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2013年12月27日,第6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自2014年起,將每年10月31日定為世界城市日。今年的中國主場活動10月28日-31日在上海舉行,并舉行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頒獎活動。本次活動還有多項成果發布,其中,歷年來被《上海手冊》收錄的上??沙掷m發展優秀范例已結集成冊,此次以《上海范例》方式向世界發布,作為全球探索城市現代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上海范例。
上海平臺:推動全球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
第41屆世界博覽會于2010年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行,在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入園參觀的人數突破7300百萬人次,創造了世博會參觀人數最多的歷史紀錄。閉幕之際,世博會組委會、聯合國、國際展覽局在共同發布的《上海宣言》中提出,將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閉幕之日定為世界城市日,并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總主題,旨在推進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日設立以來,每年在國內外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舉辦全球和中國主場活動。2016年,聯合國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將世界城市日確定為推動全球落實大會成果文件《新城市議程》的重要工作舉措。
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是聯合國人居署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設立的國際獎項,每年頒發給全球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表現卓越和進步較大的5個城市。同時,《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上海自愿評估報告》(《上海報告》),階段性為上海自身在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展和成果“畫像打分”。
正是依托世界城市日平臺,聯合國人居署、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上海市政府共同打造了一系列以“上?!泵氖澜绯鞘腥展伯a品及活動成果。上海市政府與聯合國人居署、國際展覽局共同修編《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收集和遴選各國城市在經濟、社會、環境等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優秀案例,并向世界發布。
上海主場:匯聚資源共建城市未來
城市承載了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技術升級迭代的主要發生場域,預計到2050年,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將增至約68%。近年來,受全球新冠疫情、投資疲軟、增長乏力等影響,全球許多城市在教育、衛生、減貧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發展成果如何鞏固上遇到新情況新問題,對世界上各大城市來說,在充滿變革、機遇,也充滿挑戰甚至動蕩的當下,能否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都是關乎未來前途命運的緊要課題。2023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題為“匯聚資源,共建可持續的城市未來(financing sustainable urban future for all)”為此,上海作為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主要包括1場開幕式、20多場分論壇和邊會、展覽展示等。各國賓朋聚首黃浦江畔,共同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共同見證“上海獎“首次頒發,以推動國際社會聚焦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包容、安全、韌性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
當代美國首席城市學家喬爾·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考察了古今世界名城后發現,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神圣、安全、繁忙”“如欲成為世界名城,必須具備精神、政治、經濟這三個方面的特質,三者缺一不可”。世界城市日設立十年來,其輻射力正日益顯現,為全球城市分享經驗、拓展合作提供了平臺,為推動經濟活力與城市繁榮、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城市安全與韌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貢獻了力量。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頒授給了四大洲5座城市,即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中國福州、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烏干達坎帕拉和巴西薩爾瓦多。據了解,上海獎以經濟活力與城市繁榮、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城市安全與韌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作為4個評選維度,旨在表彰全球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表現卓越和進步較大的城市。
上海范例:深入探索上海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模式
世界城市日的知曉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充分展示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城市更美好的不懈努力和大國擔當。同時,世界城市日也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推動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宣傳我國城市建設理念、經驗和成就,以生動案例講好中國城市發展故事的國際平臺。如今,全球城市監測框架——上海應用指數(上海指數),是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新城市議程和全球城市監測框架為基礎,由聯合國人居署和中方專家共同領銜、多國專家共同參與研究的,現已成為對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績效水平進行科學診斷和趨勢研判的國際權威指數。
近年來,上海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的現代化建設藍圖,秉承“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努力探索和形成城市現代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上海范例。一是始終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積極推進“兩舊一村”改造,2023年年已完成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8.52萬平方米,完成舊住房成套改造24.77萬平方米,啟動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二是打造宜樂休閑的城市空間。統籌“一江一河”建設、管理和品質提升,蘇河灣綠地、北外灘國客中心航海公園、董家渡景觀花橋等地方已成為濱水空間新亮點,浦東、閔行又有8公里濱江岸線實現貫通開放。開展城市綜合品質提升工作,今年已建成“美麗街區”75個;三是建設綠色智慧韌性城市。積極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今年落實超低能耗建筑項目260萬平方米,落實530萬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夯實城市治理工作數字化基礎,切實織密筑牢超大城市安全防線;四是構建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協調推進靜安蕃瓜弄、青浦蟠龍古鎮、徐匯武康大樓等城市更新重點項目。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6.8萬套(間)?!靶聲r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首批籌措約1.1萬張床位、供應約7000張床位。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 陳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