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在四川”。川菜精于調味,味多味厚;川菜在八大菜系中,占有重要一席。尤其在味道上獨領風騷?!洞ㄎ丁返?季嗶哩嗶哩首播 7月05日——8月16日18:00 每周一集(四川方言版同步上線)。央視2套首播8月10日—8月16日17:30—18:00,每天一集,之后將登陸鳳凰衛視、新加坡以及其他衛視等。以匠心精良制作,攜色、香、味、型、美,再次成為地道的視覺、聽覺和味覺的美食和精神盛宴,彰顯了“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川菜文化之美。
小中見大,從地道煙火氣中,透見川菜文化之美,彰顯對地域人文精神的深度思考。
《川味》自2013年拍攝制作以來,已經完成了3個系列,評分從8.6分到8.7分,到第三季的9.6分,口碑躍升到炸裂級?!洞ㄎ丁返谒募竟灿?1集,從炊煙、鄉愁、市井、江湖、小吃、風味不同層面切入,分為三個篇章:鄉廚、鄉愁、味道。而且還有普通話與四川方言兩個解說版本。
首先,采用平民化選題,聚焦川人日常飲食活動,體現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美感。節目揭示了作為中國味道的代表,川菜承載著傳播中華美食文化的重任。東晉史學家常璩從飲食習俗層面總結出蜀人“尚滋味,好辛香”。四川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但日照少、云霧多和濕度大,吃辣椒能夠消痛祛濕、解除燥熱,從而養成了川人喜歡吃麻辣食物的習俗特征。川菜有24種傳統味型,有傳統菜、鄉土菜、江湖菜、新派川菜、海派川菜,菜品眾多,味型數量和菜品數量都可排在世界前列。節目把極富共性和個性的普通人日常飲食活動為主題,從飲食反映的生存智慧升華到有溫度的人文關懷,表達了中國人的生活本質,喚醒民族文化記憶,形成“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民族凝聚力,達到了紀錄片中國化表達對民族文化本質的審美觀照。
其次,從“味在四川”小切口透見四川鄉村之美與鄉村振興、天府之國、天府糧倉格局下的人文之美。巴蜀自古即是物產富饒、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土?!洞ㄎ丁分谱鲌F隊致力于跑得遠、挖得深,探尋最接地氣的“川味”。從世外桃源般的鄉野田園、到壯美奇幻的大渡河峽谷、從海拔近5000米海拔的高原到夢幻的梯田、古寨;再到繁華市井深處,主體拍攝跨越兩個春秋。從高端神秘的私房菜到豪放不羈的江湖菜、從民間小吃到市井風味、從各地鄉間宴席到消失的古川菜。攝制組在原生態的青山綠水中尋覓那些動人的一抹抹鄉愁,在田里鄉間探秘那些封藏已久的鄉味、那些鄉村升起的裊裊炊煙、青山綠水的生態美景,鄉村振興的成果和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動地躍然熒屏之上。
再其次,彰顯大道至簡的深度飲食文化思考。北宋文科狀元蘇易簡,從生活情趣層面留下了對川味的概括,“物無定味,適口者珍”,升華了川菜文化的飲食的哲學,大簡至真,大淺至深。如今的川人,無論是小鎮的風味守藝人,還是繁華都城的廚藝匠人,還是深山農家的主婦,抑或是分擔父母重擔早早當家的孝心少年,都踐行物盡其用,就連別處不要的下腳料,如鴨口腔、鴨腸、兔頭、兔腰、雞腳、血旺等,在川人手中都能做成美味,而且把味道拿捏得隨心所欲。烹制和調味,不僅僅能把苦日子烹制調和出小確幸的快樂,而且還可以烹制出厚重麻辣適口的口感,把平淡的日子變得美妙和精彩,表達出四川人強烈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綿密敘事講好川味人物故事,不夸飾,不拔高,再小的人物也栩栩如生。
《川味》從第1季到第4季,一脈相承,重視美食題材故事敘事。無故事,不敘事。特別是第4季,總導演彬歌帶領團隊從構思、采風、拍攝到完成制作歷時4年,拍攝日超過500天,采訪超過100位人物及家庭,收錄近500道美食。
首先,挖掘最美日常的動人故事。紀錄片本質還是人的記錄,所以《川味》始終秉承“見物見人見精神”的紀錄風格,讓觀眾看得見美食,更要看得見四川人真實鮮活的精神風貌。如李樹才前些年床前盡孝,為父親養老送終后,本打算外出務工,但他感受到了家鄉正處在幻變的風口,于是有了新的打算,在懸崖絕壁上,垂直高度超過千米的巖洞,最早是祖先們開鑿出的住所,夫妻倆將其開辟為養豬場。取山中清泉野菜核桃玉米喂養,以峭壁作圍欄。李樹才飼養的豬幾乎都已被山外的雇主預定。過去養豬,因為山路難行,肥豬很難下山。如今政府修通了公路,李樹才一家養豬致富了。在講人物真實故事的同時,把豬肉在中國人飲食文化的地位進行了回溯。把腌臘、熏烤、風干等傳統川味做法生動展現。短短的一個故事,寫出了千年的厚度與精彩。
其次,把四川人吃苦耐勞的精神與匠人精神相結合,同時兼顧表現年輕人傳承匠人匠心。如70歲的邱金,正在做告別夜市攤檔的最后一次烹炒。他身懷絕技,把自貢小炒搞成爆款。田螺要先炒好底料再大火燒制,重頭戲則交給猛火。他的絕技是“火中取寶”,明油澆上去,火焰三尺高,這是顧客最為驚嘆的街景藝術。他年輕時當自貢井鹽工人,因企業效益低,他去當碼頭搬運工。后因腰傷無法長期在碼頭做搬運工。要繼續撐起小家,就自創業在街頭夜市擺攤檔。一干就是四十年。如今70歲了,他做了告別“演出”,把生意交給下一輩打理。也把“火中取寶”的手藝傳授給了女婿和徒弟。又如趙躍軍九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又是殘疾人,是吃百家飯長大的。父親臨終時拉著他的手說“幺兒啊, 天干餓不著手藝人,干脆你還是和父親一樣做一個廚師。很貧困的情況下,起碼不會餓肚子?!比缃?,趙躍軍努力創新菜品,成為有名的川味大廚,他還要把這份山村味道分享出來,成為大家能夠喜歡的味道。
再其次,樸實敘述,重視故事先有意思再有意義。拍美食節目回到美食這個本源的初心,不離開味道去講好故事。該片接地氣,不夸飾,不拔高,原汁原味的鄉音、原汁原味的鄉愁,讓觀眾欲罷不能,更激發了回鄉品味之情。如廚師王加強相信一份地道的回鍋肉是無數離鄉之人最共通的情結。林僮烹飪的牛蹄,靈感來自于歷史上的“熊掌豆腐”,牛掌豆腐外皮脆香,內里糯軟鮮美。唐宇家傳的源自明代的皮蛋秘笈,稻草燒制成草木灰,再加石灰、玉米桿灰混合拌勻,最后加鹽以及茶湯制成泥,能賦予鴨蛋錯綜復雜的風味。打開殼后,蛋清嫩脆,蛋黃糯香,配上煳香鮮辣的燒辣椒 ,淋上秘制紅油,對川人來講還是一種端陽美食。當與人相伴的食物滋味足夠強烈,自然會更難割舍。
三、傳播真實美,創新電視藝術美學轉碼,制作精良,打造美食紀錄片精品。
《川味》第4季攝制采用4K超高清制作,運用了大量的航拍,展現鄉村、山河之美。美食運用了大量的微觀視角、水下拍攝、模擬布景拍攝。
團隊在創作過程中,深入研究歷史事件、人物,通過采訪當事人、專家學者,力求還原歷史真相,呈現最真實的一面。同時,注重記錄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情感的表達,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家鄉這片土地的人文和歷史,在真實中尋找美,在真實中傳播美。為了拍攝到更傳統的鄉席,還將一座古老四合院修繕、布置,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還原了一場極具鄉愁感的壩壩宴。
“食色,性也”。節目在電視藝術美學轉碼方面,以精良制作呈現了川菜美食奇觀。用快節奏、短鏡頭快速切換,營造烹炒煎炸氛圍。如滋滋作響油脂從烤牦牛大排致密的紋理間點點滲出,油炸麻辣小龍蝦的通紅色彩,呈現出來《川味》有滋味(聲響性),有風味(呈現性)、有玩味(趣味性)、有品味(欣賞性)、有回味(印象性)、有韻味(感受性),展現了食物本身的視覺美感和烹飪手法的視覺美感所帶來的沖擊力。另一方面用鏡頭極致放大了顧客大嚼的視覺和聲音,讓美食入口一瞬間享受的過程,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刺激勾引觀眾的饞蟲。
費孝通老先生深刻認為“鄉土是中國的根基?!薄洞ㄎ丁飞钪菜拇ㄟ@片沃地,用“兩腳泥”拍出“川菜美”,為地道的四川味道留下新時代的史實影像和“活化石”典藏,呈現“味在四川”風土人情和物產的電視百科全書。彬歌團隊用十多年的誠意之作《川味》系列,不僅為全國觀眾和世界觀眾奉獻一道賞心悅目的精神盛宴,而且還走出國門,在美國、新加坡、波蘭、捷克、印尼、非洲大陸等近三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臺播出,將中國的美食文化、特別是四川的美食人文歷史等多元文化傳播給了全世界,有力提升了文化自信。(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