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魏建國  >>  正文
    魏建國:新質生產力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
    魏建國
    2024年01月03日

    全力以赴,步履不停。新質生產力正撐起廣州工業的“脊梁”:瞄準萬億“智車之城”,廣州汽車“穩底盤”;傳統產業換道超車,切入“新賽道”;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激活“新業態”……廣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于年內首次轉正,一大批代表新質生產力的新能源車、工業機器人、顯示器等產品如雨后春筍拔節生長。

    云程發軔,萬里可期。中共廣州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之進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新躍升。站上嶄新的起點,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產業體系,奮力實現2024年經濟新“躍升”。

    穩住“基本盤”:

    廣州“智車”“大珠小珠落玉盤”

    國內每生產約9輛汽車,就有1輛來自廣州。當下,這座名副其實的“國內汽車第一城”正筑牢根基、向“智”沖刺。

    2023年的最后一天,廣汽埃安宣布全年累計銷量超48萬輛,同比增長77%。而在2023年12月28日,埃安新能源汽車品牌累計產銷已突破百萬輛,成為全球最快破百萬的純電品牌、新能源汽車品牌。

    如今,走進廣汽埃安第一智能智造中心,生產線上,工程師和智能設備無縫連接、配合無間,既高效,又低碳。鋁和鋼兩種截然不同材質能夠一次性焊接、鉚合或壓鑄在一起,生產鏈條大大縮短、人力成本明顯減少的同時,品質卻大幅提升。

    廣汽埃安星靈電子電氣架構。

    廣汽埃安只是廣州智能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廣州“智車”另一個主角,小鵬汽車2023年累計交付超過14萬輛,同比增長17%;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日產等合資車企也正向“電動化”加速轉型。

    “多極化”賦能下,2023年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多功能乘用車(MPV)實現產量分別增長1.0倍和27.1%。廣州新能源汽車2023年全年銷量有望超過65萬輛,創歷史新高。廣州汽車“穩”的根基正在夯實。廣州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通過“整車制造+供應鏈+智能網聯”有機互動、互補、互鑒,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生動場景。

    廣州汽車“進”的力量正在積累。過去一年,立昇科技研發生產項目一期正式啟動,達產后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因湃電池工廠正式竣工投產,夸克電驅快速量產,廣州新能源汽車就此進入電池電驅“自研自產”新階段。

    廣州汽車“立”的態勢正在形成。上月初,廣州產投與中國銀行、廣汽集團聯合發起設立目標規模300億元的廣州新祺智聯股權投資基金,首期規模為100億元,主要投向新能源電池、能源生態等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重要項目。匯聚資本的力量,2023年2月宣布成立的兩只總規模2000億元的母基金頻頻出手,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自主創新與核心競爭力帶來不竭動力。

    廣州汽車“拼”的干勁正在增強。去年12月22日,廣汽集團率先公布2024年產銷目標——“努力爭取實現10%增長目標”。今年1月1日,小鵬汽車X9在廣州塔下上市,新年第一天便“開工”。新的一年,伴隨廣汽埃安第三工廠、泰國工廠投產,充電和補能網絡將再升級。

    瞄準萬億“智車之城”的發展目標,從整車制造到核心零部件產業穩鏈補鏈強鏈,再到智能網聯,代表新質生產力的智能新能源汽車乘勢而上,不斷夯實廣州經濟的基本盤。

    “廣州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呈現出三大特點?!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表示,一是發展迅猛、多路開花,齊頭并進,目前廣州新質生產力發展迅猛,有不少產業規模已達或超過百億元級水平;二是整體優勢凸顯,有密集的高校和科研機構人才和發達的產業鏈筑基;三是各區目標一致,爭當新質生產力的示范區。

    切入“新賽道”:

    傳統產業“創”和“闖”出躍升大道

    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在產業,核心引擎是創新。依托科技創新,傳統產業突破瓶頸,向“智”躍升。

    在黃埔區西基島,廣州建筑屬下的灣區制造工廠機聲隆隆。廠房內,一個個模塊化建筑(以下簡稱“MIC”)模組單元整齊劃一,正等待發往香港,組裝成為一座高達120米的超高層建筑。

    作為裝配式建筑的“高級進階”,MIC將澆筑、裝修、裝飾、管線安裝等大量現場施工挪進工廠,現場只需將建筑模塊吊裝、對接,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減少了70%的人力,精度控制也從原先的5~10厘米縮短至5毫米之內。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來看,MIC實現了‘在工廠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在現場搭積木一樣建房子’,成為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也為廣州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睆V州市建筑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湖清表示,2024年將力爭全年實現裝配式建筑產值規模150億元,帶動完成工程總包產值600億元。

    廣州真金白銀力撐“技改”。2023年前10個月,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大幅增長26.2%。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以科技創新為“支點”,“創”和“闖”出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廣州輕工集團旗下一家擁有60多年食用糖生產歷史的老牌制糖廠,廣州華糖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糖”)僅用“一張網”就統籌了全流程生產,生產效率、協同效率分別提升20%、15%,實現了數字化業務全覆蓋。

    去年年初,華糖公司智能立體倉和原料倉擴建項目竣工并實現全自動化流程,運轉效率提高2倍,倉儲率提升了3倍,自動化程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拔磥斫Y合企業發展,我們會持續加大技改投入,計劃2024年投入約3000萬元,推動公司真正走向全面數字化?!睆V州華糖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志華表示。

    如果說技術改造是行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密碼,產業結構轉型則是企業搶抓制造業新賽道的重要抓手。第134屆廣交會上,虎頭電池首次亮相的戶外液冷儲能機柜、儲能集裝箱等工商業儲能產品成了全場“顯眼包”。

    瞄準全球對可充、鋰電、電源儲備等能源需求的變化,這家“廣州老字號”正從傳統光電產業向鋰電、儲能等新能源賽道轉型?!拔覀兣c國內鋰電池行業領軍企業合資打造面向全球、集產銷研服一體化的儲能新能源企業,順利切入儲能產業。目前,首個產業園區光伏儲能一體化項目已經完成?!被㈩^電池國外銷售總監吳艷表示。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看來,新質生產力具有三個重要標志:一是要有革命性的技術突破;二是要有科技創新的引領;三是要達到全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即投入最少、產出最大、效益最好,“新質生產力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也是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當代最先進的生產力?!?/p>

    激活“新業態”:

    新一代信息技術種下未來生態

    頭頂“創造未來”光環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孕育著無限的產業融合和重組可能。近年來,廣州提前謀劃,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

    廣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工業機器人、顯示器、服務機器人、集成電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3.8%、33.1%、32.6%和19.6%。

    立足于長遠,著眼于未來,奮力于當下。

    作為全市三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新一代信息技術不只扎實走好眼前路,更要蓄力未來“新業態”搶占先機。然而,打造未來“新業態”欣欣向榮之景并非一日之功。要想“枝繁葉茂”,厚植新一代信息技術生態“沃土”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廣州市重點產業鏈之一,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發展,具有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特殊使命。在人工智能產業浪潮下,廣州超前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在黃埔、天河、番禺、南沙等區初步形成集聚區。其中,包括全球最具應用影響力的超算中心之一的廣州超算中心和入選科技部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的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

    擁有充沛算力資源后,芯峰科技開發建設的油氣站場智能視頻分析系統解決方案,實現站場視頻監控由人工“被動”監測向智能“主動”監控升級;搞搞鎮文化科技自主研發的AI靈魂畫手,能夠基于用戶的詞語輸入或簡單手繪,快速生成細致逼真的圖像作品,解決從想象到實現的創作難題……基于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提供的算力和技術服務,各類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和產品紛紛涌現,為未來“新業態”注入澎湃動能。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鏈主企業作為產業鏈的“超級節點”,擔負著產業生態集聚者的重任。除了下力氣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外,為了充分釋放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力,讓豐富的應用場景賦能產業,去年12月,廣州遴選100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和10個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區,這也意味著未來“新業態”正加速“成長”。

    根越扎越深,樹才能越長越盛。

    數據、算法和算力正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根”,也是拉動新業態前進的三大“馬車”?!拔覀冏灾餮邪l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aiCoreSystem,打造面向簡單易用、功能完備、性能優異等優勢的數字底座?!睆V電運通研究總院院長田豐表示。到底有多大效用?他進而舉例來說明,一個需投入人數35人、項目周期16個月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使用數字底座的技術組件后,整體工作量大幅降低,研發人員投入可減少43%,項目開發周期可縮短31%,整體研發成本能節省60%。

    夯實底座,廣州產業投資向“新”而行。2023年前11個月,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7%,其下屬的6個行業中,5個行業投資增速都達兩位數,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兩大重點行業投資近兩年持續保持“快跑”態勢,同比分別增長14.2%、23.8%。

    底座更穩,生態更繁榮,未來更可期。

    “廣州要做新質生產力的領頭羊?!蔽航▏硎?,對廣州來說,新質生產力是實現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它必然會在未來5至10年形成十萬億級的大工業群,也是產業發展、創新體系的布局所需。這一過程中,民營企業將大有可為,也能將目前廣州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企業提升到國際化一流水平。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廣州市首批“民營領軍企業”廣電五舟的董事長謝高輝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緊跟信息產業技術的變革浪潮,將加大在廣州的投入,建立新的生產研發基地和全國總部,并爭取未來三年能夠邁上50億元產值的新臺階?!彼f。

    “當前,廣州已經具備讓新質生產力走在全國前列的多項條件,下一步要做好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蔽航▏ㄗh,廣州應盡快制定出臺市級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頂層設計,集中力量、統一調度,全市各區優勢互補,防止形成同質化,形成全市強大的生產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同時,要更多地與港澳、深圳、佛山、東莞等地優勢結合起來,在創新、金融、人才、對外開放等方面形成一個整體;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支持和深度布局實體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呂佳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