理息息相關,這也讓節目成為出行澳門的一本“尋寶集”。
三、創新表達,開創了國內紀實慢綜藝的先河,打造扛鼎之作。
《澳門雙行線》節目采用的真人秀+紀錄片式拍攝手法,節目跨越綜藝與紀錄的邊界,以“忠實記錄、真誠表達”,讓真實生活本身的魅力打動人,感染人。紀實性的手法拓寬了慢綜藝新的疆域,并且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在創新表達方面,以故事性強的小片導入,強烈引起觀眾興趣,拉高了收視。再其次雙行線相互有機勾連,環環相扣,并行不悖。更重要的是,融合真人秀、紀錄片和輕綜藝為一體的新型節目形態,給熒屏帶來一股藝術清流。
融媒體傳播方面,《澳門雙行線》在央視財經頻道每周六19:30播出的同時,在央視頻、央視財經和咪咕視頻等客戶端同步直播,覆蓋大屏和小屏兩端受眾。央視頻直播的同時,設計了有獎互動答題環節,強化了直播受眾的關注度,節目相關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近13億,央視頻累計播放量突破千萬;大屏端收視觀眾規模過億人。其中15歲到25歲觀眾群的增長幅度高達191%。
國際視頻通訊社對外分發節目直播信號,希臘《中希時報》、菲律賓《商報》美國《國際日報》等二十多家媒體給予了推薦報道?!栋拈T日報》等多家地方主流媒體強力推薦;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澳視澳門頻道從2月11日開始,每周六20:30連續播出《澳門雙行線》,并在澳門綜藝頻道進行重播。
節目播出以來,引起業內高度關注,北京電影學院胡智鋒、清華大學尹鴻、北京大學陸地、中國人民大學周勇等業內專家學者分別從《澳門雙行線》節目的主題立意、模式創新、表達手段、傳播策略等方面給予了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評論節目:“《澳門雙行線》以美食之名,讓‘歷史’與‘未來’在一口一口的美味中夢幻聯動:觀照歷史,探索美食背后更為廣闊的文化內涵與意蘊;面向未來,描畫澳門在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煥發出的動人光彩?!?/p>
正如胡智鋒所說,《澳門雙行線》通過“豐儉由人”的創意方式展現出澳門美食的濃濃煙火氣與精致儀式感。從飲食文化的角度全面展示澳門多彩歷史的積淀。將“美食文化+美食旅游模式”、“都市文化+城市文旅模式”緊密結合,多維度展開美食與文旅故事,凸顯澳門獨特的美食文化氛圍,推廣澳門豐富多元的旅游元素,盡展澳門“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魅力。拍攝技術上將文旅節目實現了“電影化升維”,達到了美食與美學融合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