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簡稱為“會議”)在北京召開,全面總結了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明確了五個“必須”規律性認識,從九個方面系統部署了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了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這一基本路徑,以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等作為基本面,在穩中實現轉變、調整和提升。其中,首項任務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背景
(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源動力
創新是新發展理念之首,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萍紕撔率钱a業創新的原動力,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基礎支撐。無論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只有充分運用好科技第一生產力、第一競爭力,創新第一動力,才能牽引、撬動產業創新,解決經濟發展面臨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進而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的內生動力。會議指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F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然而,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2024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
(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當今社會中,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驅動和賦能。只有立足于科技創新,立足于高水平科技,先破后立、自立自強,進行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不同部署才能讓新舊動能轉換更加平穩。目前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作為著力重點,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在新領域新賽道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也能夠進一步維持我國多年工業化進程中積累的產業優勢,有助于保障當前宏觀經濟整體穩定。
主要內容
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目標,顛覆性前沿技術創新對于提升產業發展效率和質量并帶動新一輪產業革命、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將發揮重要作用。會議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
(一)新型工業化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進一步推動生產力變革和生產關系重塑的基礎,是引領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目標的根本動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創新引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蔽磥聿徽撌莻鹘y行業還是新興行業,都應該以新型工業化的思想和發展理念為指導,進行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通過資源的有效融合,打造新型工業化產業生態,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數實融合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
近年我國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技術等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但仍有許多新任務需要關注和推進。發展數字經濟,關鍵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要想創造出價值必須與實體經濟相融合,推動各行各業轉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到,“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边@說明這些領域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具有一定的潛力和空間,是經濟發展的新探索。應該主要從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市場培育、資源布局、供應鏈產業鏈生態打造等方面進行關注。如在政策支持方面,探索鼓勵和支持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發展的舉措,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如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在技術創新方面,鼓勵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研發投入和力度,提高產品技術創新水平和安全應用水平。在資源布局方面,鼓勵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各主體合作共進,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市場培育方面,作為新興產業領域,可以有效引導市場需求,培育供需主體,通過有效舉措,如展會、賽事、體驗活動等進行普及和推廣,吸引企業、投資者和客戶等參與。在供應鏈產業鏈生態打造方面,完善產業鏈結構,提升供應鏈韌性,加強上下游主體協同發展,通過開放合作吸納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等。
(三)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是實現經濟穩健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痹诋a業鏈供應鏈關注度大增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促進產業鏈高質量,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在產業鏈供應鏈的布局規劃方面,要站在更高的戰略高度將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與國家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在發揮產業鏈供應鏈行業支撐屬性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推動經濟發展所需的跨行業、跨地域資源融合的作用,進行統籌布局和推進。要特別關注鏈條中關鍵環節(特別是卡脖子環節)中斷帶來的風險和應對方案。在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高質量發展方面,要進一步加強面向全產業鏈供應鏈的系統協同管理。調動各類關聯主體,如政府、企業、消費者及其他主體等明確其責任與義務,建立完善的協作管控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推進各主體間的合作共贏,提升綜合競爭力。
影響和下一步具體實施策略
首先,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科技創新的有關表述前置,顯示出中央對科技創新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深刻認識,是中央在經濟發展中強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延續和深化。
其次,會議整體表述更為積極、系統。相較過去落腳于產業鏈的“核心技術”與“關鍵部件”提法,本次會議中對顛覆性技術、前沿性技術以及新質生產力的視角把握更為宏觀系統,方向判斷更為積極新穎。
未來重點工作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一是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鼓勵創新,提升國家的科技實力;二是深化科技和產業融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三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四是優化創新環境,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不論在數字經濟發展還是人工智能應用等方面,某些核心問題必須受到持續關注并不斷探索解決思路,如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治理、數據資源市場化配置以及數字經濟人才培養等系列關鍵問題。
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具有耦合性,是賦能產業提質增效的主要力量。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需要打造工業數字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提升數據整合產業創新能力,以產業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數字經濟在加速科技創新、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期待各地各部門貫徹中央經濟會議精神,共同為促進經濟優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