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慧嬌  >>  正文
    翻越秦嶺不再難——寫在西成高鐵六周年
    陳慧嬌
    2023年12月19日

    2017年12月6日我國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鐵西安到成都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從此成為歷史。截至2023年12月6日西成高鐵已運行了6年,在這6年時間里,櫛風沐雨。在西成高鐵建設過程中,留下了多少蕩氣回腸的故事。目前西鐵又在向前推進,第二條“西成高鐵”,目的是通過安康接入這條“新蜀道”。高鐵在崇山崇嶺之間,為沿線百姓搭建起了幸福生活的快車道,高鐵真的是大智慧??!

    我曾聽姑媽講述,姑夫常吟誦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姑夫的故鄉在嘉陵江畔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之處,在歷史上是中國南北溝通的必經之地,也是秦蜀之間的一處隘關狹道。生在蘇州長在北京的姑媽,對大山是陌生的。當年姑夫下鄉插隊鍛煉的山村,據說便是《蜀道難》詩中,“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的青泥山區。姑夫常對姑媽講述許多當地的風俗民情和羌族山民的生活習慣,真是聞所未聞,更使得姑媽對這片神奇的土地充滿了想往。她們多次計劃要到故鄉去探奇攬勝,但終因多種的不方便而未能成行。

    云霧繚繞的秦嶺山脈

    上世紀70年代姑夫在西安上大學,往返都乘坐通往家鄉的寶成線火車,鐵路絕大部分路段建筑在嘉陵江邊的懸崖峭壁上,火車一路穿行在隧道之間,橋梁之上。全線鑿穿了上百座大山,尤其困難的是爬越海拔1399米高的秦嶺主峰?;疖囋诖笃露萓字型和8字型變換的線路上爬行,需要使用三輛電力機車前拉后推,才能緩慢地駛上山頂秦嶺站。這條鐵路線爬升的坡度之高、山勢之險惡、工程之艱巨都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絕無僅有的。

    我知道寶成鐵路是新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1956年建成通車,運行了60多年。由于地勢險要,自然災害頻發,單線運力脆弱,基礎設施老化等原因,終于停止了部分路段的客車運行。因此,她二人回故鄉的路很不順暢。

    寶成鐵路線上的綠皮火車(圖源:網絡)

    U字與8字型的寶成鐵路線(圖源:網絡)

    喜訊傳來,我國鐵路工程技術人員經過七年的艱苦奮戰,終于在2017年12月6日,建成西安至成都的高速鐵路并正式通車。這是世界鐵路史上又一個建設難度最大的工程,也是我國第一條貫穿南北兩個地理環境的高鐵。線路全長658公里,其中橋梁和隧道的長度就占了總長度的百分之九十二點一。難度最大的秦嶺隧道群建設中,最艱難的是地處海拔1500米之上的天華山隧道。施工人員采用爆破和挖掘的辦法,硬是穿透了整座大山,使險關重重難于登天的蜀道,變成了強國富民的康莊大道。

    北京至漢中高鐵--漢中車站(圖源:網絡)

    滿懷著對故鄉的眷戀和高鐵的新奇,2018年春,她們踏上了回故鄉的旅途。第一次乘座高鐵,風馳電掣的列車在華北平原狂奔,一座座新型的城市、一幢幢高聳的樓宇、一片片綠色的農田、叢林從列車兩側快速閃過。寬敞明亮的車廂,溫軟舒適的座椅,無處不使人感到愜意和舒心。

    高鐵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

    說實話,有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世界變化有點快。當姑媽說到達西安站后,列車開始行駛在西成高鐵線上,大約二十分鐘便抵達秦嶺山腳下,瞬間就鉆進燈光閃爍的隧道。出隧道仰望窗外陡峭的山崖,她跟我講:“那一刻,她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準備拍照。列車又鉆進了隧道,再出隧道來不及拍攝窗外景象,又被隧道淹沒,最終一次也沒有拍攝成功?!?/p>

    路上層層疊疊的山峰和蜿蜒曲折的溝壑間,偶爾能看到斷斷續續的古棧道遺跡。然而在歷史上大秦帝國的軍隊也許就是在這些崇山峻嶺中鑿石開路,他們征戰四方,他們實現江山一統。劉邦在秦嶺南麓的漢中修筑棧道迷惑項羽,卻暗中從山澗和懸崖攀越秦嶺北麓攻占陳倉,陳倉就在現在的寶雞市。我心想這時劉邦會不會一臉疲態,立馬回家找老婆。在對于家庭而言能量是否對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姑媽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她與姑父在一起幾十年,姑父稱他為老妻,超越了愛情。

    漢中褒斜古棧道(圖源:網絡)

    觸景生情!我沉浸在浮想聯翩之中。耳邊仿佛響起刀搶的撞擊聲、士兵疾步前進的腳步聲。腦際浮現出商賈游士背著沉重貨物行裝,艱難行走在懸崖棧道上的身影。眼前一座座陡峭的山峰,頓時不再陌生,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她頂天立地,象征著我們民族的脊梁,見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延續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

    古棧道(圖源:網絡)

    聽姑媽講述,那天當列車抵達漢中時天色尚早,就在她們剛出高鐵站時見路邊長途公交車站牌,她很驚訝。竟有直達目的地的客車,全程只需要兩個多小時。她們毫不猶豫地登上客車,完成回故鄉最后一段路程。這條通往姑夫家鄉唯一的公路,原來是一條坑洼不平的土路,全程一百多華里。汽車一路都繞著一座座大山行駛,艱難而緩慢地爬上山頂,再從大山另一側盤旋而下。遇到被洪水沖毀的路段,全車乘客需齊心協力把汽車推出石堆泥灘,走完全程需要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時間。

    “一切都改變了”!客車行駛在寬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穿隧道跨橋梁。窗外,河谷青青,山巒疊嶂。陣陣微風吹佛著面頰,漫山遍野的山茶花、油菜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將她二人旅途的疲勞一掃而光。同車的乘客告訴她們,現在無論去哪里都非常便捷,省市縣之間都有高鐵或高速公路聯成交通網,從縣到各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很多地方公路還修到農戶家門口,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廣大人民群眾切實得到很大實惠。

    大山深處有坦途

    當金黃色晚霞灑滿大地時,她們回到了故鄉。登上城外小山崗,舉目眺望,霞光里的古城被群山環繞,嘉陵江把古城與寶成鐵路車站隔成南北兩部分,兩條小河環繞古城流過,匯入嘉陵江。深深的河道和寬寬的江面上橫跨著一座座大橋,大橋兩端的道路象金黃色的彩帶鋪展到四面入方,與相鄰的省、市、縣公路交織成一張巨大的交通運輸網,物流互通網。

    這一路所見所聞她二人是即驚喜又慚愧,離家多年的游子與故鄉相見卻不相識,故鄉早已沒有封閉、落后、貧困的蹤影。眼前呈現的是古城墻和多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與現代高樓大廈相映成輝,既蘊含著滄桑的歷史,又充滿現代化的色彩。

    明天,她們將參觀考察故鄉的變化,一起尋找童年的記憶,重新認識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

    嘉陵江邊的古城是故鄉(水彩)

    【責任編輯:呂佳珊】
    專欄作家、前童車馬動漫少兒畫刊執行主編。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