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葉子鵬  >>  正文
    擁有河流的人——致三十歲
    葉子鵬
    2023年11月12日

    “當一條河伴隨著你成長時,或許它的水聲會陪伴你一生?!边@是來自美國作家安·茲溫格的作品《奔騰的河流》中的一句話。

    皖南的故鄉有一條溫柔平靜的河流,人們以美麗的傳說故事為它命名。這是長江在安徽境內的一條右岸支流,傳說堯就在這里乘船順水至大歷山訪舜而得名。故鄉依河而伸展,所有年少時的記憶都與這條河流相關,這是肉體成長的精神原鄉?,F在想來,這條河流的水聲或是為這座小城中所有將遠征的行人埋下伏筆。

    地域的騰挪、方位的變遷和身份的改易,這是我們個人人生的大遷徙,但大遷徙正是大時代的基本特征。求學時,最早刻入記憶的是木樨地的西護城河,到后來的昆玉河和清華校河。期間,還有短期訪學、訪問所親歷的康河、伏爾加河以及雅拉河。每條河流都流淌著各自的格調,或許這些格調也是彼時、彼地、彼身的映照所賦予的。

    自己所從事的研究工作須臾離不開現實,出差便成了家常便飯。每到一處,或是故地、或是新場,總會翻開駐地案頭的地志,尋找河流在此從古至今的蹤跡。農耕文明的人們伴水而居,這是亙古基因里的美麗饋贈。

    真正有了歸宿后,投入到生活中,節奏更加從容去關照身邊的風光。京城有諸多河流,逐一尋訪、沿流漫步的計劃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日漸發現原來這些定格在記憶中的西護城河、昆玉河、校河,它們的水系終有或直白、或含蓄地合流。

    命定般的,現如今,寓所樓下就是一條河。這條河與故鄉的河流相似到近乎一致,晨練、夜跑沿著它,開心、低落沿著它,向西北沿著京密引水渠一直走,不到半小時,就到了百望山。這種與故鄉的相似感、一致感,正是此時、此地、此身的踏實感、歸屬感,或許正應了“人不能在流浪的心境中度過一生”。

    河流似乎的確有某種神秘偉力。

    2000多年前,孔子來到了河邊,不由自主想到時間,想到易逝的人生?!白釉诖ㄉ显唬骸耪呷缢狗?!不舍晝夜?!睂θ松纬哼_觀的孔子,面對河流時也難免有無限悲涼的脆弱和傷感的喟嘆。

    不謀而合,完全重疊的時段,亞歐大陸的另一端,赫拉克利特說“你可以戰勝一切,卻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河流”。面對河流,這位古希臘哲人也會想起在這永恒的消逝中生命的短暫與浩渺。

    我有時在想,伴水而居的族群,可能就是體會到了這種疏忽而至的蒼涼,刻意將“逢十”的自然循環與演化與或深或淺的機緣合轍在一起。于是對三十、四十、五十……都有了加持的平吉寓意。

    溯游從之,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說他十五入“大學”,立志學道,便專心于此。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已經達到了一種思想境界,可以自覺地“自立于道”了。這是孔子所云“三十而立”的本義?!叭ⅰ?,或許并非眾人所理解的“成家立業”那么簡單?!岸ⅰ敝?,真正更趨近立下的或許更應是志向。

    人到三十歲,逢上壯年,正式踏上找尋生命密碼的道途。我們面對河流,即是面對命運。有人選擇逃遁,但也有人選擇挺進;有人選擇聒噪,但也有人選擇平靜;有人選擇消沉,但也有人選擇積極;有人選擇麻木,但也有人選擇赤誠。我愿都選擇后者。

    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綿延古人的使命與期待,理想主義的舟終將遠渡現實主義的河。

    【責任編輯:王晗】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講師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