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關于“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的具體部署中,拓展中間品貿易不僅被首次提出,還排在了首位。
我認為,中國是全球范圍內最適合做強做大中間體貿易得國家,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深挖中間品貿易潛力、擴大其貿易規模是中國走向貿易強國必由之路,我們也有能力做到。
(一)中間品貿易的最初概念
中間品是指用于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比如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是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最為緊密的產品。近年來火爆的外貿“新三樣”中,生產鋰電池用到的電芯、生產光伏板用到的涂錫銅帶就是中間品。
“中間品貿易”,是以前經常忽視、但在實際操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個商品很難完全在一個國家生產,往往經過多層次、多個國家的流通制造而成。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拓展“中間品貿易”,就是看到拓展中間品貿易將有利于擴大出口潛能,是當前形勢下貿易強國的重要抓手。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12年位居全球中間品出口第一大國,中間品對外貿增量的貢獻接近六成。拓展中間品貿易,不僅能更加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高度成熟的優勢,也將釋放我國超級大市場的優勢,在區域合作的加強中推動實現新型的全球化。
無論是歐美還是日韓,它們在貿易高速發展的時期,中間品貿易占比都很大,在進口中的占比達40%~50%,在出口中的占比達65%~75%。我們的中間品貿易還有提升空間。
(二)中國是全球最適合做強做大中間體貿易的國家
隨著中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和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有些最終產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拿到歐美去加工,形成全球的分工調整,從而進一步擴大進出口、吸引外資。
2023年前11個月,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中間品出口,比2021年同期增長17.4%,是RCEP區域內最大的中間品貿易國。已生效實施了兩年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被視為中間品貿易加速周轉的催化劑。
我認為,要想做大做強中間品貿易,需要三個條件。
一是具備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并且正在全球價值鏈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拔覈哂型陚淝议T類齊全、上下游無縫對接的制造業優勢”。
二是具備良好的國際物流基礎?!爸袊还苁侵袣W班列還是海上絲綢之路,掌握了空運、海運、港口、陸運等跨境運輸的綜合資源,全球前十個港口中國就占了七個”。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條件,即具備強大的科研隊伍,創新能力較強。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工程師和科研人才,這第三個條件也具備。
(三)如何做好我國中間品貿易?
我認為,從以下三個方向著力,可以做好我國中間品貿易。
1、進一步發揮中國門類齊全,現代技術先進的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勢,讓全球更多的中間商品在中國加工,制造和生產。
隨著未來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大批西方制造業,技術,資本的東移,對現代高端制造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具備門類齊全且上、下游高度銜接的制造業產業集型的國家才會受到青睞。當今中國是首選之地。特別是具有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如5G,半導體電子商品,醫藥生物,醫療器械,綠色環保,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等,中國在這些領域的中間品貿易將大有可為,為此,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要提前謀劃好如何將全球初級產品及中間產品的最后加工,設計,制造,營銷和服務吸引到中國來,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中間品貿易市場。
2、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企業“走出去”戰略,把中間商品貿易鏈條延長到國外。
我們應該幫助這些國家建立初級制造工業,加工當地原材料和初級產品,讓這些國家在中國的幫助和帶動下融入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中,同時推動中國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市場和資源。
3、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擴大“中間品貿易”之路。
綜觀美歐和日韓在發展經貿過程中,也做過想當“中間商品貿易之王”的美夢,但為什么最后都不能美夢成真?關鍵的一條就是西方實施的資本逐利的本性導致失敗。從這亇意義上來講中國的中間品貿易是包容,開放和合作共贏的,容易被各國所接受,因此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空間,在一定程度上來看,也必將推動新一輪的全球化進展。
綜上所述,當前拓展中間品貿易,中國有基礎也有空間。
我認為,中國的中間品貿易在未來5~10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表明中國外貿的動能還有不小的潛力尚待挖掘,擴大中間品貿易,也就成為中國走向貿易強國必由之路。
(魏建國 走出去智庫(CGGT)特約專家、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