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公布了2023年我國進出口“成績單”。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2%。雖然只是微漲,但在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看來,這個成績來之不易,“尤其是第四季度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回暖,說明我國外貿的‘拐點’來了?!?/p>
政策支持的疊加效應已經顯現
魏建國表示,從去年的外貿數據來看,去年全年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強。到第四季度,又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強,尤其是12月份達到了3.81萬億元,達到了月度規模的歷史新高。
“從這些數據上可以看出,我國外貿的形勢令人鼓舞。這是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沖突等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美國打壓中國企業勢頭加劇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值得珍惜?!蔽航▏f,特別是去年四季度我國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回暖,釋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那就是外貿‘拐點’已經出現了。也就是說,經過我們一年的努力,外貿已止跌企穩,表明我們穩外貿的政策疊加效應已經顯現?!?/p>
魏建國表示,去年各地方各部門在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等方面,拿出了一些“硬招實招”;同時我國也有著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要抓住“拐點”出現的機會,更加努力把上升的趨勢盡快在今年轉化為更好的發展,“不僅要穩住,而且要迎勢而上?!?/p>
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將進一步提升
當前,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多個國際機構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整體上不如疫情前。比如,此前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額下降7.5%,2024年仍然“高度不確定且總體悲觀”。
對此,魏建國表示,一方面,中國外貿一路走來,一直面臨著外部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以及美國在高科技上與中國“脫鉤斷鏈”等“攔路虎”,但這些都沒有給中國經濟帶來實質影響。2024年,我們不過是遇到了相同的情況??傮w來看,外部需求的持續低迷仍然是制約我國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同時,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也對我國出口造成影響,出口還會面臨不少困難。但在政策支撐、產業優勢、各方努力之下,我國出口的綜合競爭優勢會繼續鞏固。
另一方面,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整體表現低迷的情況下,中國仍然保持這個成績,說明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在提高。他認為,2023年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比2022年大,從目前的預測來看,2024年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以及所占全球經貿的比重也會增加,“說明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新引擎?!?/p>
他表示,未來全球制造業、技術、資本、人才東移將加快,這將給中國消費市場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市場的國際吸引力。
做強“中間品貿易”有利于擴大出口潛能
2024年外貿持續向好發展該如何發力?魏建國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的具體部署中,拓展中間品貿易不僅被首次提出,還排在了首位?!拔艺J為,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深挖中間品貿易潛力、擴大其貿易規模,是中國走向貿易強國的必由之路?!?/p>
中間品,是指用于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比如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是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最為緊密的產品。魏建國舉例,去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吧a鋰電池用到的電芯、生產光伏板用到的涂錫銅帶就是中間品?!?/p>
“中間品貿易”是以前經常被忽視、但在實際操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一個商品很難完全在一個國家生產,往往是經過多層次、多個國家的流通制造而成。他表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拓展“中間品貿易”,就是看到拓展中間品貿易將有利于擴大出口潛能,是當前形勢下貿易強國的重要抓手。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12年位居全球中間品出口第一大國,中間品對外貿增量的貢獻接近六成。拓展中間品貿易,不僅能更加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高度成熟的優勢,也將釋放我國超級大市場的優勢,在區域合作的加強中推動實現新型的全球化。隨著中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和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有些最終產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拿到歐美去加工,形成全球的分工調整,從而進一步擴大進出口、吸引外資。
“中國是全球范圍內最適合做強做大中間體貿易的國家?!蔽航▏f,中國具備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并且正在全球價值鏈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具備良好的國際物流基礎;具備強大的科研隊伍,創新能力較強。這三個條件是發展中間品貿易的基本條件。當前拓展中間品貿易,中國有基礎也有空間。
他認為,中國的中間品貿易在未來5~10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表明中國外貿的動能還有不小的潛力尚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