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首屆《和美鄉村新春會》于2月14日(大年初五)在總臺農業農村頻道(CCTV-17)播出,時長約80分鐘,在濃濃的春節氛圍中,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鄉土話、大白話,通過“文藝”+“專題”的形式 ,打造一場展現新時代新農村的新年景,農民樂享幸福年的新春盛會。晚會走進南昌市新建區,在這片“江南糧倉”的沃土上話豐收、品年味,通過“入鄉知年味”“祈福頌豐年”“農情筑新年”三大部分,一同展望鄉村振興的新氣象,繪就和美鄉村的新圖景。
一、凸顯“年味濃濃”的鄉土文化嘉年華,打造一場新春的“和美之約”。
2024年是甲辰龍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龍騰之年。春節是最具農耕文明基因的傳統節日,晚會以“真實接地氣、真情年味足、真心愛三農”為宗旨,打造一場鄉音鄉情與時代共振、鄉土鄉味與潮流交融的新春盛會。
首先表達物阜民豐的希望與喜悅。在呈現形式上大膽突破,把最具鄉土年味琳瑯滿目的“幸福大集”搬到了晚會現場?!凹t紅的山楂串成了串兒,白白的糯米打成了團兒”,在一個一個年貨攤前,明星和鄉親一起歡樂開場。大集上共有溪霞吹糖人、松湖米粉肉、石埠掛面等上百種特色農產品及非遺工藝品,通過與主舞臺互動, “吆喝聲聲開門紅,談笑陣陣農家樂”,觀眾和網友們都能身臨其境“云”逛大集,感受濃郁的中國年氛圍。
其次,展示農業拔節生長、產業活力脈動、群眾安居樂業、發展日新月異的鄉村振興成果。2023年糧食總產量13908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綠水青山成色更足,鄉村振興展現了新氣象。2023年,我國耕地面積達到19.14億畝,耕地總量連續兩年實現凈增長。我國首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發布,還有大家伙熟悉的村超、村BA等鄉村體育活動,更是大放異彩,展現出了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鄉村新面貌。
再者,彰顯“最地道”的年俗文化,展現“接地氣”的農民表演,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24只舞獅、9條大龍、40條手帶龍,年俗表演200人、天南地北年貨展示者抽100人、現場大集游覽群眾300余人、舞蹈演員300人,歡歌起舞喜氣洋洋;剪紙、貼畫、打糍粑、點燈籠,熱鬧非凡;一聲飽含深情的“媽,我回來了”,曹芙嘉、石頭的情景化演繹,把闔家團圓的溫暖氣氛渲染到極致。歌手李杰唱響《家園》,歌聲悠揚;四組來自天南地北的歌手,分別演唱極具地方特色的歌曲《東北的冬》、《來撒來撒》、《賣扁食》、《年叨歌》,唱出家鄉風土人情,唱響獨具魅力的年味歌曲。
農民的才藝得到充分展示,由歌手汪正正演唱歌曲《在奮進的田野上》,唱響新時代目標,展現農業農村新征程。井朧、井迪原創作品《驍》,展現新生代的中國力量和青春無懼的驍勇精神;地方元素如贛鄱新建區的得勝鼓、走馬燈,在晚會上得到精彩呈現;南昌的城南龍燈等燈彩文化也閃耀央視舞臺,李渡煙花點燃英雄城的夜空,寓意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蓬勃向上。此外,舞蹈團隊大部分由江西專業文藝院團和駐昌高校以及新建區小學生組成,演出規模超過千人,青春朝氣和活潑童趣吸引更多關注。
二、彰顯新時代農民的精氣神,奏響鄉村振興新年新樂章。
首先,晚會以濃厚的“情”和美好的“景”以及壯麗的“夢”打動人心,激蕩民族奮進力量。扎西頓珠演唱的歌曲《媽媽的手》,勾起鄉愁,媽媽手上歲月的痕跡,烙印著為家人的付出,也蘊藏著家的記憶;劉媛媛深情演唱的《中國?!ぶ袊鴫簟凡粌H是和美鄉村建設的發展夢,也是每一位中華兒女銘記在心的中國夢,展現一片生機勃勃的鄉村新畫卷;歌手云朵和音樂人馮滿天、程進、劉君利、柳文利攜手帶來《追夢》,展現新時代勇于創新、敢于追夢的拼搏精神;劉和剛在大集上唱響歌曲《大吉大利》,向全國網友們展示八方特產、年俗特色,幸福大集在吉祥的歌聲中傳遞幸福,迎接下一個豐收年景;張英席、呂薇演唱《春風十萬里》,歌聲配合舞蹈演員們輕盈盎然的舞蹈,歌頌大美中國,繪就農業農村發展的新畫卷;王莉、王凱演唱的《龍騰華夏》,表達攜手同心筑夢、共赴鄉村振興的新愿景。
其次,以鄉村振興一線奮斗者的藝術呈現和真實講述,詮釋新時代“三農”人的精氣神。小品《我們村里的年輕人》講述昔日貧困村的“涅槃”故事,新農人返鄉創業,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新思維帶給家鄉美麗蝶變;節目中四位90后村支書,都是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奮斗在鄉村振興第一線的青年力量代表,以他們真實的故事作為節目支點,同時現場連線祖國各地多位年輕村支書,在天南地北的鄉村中唱響青春誓言,表達共同心聲——守望家園,企盼豐收。在《風吹麥浪》動人的旋律中,宜居宜業、幸福和美的鄉村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此外,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情懷,講述“萬年稻”香飄海外的故事。赤道幾內亞稻米主要靠進口,價格很貴。中國農業兩代專家不僅帶來中國優質稻種“萬年稻”,還傳授技術,教會當地農民種植水稻。如今,赤道幾內亞人已經吃上了自己種的稻米。節目采訪新、老兩代遠赴海外工作的農業專家,通過他們的故事展現中國農業外援的交棒傳承,同時還邀來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副院長唐麗霞,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講述中國農業與農業外援的非凡成就,與觀眾共同展望中國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和美愿景。
三、“思想+藝術+技術”創新表達,打造高質量鄉村文化盛宴。
落實總臺“思想+藝術+技術”和“滿屏皆精品”的精神,《和美鄉村新春會》在形式上大膽創新,以“年味兒大集+舞臺演出+外景連線+視頻短片+特效拍攝”的綜合模式,呈現一場鄉味足、年味濃的和美新春聯歡會。來自全國各地多達70個攤位的大集包裹著整個觀眾席、簇擁著主舞臺,形成一個同慶新春、共話收獲、分享幸福的年情年味歡聚盛會;演員和攤主合作表演,實現全場互動的創新演出方式。
內容上,圍繞主題主線,把全國各地的年俗節慶文化、農民才藝、和美鄉村建設、“千萬工程”實踐、基層“三農”工作、糧食安全、農技外援、農業科技現代化發展等主題,都巧妙設計融入晚會節目中。
融媒體傳播方面,大小屏貫通、多渠道聯動。節目內容以及錄制手段兼顧大小屏鏡頭思維和語言,在融媒體端進行同步拍攝、提前傳播,相互嵌套,實現大小屏聯動;多渠道合作分發,以小屏活力反哺大屏傳播,以原創精品內容引導宣傳,以“龍年吉祥話”等互動活動制造話題、吸引自發傳播和二創力量,以“真愛粉”形成“自來水”流量,實現口碑和影響力“破圈”。
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首次推出《和美鄉村新春會》,在春節這一個充滿喜悅和溫情的時間節點,用專題晚會形式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見證新技術引領下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成果,展現和美鄉村宜居樂業的新景象,向世界展現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的新面貌,以最濃厚的鄉村“年味兒”和最溫暖的家鄉“煙火氣”,為觀眾和網友奉上一場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盛宴。(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