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實現新突破
    陳新光
    2023年06月15日

    2023年6月8日,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在上海開幕。兩天的時間里,來自全球各地的金融人士,圍繞“全球金融開放與合作:引導經濟復蘇的新動力”主題展開大討論。其中,論壇發布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組數字引發關注:2022年,金融業增加值達到8626.31億元,比上年增長5.2%,占上海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9.3%。這表明:新時代十年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實現了新的突破,金融總量大幅躍升,市場格局日趨完善,核心功能持續增強,金融開放樞紐門戶地位更加凸顯。

    金融核心功能持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效顯著

    金融要素市場是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目前,上海已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完備的地區之一。數據顯示,目前,上海持牌金融機構總數達1736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539家,占比近三分之一。如今的上海聚集了貨幣、股票、債券、期貨、票據、外匯、黃金、保險、信托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齊備。2022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額達2932.98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有價證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成交額分別增長7.6%、12.6%和23.8%。從橫向看,2022年,上海證券市場首發募資額全球第一,現貨黃金交易量、原油期貨市場規模均居世界前三。

    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根本任務是服務實體經濟,上海金融機構在競爭中服務能效不斷提升。登陸資本市場是科創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一步,設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科創板正在打通科創企業上市融資的“最后一公里”。自2018年科創板設立以來,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2.0、做市商制度等相繼推出,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23年5月底,科創板已上市企業528家,累計首發募集資金8223.6億元,總市值6.7萬億元。近年來,上海努力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科技履約貸”“科創助力貸”等科技專屬信貸產品持續完善,形成了專利許可收益質押融資模式、科創企業專屬評級授信模型等創新成果。截至2022年末,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52%。2022年,市融資擔保中心承做政府性融資擔保貸款規模同比增長45%,其中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擔保貸款占比約為57%。扶持國家戰略產業,也是上海金融的特色。上海積極發揮科技保險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風險管理功能,截至2022年底,中國集成電路共保體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萬億元,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累計為176個重點創新項目承保。

    加速提升金融資管能力,加快建設全球資管中心

    資產管理是連接實體經濟和金融資本的橋梁。管理資本的能力和總量,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衡量指標和評價維度,新時代十年來,上海在打造國際資管高地上也實現了重要突破。2021年5月,上海就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打造成為亞洲資產管理的重要樞紐,邁入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城市前列目前,上海資產管理發展已取得初步進展,各類資產管理規模約占全國的1/4,其中公募基金、保險資產管理占全國比重達1/3,特別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占全國近1/2,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居全國首位。

    資產管理是連接實體經濟和金融資本的橋梁。目前,上海已集聚了一批資管龍頭機構,資管產品體系日益豐富,金融人才儲備也較為充足。?;鸸芾砉竟芾淼馁Y產規模占全國所有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的39%。此外,我國共有38家外資獨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公司,其中36家總部位于上海。這幾年外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呈現了較大增長,一共管理了850億元資金。截至今年5月底,有80余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參與上海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近60家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試點。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38家外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有32家落戶上海。全球排名前20的資管機構已有17家在滬設立主體并展業。全國首家外資獨資公募基金——貝萊德、首家從合資轉為外資獨資的公募基金——上投摩根等也先后落滬。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

    2021年8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了2025年基本確立“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地位目標。2021年10月,《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提出7個方面24項舉措。2022年7月《上海市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正式施行,是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一次重要立法成果。其目的是服務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

    十年來,上海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一是依托上海金融市場集聚優勢,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如首單“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首單低碳轉型綠色公司債、首單“碳中和”綠色資產支持商業票據等陸續發行;二是在滬發布了一系列綠色指數。如上證180碳效率指數、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2022年,浦東新區獲批第一批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等;三是積極穩步推進碳金融市場發展。依托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質押、碳基金、碳回購、碳信托、借碳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出碳配額遠期產品,是全國首個中央對手清算的標準化碳遠期產品。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滬啟動上線交易;四是打造多層次的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在滬金融機構陸續設立服務綠色金融發展的專業部門或專營團隊,2020年,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滬揭牌運營,聚焦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截至2022年底,上海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8423.9億元,同比增長39.4%,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32個百分點。

    (陳新光:全球化智庫(CCG) 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

    ?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