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2024年央廣網財經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表示,未來五年到十年全球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是各個國家新質生產力的競爭。新質生產力是當代經濟發展的一種飛躍,也是中國現代化先進生產力的具體表現形式。新質生產力同過去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的傳統生產力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徹底改變人力資源、能源傳統驅動為核心的增長模式,更重要的是新質生產力具有化低成本優勢為科技創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魏建國介紹,中國要走快速發展之路必須圍繞新質生產力謀篇布局搶占發展的制高點。其中,盡快建立高標準的技術要素市場是當務之急,這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決定的。
首先,生產要素與過去不同。過去傳統全生產要素主要是土地、資本、人力和技術等,現在要把全生產要素的范圍擴大,將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甚至量子計算、智慧城市等都包含起來。即中國企業今后首先要具備更強、更高的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水平,通過抓手來實現全生產要素低投入、高產出、效力高、收益好的最佳配置。
其次,當前理念與任務有所變化。中國制造業目前迫切的任務是轉型升級,在鞏固全球中低端產業鏈、供應鏈的基礎上,向全球中高端產業鏈發展。這對全國民營企業家、央企科技人員、銀行、金融界、智庫就提出一個重要問題:改變觀念。 “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看見以后才相信,只有少數人在還沒出現的時候就相信了,這種人值得敬佩。創新就是在這種理念下產生。必須要轉變理念,才有新發展的動力,產生新賽道、新產業、新模式?!?/p>
另外,人力資源的變化與過去不同。在人力資源紅利減少,人才資源紅利增加的情況下,高標準的技術要素市場顯得越發重要。發展國家生產力,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大創新人才的培養。 “我們不僅有大批的優秀的科學家,更有全球數量最多的工程師、技術專家,中國有人才培養和鼓勵技術創新的傳統,在各種激勵、鼓勵和政策以及加大研發投入的資金和技術創新的能力,這為新質生產力的人才的奠定,加大了基礎?!?/p>
魏建國最后將中國特色高標準要素市場的特色歸納為四句話“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彼赋?,科技部發布的“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文件提出的宏偉規劃,在全球只有中國才能想得到、辦得到、實現得了,他堅信一個高標準的技術要素市場將推動中國特色的新式生產力不斷地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