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月1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重點項目,財經節目中心大型米食文化探尋節目《中國米食大會》在央視財經頻道黃金檔首播,央視頻、央視財經客戶端同步播出?!吨袊资炒髸窂摹耙涣C住备Q見中國米食的誕生及發展,探尋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文化,品嘗多種米食味道,了解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并以全新的真人秀慢綜藝形式呈現,藝術欣賞性和文化思想性俱佳,令人耳目一新,帶來不一樣的審美享受。
《中國米食大會》本季共有12期,每期節目邀請不同領域的嘉賓,組成“米食尋味團”,去到六個具有“米食文化”差異性的省份進行深度走訪,開啟了別具一格的中華米食文化探尋之旅。
一、從一粒米切入,小中見大,探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力量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乾坤。一粒平凡的稻米種子生根發芽,開啟了輝煌絢爛的人類文明。今天,稻米仍是全世界60%左右人口的主食。中國具有萬年稻作史,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無處不在。稻米文化不僅養成了今天中國人的許多生活習性,更培養了今天中國人的精神氣質。
《中國米食大會》節目嘉賓構成豐富,從歷史、文學到農業科技,再到名人、名廚、美食達人。首期浙江站包含央視著名主持人謝穎穎,國家一級作家梅毅,演員、炊事班退伍戰士毛豆,創意美食制作者王瀟然,農業專家吳殿星,浙江籍藝人許佳琪等在內的諸多嘉賓,通過對“一粒米”的探究,探尋當地不同的米食文化和與之相關的故事,揭秘浙江米食版圖。并在米食移動廚房,品嘗由當地大廚烹飪的特色米食佳肴,在席間探究與“米”相關的飲食文化、人文故事、歷史典故等。
首期節目來到稻作文化的發源地——上山遺址。當年考古學家在遺址中挖掘出夾碳陶片,并在陶片表面和胎土中,發現了許多稻殼和稻殼的印痕。上山遺址考古還出土了石磨盤和石磨棒組合、通體磨光的石錛和石斧,以及大口盆。這些看上去十分簡陋的工具,卻是稻谷的加工、煮食的重要工具,系統地證明了上山遺址當時的生活已經是原始稻作農業。上山遺址代表了一種原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這種地域文化于2006年11月被命名為“上山文化”。
一組嘉賓在上山博物館體驗了遠古先人是如何給稻谷去殼,如何將石頭加熱在陶器中烹制米飯。其他兩組嘉賓則行走村鎮,體驗當地風情,品嘗各種用米制作的美食。從一粒古稻到傳統美味慈城年糕、湖州粽子、梁弄大糕,再到甜苦相依的創新米食咖啡湯圓,米的香味不斷延續,米的形態不斷變換。每一粒稻米在浙江人手中,都被賦予了愛意和智慧。
而藏在米食千變萬化的背后,是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是中華文明開拓、發展的史詩。
二、揭秘米食版圖,打卡旅游勝地,玩轉米食江南。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薄暗咎锶f頃如棋局,”“菰米新炊滑上匙”。在浙江站,“米食尋味團”打卡了寧波南塘老街、慈城古鎮、浦江上山遺址、奉化桐照碼頭、余姚梁弄鎮、湖州南潯古鎮等地點,探尋品味凍米糖、梁弄大糕、米豆腐、慈城年糕、湖州粽子等米食制作全過程。另外,節目組還邀請當地民眾分享以上美食的習俗故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有多富庶?節目中僅僅南潯一小鎮,就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說。清光緒年間,南潯富豪糜集,財產達千萬兩白銀以上者稱之曰“象”。五百萬兩以上不過千萬者,稱之曰“?!?,其在一百萬兩白銀以上不達五百萬者則譬之曰“狗”。徜徉在江南富庶的南潯古鎮,熱情的當地人請節目嘉賓品嘗風味獨特的“南潯迎賓三道茶”。第一道為風枵湯,第二道為薰豆茶,第三道是明前龍井茶。打年糕,做米豆腐,包糯米甜粽子和肉粽子,每個風俗都十分接地氣,民俗淳厚,趣味盎然。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復新。誰云滑易飽,老藉軟俱勻。種幸房州熟,苗同伊闕春。無勞映渠碗,自有色如銀?!币煌霛嵃椎拿罪?,要經過育種、插秧、追肥、除蟲、收割、脫殼、晾曬、烘干、藏儲、蒸制等多種勞動。嘉賓參與農事,更加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嘉賓學習湯圓手工制作,從去殼、磨制米漿,到制作米團和湯圓,看似簡單,可是操作起來,很不容易。首先,體驗用老物件簡陋的舊工具去除稻殼,還要用簸箕篩去米糠,得到精米后,才能磨制米漿。而轉動石磨,需要耐力。有了米團和餡,用手掌心輕輕把包餡料的小面團揉成圓圓的形狀,則需要經驗。沒有經驗的嘉賓揉出的“湯圓”,除了不圓、大小不一外,外觀奇形怪狀,這時才體會出什么是米食大師的匠心。
江南美景如畫,這里風光旖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市列珠璣,戶盈羅綺”,徜徉在如詩如畫的浙江,嘉賓們還飽嘗了各種米制美食,甜湯圓、咸湯圓、美人粽、米糕、麥芽糖、寧式點心、祭灶果……花樣繁多,應有盡有。過去只在年節才難得吃到的美食,如今已成為百姓平日飯肴?!氨∧和苈曔B曉鬧,今年田稻十分好?!焙萌兆?,好味道,好美景。鄉村振興,讓嘉賓無論打卡哪一鎮、哪一家,都可感受到好政策帶給百姓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中國米食大會》采用真人秀+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跨越綜藝與紀錄的邊界,以“忠實記錄、真誠表達”,讓真實生活本身的魅力打動人,感染人。紀實性的手法拓寬了國內紀實探尋美食文化真人秀的疆域,并且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在創新表達方面,以故事性強的小片導入,強烈引起觀眾興趣,拉高收視。嘉賓三組路線相互有機勾連,環環相扣,并行不悖。以團聚在一起分享經歷和體驗為結構,更重要的是在分享中,使思想性升華,碰撞出米食文化的真諦。該片融合真人秀、紀錄片和輕綜藝為一體的新型節目形態,給熒屏帶來一股藝術清流。
融媒體傳播方面,《中國米食大會》在央視財經頻道每周六19:30播出的同時,還在央視頻、央視財經等客戶端同步播出。在新媒體端,除圖文和短視頻外,在節目播出當天,還推出網絡先導直播,揭秘拍攝花絮,設計有獎互動環節,吸引網絡受眾的關注度,并將此關注度引入大屏,以此覆蓋大屏和小屏兩端受眾,增強融媒體傳播效應。
《中國米食大會》以創意方式展現出各地美味米食與厚重的文化內涵。從一粒米深入開掘,生動展示稻米對中華文明歷史的積淀,將“尋味米食+探訪文化”緊密結合,精良制作,電影質感,多維度彰顯了中華米食文化的魅力。(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