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促進青年科技人才的全面成長與有效利用,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這一文件著重強調,必須堅守黨的全面領導,秉持黨的初心使命,將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與使用置于黨的發展大局之中。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弘揚科學家的精神,繼承“兩彈一星”的優秀傳統,傳承老一代科學家對國家科技事業的忠誠與貢獻。倡導“四個面向”: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基礎研究、面向關鍵領域,培育創新自信,樹立科研誠信、學術規范的價值觀。通過擔當作為、創新求實、專心研究,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貢獻青春力量和智慧。
一、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的作用
1)新興產業領域的崛起: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興產業的迅速崛起,青年科技人才已在我國的科技創新中成為不可或缺的生力軍。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青年科技人才隊伍不斷擴大,為科技創新的繁榮注入了持久的動力。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的研發(R&D)人員數量迅速增長,從416.7萬人增至858.1萬人,年均增長率高達7.67%。在同一時期,自然科學領域的博士畢業生總數超過45萬人,年均增長率為4.73%。另外,我國每年超過2.5萬名博士后研究人員涌入,其中80%聚焦在自然科學領域。
2)重大科技任務的推動者: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參與者中,年齡在45歲以下的人員占比超過80%。國家自然科學獎的獲獎者平均年齡已低于45歲。在北斗導航、探月探火等重大科技項目中,許多項目團隊的平均年齡都不過30多歲。青年人才為這些戰略性科技任務注入了創新思維和生機活力。
3)知識更新與國際視野:青年科技人才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性思維卓越出眾,他們能夠迅速跟蹤前沿領域和新興技術的發展動態。部分杰出青年科學家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能夠精準捕捉國際科技趨勢,為科技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積極吸納青年科技人才參與科技咨詢,有助于推動科技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化,同時也為我國未來的戰略科學家人才儲備提供了寶貴渠道。
二、《若干措施》的特點特征
1)尊重人才價值:《若干措施》在提出政策時明確強調尊重人才的價值,倡導充分發揮青年科技人才的創造力和潛能。通過減輕行政負擔、弘揚科學家精神等措施,政策展現了對青年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為他們提供更寬松的科研環境和發展空間。
2)減輕負擔,激發活力:《若干措施》中減輕負擔的內容旨在讓青年科技人才能更專注于科研創新。通過簡化行政程序、減少繁文縟節等方式,政策試圖創造更有利于創新的工作氛圍,激發青年科技人才的活力和創造力。
3)促進創新發展:該政策強調促進創新發展,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在前沿領域探索創新思路,為科技進步貢獻更多成果。通過減負、搭建平臺等措施,政策試圖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機會,使他們能夠更自由地開展科研活動,推動科技創新的發展。
4)國際視野與交流:《若干措施》強調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科技人才,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政策試圖通過國際化的合作平臺,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學習機會,使他們能夠不斷吸納國際前沿知識,推動我國科技的跨足發展。
三、《若干措施》的影響和落實方向
1)減輕負擔,振奮人心:《若干措施》旨在通過兩個關鍵方面產生積極影響。首先,針對青年科研人員,政策提出減輕負擔,旨在減少行政事務性工作,從而讓他們更專注于科技創新。這一方面將激發青年科研人員更大的創造力和活力,為科技進步注入新的動力。
2)促進創新發展:其次,《若干措施》還強調該政策將有效地促進創新的發展。通過減負和專注于科研,青年科技人員能夠更自由地探索新思路,挖掘新領域,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這將推動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為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注入活力。
3)實施方向的關鍵措施:在政策的落實方向上,需要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臺具體的實施意見。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等各個領域應該針對自身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這些措施將有針對性地推動政策的落地,確保青年科技人才得以真正受益。
4)效果與時效的觀察:重要的是,政策的落實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其效果和時效。該政策是否能夠調動青年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實際上減輕他們的負擔,以及是否能在短期內營造出積極的創新環境,這些都是需要持續觀察和評估的關鍵點。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若干措施》為培養和引領青年科技人才在我國的創新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政策支持。這一政策體現了對青年科技人才的高度關切,通過尊重、減負、促進創新和國際交流等舉措,為他們搭建了更寬廣的發展平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將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而《若干措施》的出臺必將助力他們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取得更為顯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