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說天下  >>  正文
    什么是好專業?
    說天下
    2023年07月07日

    每年高考季,這都是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在此期間,圍繞專業的炒作也很多,諸如“天坑專業”、“最后悔上的專業”、“普通家庭學生不適合報考的專業”等等。

    其實,沒有絕對的好專業與差專業,專業好不好,關鍵在適不適合。對學校來說,開設專業要符合本校的辦學定位,結合本校的辦學條件。某所學校的特色專業,在另一所大學可能是冷門專業。對學生個體來說,選擇專業要結合本人的個性、興趣、能力與長遠的學業、職業發展規劃。對某個學生適合的“好專業”,在另外一名學生看來卻是索然無趣的“差專業”。

    有的專業存在“一哄而上”的問題。如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很多高校都開設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熱門專業”。從社會需求和時代發展看,高校開設這些專業,都符合時代潮流。這些專業從總體看,也是“好專業”??删唧w到某所高校,這所高校開設這一專業,符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嗎?能辦出高質量與特色嗎?事實上,由于沒有認真結合本校辦學定位、辦學條件進行論證,不少高校盲目跟風舉辦的所謂“熱門專業”“好專業”,轉眼就成為“冷門專業”、“差專業”,甚至被質疑為“沒有良心的專業”。我國高校近年來撤銷最多的專業,就是過去10~20年間,新增很多的“熱門專業”。

    所以,評價一所高校專業的好與壞,不能一概而論。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后,高校的辦學定位大致分兩類,一是進行精英教育、通識教育的高校,這類大學以能力為導向培養人才,在進行專業設置時,不能緊跟時代需要調整專業,而需要堅持學校的辦學特色。二是進行職業教育的高校,這類高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辦學,即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就開設什么專業,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同一個專業,對于進行職業教育的高校來說,開設這一專業,是符合辦學定位的,而對于進行通識教育的高校來說,則并不見得是好事。

    要讓高校開設適合本校的“好專業”、“特色專業”,必須發揮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的作用,由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從學校的辦學定位出發,結合辦學條件,論證是否要開設這一專業。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就沒有“時髦”的法學院、商學院和醫學院。并非學校理事會不想舉辦這些學科、學院,而是該校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反對舉辦,認為開設這些學科專業,將分散學校的辦學精力,也難以辦出一流水平。

    有的學生在選擇專業時,也存在“望文生義”的問題,如片面認為某一專業就是熱門專業,某一專業就是冷門專業。拿“天坑專業”來說,如果按照“天坑專業”論持有者的看法選專業,這些被稱為“天坑”的專業,就沒人選了。而事實上,這些專業照樣有很多優秀畢業生。至于“普通家庭學生不宜報考的專業”,更屬于無稽之談,認為學生要學好這些專業,獲得好的職業和事業發展空間,得靠家庭的資源。

    對于學生個體來說,專業好不好,要看三個方面。一是自己有無專業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可促進學生學好這一專業,成為專業領域的拔尖人才。遺憾的是,有的畢業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不清楚自己究竟對什么專業感興趣。二是了解專業的真實需求,專業冷與熱,取決于人才培養供給與社會需求的關系,以此分析專業的冷熱,諸多被學生、家長認為的“熱門專業”,實質是人才培養超過社會需求的“冷門專業”,如過去20年來高校新增很多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就屬此類。三是結合學校辦學定位、辦學特色分析具體專業,因為即便整體上被認為是冷門的專業,在某所學校則可能是其強勢、特色專業。

    概而言之,評價專業的好與壞,需要因學校而異,因學生個體而異?!斑m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可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專業,也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由此達成我國高校學科專業的優化,防止“一哄而上”、“盲目跟風”導致同類專業設置過多過濫,學生為追求所謂的好專業,而掉進盲目選擇的坑里。(熊丙奇)

    ?

    【責任編輯:呂佳珊】
    天下專欄百家爭鳴,直擊你最關心的話題。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