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此次峰會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六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中國—中亞西安宣言》,標志著中國同中亞國家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以更團結的姿態、更高效的協作、更務實的合作,攜手邁入中國—中亞關系新時代,為各自發展振興增添強勁助力,為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注入強大正能量,將在中國和中亞國家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
中國與中亞山川相連,是永遠分不開的鄰居,地理的自然延伸讓中國與中亞命運緊密相連。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始終秉持相互尊重、睦鄰友好、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原則,政治互信不斷深化,務實合作提質升級,國際協作走深走實,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走出了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新路。特別是近10年來,在六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彼此合力構建內涵豐富、成果豐碩、友誼持久的戰略伙伴關系,取得一系列歷史性、突破性合作成就,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
一直以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尊重彼此根據本國國情選擇的發展道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內政。中亞各國高度認可中國發展理念,一貫堅定支持和積極參與中方提出的重大主張與合作倡議。面對嚴峻復雜的世界形勢,中國和中亞國家依托雙邊和上海合作組織、亞信等多邊平臺,積極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不斷建立健全安全合作機制,深入開展執法安全合作,清除“三股勢力”滋生土壤,打擊非法販運毒品、武器彈藥、爆炸物,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保障國際信息安全,打擊非法移民、販賣人口、洗錢、經濟犯罪和腐敗,有力維護了共同安全利益和地區和平穩定,讓各國人民更加安居樂業,更有尊嚴,更有幸福感。
經貿合作成果豐碩
在六國各方的共同推動下,中國與中亞經貿合作蓬勃發展,中國正成為中亞國家的主要經貿伙伴。數據顯示,中亞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在20年間增長了24倍以上,其間中國對外貿易額增長了8倍。對于中亞地區國家來說,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目前,中國已經是中亞五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2022年,雙方貿易額超過70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0%,創歷史新高,2023年一季度的貿易額同比增長22%。中國從中亞國家進口農產品、能源產品、礦產品同比增長均超過50%,對中亞國家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42%,中國與中亞跨境電商貿易額同比增長95%,已有近300家中亞企業入駐中國電商平臺。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底,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50億美元,累計完成工程承包營業額639億美元。在油氣采礦、加工制造、互聯互通、數字科技等諸多領域落地大批合作項目,各方持續推進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教育科技、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助力中亞各國產業升級、互聯互通和民生改善。目前,中亞地區各國需要克服四大關鍵結構性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缺乏出???,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于中亞各國而言尤為重要,六國將全面落實《關于深化中國—中亞互聯互通合作的倡議》,打造集公路、鐵路、航空、口岸等為一體的立體化、綜合性互聯互通網絡,為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中亞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與中亞國家發展戰略深度對接下,各國間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顯著加強,合作成果豐碩,中亞地區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范區。以設施聯通為例,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始終將基礎設施聯通作為優先發展方向,基建投資占比60%以上。10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積極推動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在鐵路、公路、航空、能源、電力、信息等領域開展合作,讓中亞國家從“陸鎖國”一躍成為“陸聯國”。10年來,中國參與的雙西公路、中吉烏國際公路、瓦亞鐵路、安帕鐵路等,鞏固中亞地區多式聯運一體化。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保障了供應國、過境國、消費國的安全和發展,成為歐亞大陸的“資源血脈”。
如今,中國同中亞五國均已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均已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在此基礎上,中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國家發展戰略、吉爾吉斯斯坦“2040年發展戰略”、烏茲別克斯坦“新烏茲別克斯坦”2022—2026年發展戰略、土庫曼斯坦“復興絲綢之路”戰略的對接不斷推進。在2022年1月舉行的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上,雙方宣布打造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開啟相互關系的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中亞共建“一帶一路”將更加深入融入新發展格局,圍繞“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開啟雙方合作新時代。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陳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