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王 鵬  >>  正文
    共赴“進博之約”,書寫“進博故事”——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評述
    王 鵬
    2023年11月10日

    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2023年11月5日-2023年11月10日在上海舉辦。今年進博會迎來了來自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來賓,有超過3400家企業參展、近41萬名專業觀眾注冊報名,規模創歷史新高。

    從“融入”到“引領”全球化

    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1991年,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正式加入APEC,成為APEC大家庭成員;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標志著中國實現了主動融入世界的跨躍性進程;2009年,中國參與在南非政府總部的金磚國家峰會;2016年,中國在杭州首次主辦G20峰會。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一躍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當前,站在歷史新征程上,面對一股“退群”“脫鉤”的全球化逆流,中國展現大國擔當和歷史主動,迎來了從“融入”到“引領”全球化的歷史性變革。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泵鎸Π倌晡从兄笞兙?,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決心堅定,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鏗鏘。

    參展覆蓋面更廣 展商質量更高

    本屆進博會的國家展充分展示各方開放合作意愿,參展國別覆蓋五大洲。其中,11國首次參展,34國首次線下參展,洪都拉斯、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南非、越南等5國擔任主賓國。中國館增至2500平方米,規模為歷屆之最,現場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為主題,設立“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成就展”,重點展示我國推進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成果。

    本次進博會企業展的展覽規模更大,展覽面積達到約36.7萬平方米。展區設置聚焦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能源低碳、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類展覽專區以及生活消費類題材展覽面積增長30%,超過400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將集中展示。同時,各地方和有關部門組建了39個政府交易團和4個行業交易團,下設750余個交易分團,將多措并舉促進成交。

    本次進博會企業展的展商質量再創新高。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達289家,均超過之前歷屆水平。全球十五大整車品牌、十大工業電氣企業、十大醫療器械企業、三大礦業巨頭、四大糧商、五大船運公司等均參與本次展覽。

    今年參展港企超過300家,數目是歷屆之冠,香港商界反應踴躍。9個國家的44批動植物產品、食品首次入境參展,包括阿富汗的石榴、基里巴斯的駝背笛鯛、貝寧的菠蘿等等,為全球優質農食產品進入中國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平臺。美國食品與農業館展臺面積超440平方米,由美國地方州政府、協會、出口商、食品加工和包裝等組成的17家展商參展。代表團規模創歷年之最,這也是美國聯邦政府首次以官方名義參加進博會并設展。

    作為進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虹橋論壇開放主題更加鮮明,以“攜手促發展 開放贏未來”為主題,繼續高舉開放旗幟,弘揚真正多邊主義。虹橋論壇將舉辦開幕式及“投資中國年”峰會等重要活動,分專題舉行外資企業圓桌會,發布《世界開放報告2023》及最新世界開放指數。同時,精心組織22場分論壇,議題覆蓋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科技等全球開放熱點。全球政商學研界300余位重量級發言嘉賓將出席,開展高端對話,貢獻“虹橋智慧”。

    本屆進博會專業配套和人文交流活動覆蓋面更廣,配套現場活動已排期124場,涵蓋政策解讀、貿易對接、投資促進、研究發布等類別。人文交流活動參與國別、省份及展臺數量均創新高,中外文化團體將同臺演出,呈現近百場人文特色濃郁的展演活動,促進經貿與人文融合。

    加快推進對外開放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通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進口,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消費需求;通過更好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創造數量更多、質量更優的就業機會,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通過優化區域開放布局,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和資源合理配置,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推進。必須牢牢抓住高水平對外開放帶來的新機遇,牢牢抓住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利于充分利用國內資源和國際資源的比較優勢,推動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形成良性互動,形成“以內領外、以外促內”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一方面,以國內大循環撬動和帶動國際循環,為國際大循環注入新動力。拉動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消費升級,在國內大循環牽引國內國際在市場、資源、產業等方面實現良性循環。另一方面,以國際大循環拓展和補給國內循環,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有效助力。通過高水平開放引入優質生產要素和短缺資源,提升國際資源對國內資源的補充和補給能力,提高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

    中國堅持以超大規模迎接世界。2022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連續第14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中國已經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同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1個自貿協定。與此同時,中國還舉辦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一系列重大展會,向各國優質商品和服務持續擴大市場開放。

    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努力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從出口商品到推進海外投資,紅利惠及世界。今年春節期間,奇瑞汽車向歐洲、中亞、南美等地區出口2.4萬輛汽車;2月,比亞迪電動大巴在日本北海道北廣島市交付投運……世界經濟強烈感受到“中國引擎”的推動力。此外,光伏等清潔能源、跨境電商及數字貿易等產業印刻著中國元素,攜帶著中國設計、標準、方案和設備,跨越山海,奔赴世界。

    中國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市場和資源優勢發展自身,以切實開放舉措為世界提供寶貴合作契機與更大發展空間,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中國之策。十年來,中國堅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遵循市場原則、國際慣例,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協同推動境外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如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創造1.3萬個工作崗位,對當地每年直接經濟貢獻達到3億歐元。與此同時,中國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中國正不斷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以構建開放平臺與機制擁抱世界。

    【責任編輯:呂佳珊】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數據資產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南昌理工學院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