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構建數據基礎制度,賦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新光
    2024年01月09日

    當今時代,數字經濟已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優勢的關鍵力量,是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發展數字經濟”。為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進一步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賦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我國數據發展的頂層設計

    2022年12月我國首份專門針對數據要素的基礎性文件“數據二十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發布后,國家多部門多措并舉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數據要素成為規劃和產業政策的高頻詞。數據轉化為生產要素,在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市場建設和治理等方面需要政府發揮作用。特別是公共數據的開發利用是數據流通的重要內容,需要一個高級別的管理部門來推動,并和市場形成合力,國家數據局的成立正是適應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

    2023年12月,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缎袆佑媱潯愤x取了12個行業和領域作為數據要素釋放價值的落腳點,預計到2026年打造300個應用場景,數據產業年均增速將超過20%。同時,《行動計劃》提及將對實施“數據要素×”試點工程給予支持,包括發揮相關引導基金、產業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數據產業,同時支持數據商上市融資。在業內看來,隨著“數據要素×”行動逐步展開,數據要素領域的頂層設計進一步細化完善,有望催化商業化加速落地。

    二、數據已成為“第五個關鍵生產要素”

    在如今數據引領的數字化時代,數據早已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全球企業爭相追逐的“第五個關鍵生產要素”。數據資源憑借其強大價值,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在促進國內外經濟良性循環上也扮演關鍵角色。以上海為例,2023年,上海數據核心企業突破1200家,核心產業規模超過3800億元。剛起步的上海數交所,2023年的單月數據交易額就超過1億元,全年交易額預計達到10億元,累計掛牌數據產品數預計達2000個,推動數據作為商品、作為資產在流通中產生價值。加強跨境數據領域的開放合作,上海已做了不少先行先試的探索。臨港新片區已建成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2個登錄站、5條國際海光纜,正在籌建上海至新加坡直連海纜。

    公共數據是數據要素市場的重要基礎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中政府部門掌握的數據資源占據全社會數據資源總量的80%左右。根據麥肯錫測算,我國公共數據開放的潛在價值高達10萬億~15萬億元,占2020年全國財政收入的約55%~82%。目前,國內數據交易仍存在著眾多問題:數據市場持有權,使用權,經營權等劃分定義不清晰不明確等問題阻礙著數據經濟在我國的高質量發展。恰逢此時,國家數據局的設立及相關措施的推出,順應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內在需求,在豐富數據制度供給的同時,改變了分散治理模式,將進一步加快全球輻射性數據大市場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三、數據資源,已成為國家戰略資源

    2023年5月2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全文版《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在數字基礎設施規模、數據資源體系、數字經濟、數字政務等11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231.2萬個,5G用戶達5.61億戶,全球占比均超過60%。全國110個城市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千兆網具備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能力。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位居世界第二,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達18.45億戶,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IPv6規模部署應用深入推進,活躍用戶數超7億,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近50%。我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標準機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過30%,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工業互聯網已覆蓋工業大類的85%以上,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過8000萬臺(套)。車聯網由單條道路測試拓展到區域示范,已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過5000公里。此外,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發布數據資源1.5萬類,累計支撐共享調用超過5000億次。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測算,到2025年,全世界將創建和復制163ZB(1ZB約為1萬億GB)數據,是2016年所創建數據量的10倍,其中大部分將來自于物聯網設備而不是人類活動。我國是數據資源大國,具備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根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數據資源國。隨著數據上升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化、體系化布局、跨境數據的流動,ChatGPT等人工智能新技術及產品也會給網絡安全帶來一些新的威脅與巨大挑戰,平衡數據要素流動與隱私保護的沖突,主動迎接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縮寫)主導的互聯網時代,通過IPv6提升數據安全能力,支撐跨境數據流動的有效管理,護航數據安全流動。

    【責任編輯:呂佳珊】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