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為躋身世界科學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陳新光
    2023年04月27日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已成為提高生產效率、提升供給能力和潛在增長率的關鍵助力。根據國家科技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達30870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其中,基礎研究投入從2012年的499億元提高到2022年約1951億元,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由4.8%提升至6.3%。

    基礎研究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根本動力和源泉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A研究是為了獲得關于現象和可觀察事實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識而進行的實驗性或理論性研究,它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其成果以科學論文和科學著作為主要形式,用來反映知識的原始創新能力?;A研究是一個慢周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科學思想一代代傳承,這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通常一代的成長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當今世界已進入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導對基礎研究產出的影響越來越大,營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文化和環境,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保障。

    由于基礎研究不可預測、投入大、時間長、風險高且易產生技術溢出效應,通常由國家作為投入主體。美國是世界頭號研發強國,除聯邦政府對研發活動提供穩定資金支持外,眾多創新型企業是研發投入的重要來源和研發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研發投入經費僅次于美國企業通過研發投入提高生產力、更新生產工藝和流程、創造創新產品和服務,提高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從而增加企業成長可能性并帶來經濟收益。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前50家企業中,有22家總部設在美國,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英特爾、蘋果、強生和通用汽車。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布的《科學與工程指標2018》報告,美國企業所執行的研發經費占全國研發經費總額的71.8%,其中83%來自企業自身投入,且企業每年研發經費的浮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美國研發經費總額。

    基礎研究投入是短板

    2023年3月7日,大連理工大學公布的《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突破2.4萬億元。2021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量接近2.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6%。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投入占某組織或地區當期生產總值總比例)繼續提升,2020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4%,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提升幅度創11年來新高。2021和2022年我國研發強度持續提升,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強度躍上2.5%的高度。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研發投入經費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以2020年為例,中國研發經費投入規模相當于美國的49%,是日本的2.1倍,德國的2.9倍,加拿大、意大利和法國研發經費總和的2.9倍。報告還顯示,企業、政府以及其他機構是我國研發經費的三大來源。1995-2020年,企業部門提供的研發經費從300億增長到1.87萬億,比例從約32%增長到76.55%,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在全球研發經費前2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華為排名第二,在美國的谷歌之后,阿里巴巴排在第十七位。其中,華為研發支出占中國境內上市公司前10名研發支出的72.24%,占中國全部境內上市企業的12.23%。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執行基礎研究經費不足是中國基礎研究面臨的突出問題。2020年,中國基礎研究經費中企業執行占比僅為6.52%,同期,美國基礎研究企業執行比例達32.14%,日本這一數據是47.07%。報告顯示,我國目前基礎研究投入強度為6.3%,與主要國家比,法國、意大利、新加坡基礎研究投入強度均超過20%。英國、美國超過15%,日本、韓國高于10%。我們要承認,確實美國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很大,并且產出也是世界第一。就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來說,美國是聯邦政府、地方政府、企業、社會力量都在投,中國的6.3%基本上都是中央財政投的,地方財政和企業投得很少。

    基礎研究投入強度指標首次進入五年規劃

    黨的二十大對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作出明確部署,企業從“技術創新主體”轉變為“科技創新主體”,這一轉變也對企業參與科技活動有了更高要求,使得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務都將發生很大變化。要緊緊圍繞產出重大原創成果這個主線,把目標導向、市場導向和自由探索這三方面平臺都建好,只有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而不僅僅是成果應用的主體,才能使企業從源頭全過程參與,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都能發揮主體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礎研究方面,企業執行基礎研究經費不足是中國基礎研究面臨的突出問題。2020年,中國基礎研究經費中企業執行占比僅為6.52%,同期,美國基礎研究企業執行比例達32.14%,日本這一數據是47.07%。

    加強基礎研究是提高我國原始性創新能力、積累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是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必要條件,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動力和源泉。為此,國家對基礎研究的強度不斷在提升,2021年,基礎研究投入強度指標首次進入五年規劃,“十四五”期間基礎研究投入強度有望達到8%左右。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一體化部署,強調“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磥?,基礎研究的核心問題不在于經費投入的多少,而是要看幾個關鍵問題:一是科學家能不能提出新的問題來;二是應用基礎研究有沒有跟目前國家重大需求緊密結合;三是要看支持自由探索類的基礎研究團隊能不能穩定地受到支持。要營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文化和環境,推進自主創新,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提供有力保障。

    ?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