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2024年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考核分配工作會議。會議提出,2024年,國務院國資委將對中央企業(下稱“央企”)全面實施“一企一策”考核,即統籌共性量化指標與個體企業差異性,根據企業功能定位、行業特點、承擔重大任務等情況,增加反映價值創造能力的針對性考核指標,“一企一策”簽訂個性化經營業績責任書,引導企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差異化考核機制標志著央企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務院國資委新增考核內容包括建立考核“雙加分”機制,全面推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強化研發投入和產出“雙線”考核和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考核等內容。這一舉措適應了央企改革新階段內在要求,體現了國資委對央企市值管理能力要求進一步提升,此舉有望進一步推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強化價值管理,提升央企核心競爭力,破解央企改革難題,提升央企價值創造能力。
全面實施差異化考核機制的新背景
首先,央企改革深化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央企改革不斷深化,更加注重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從改革任務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體制機制改革任務。這方面主要是鞏固前一輪三年改革行動所取得的成果,重點解決“從有形到有神”的問題,著力破解制約央企高質量發展的一些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推動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來運營。二是功能性改革任務。主要是聚焦新征程賦予的使命責任,聚焦國之大者,圍繞國之所需,推動企業不斷增強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競爭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切實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和安全支撐作用。全面實施“一企一策”差異化考核機制是增強政策供給的精準性、科學性和一致性的重要結果,是央企改革不斷深化的重要體現,有助于推動央企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實現更好的市場表現、提升國際競爭力。
其次,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央企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2023年,央企研發經費投入1.1萬億元,連續兩年破萬億。2023年前三個季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投入科研資金達到2885億元,戶均7.8億元。2023年提出的“一利五率”考核指標,強調了研發經費的投入強度,突出了央企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耙黄笠徊摺痹趫猿帧耙焕迓省钡幕A上,根據央企功能定位、行業特點、承擔重大任務等情況,增加反映價值創造能力的針對性考核指標,深化分類考核、分類核算?!耙黄笠徊摺辈町惢己瞬粌H解決科技創新的投入與利潤增長的平衡問題,更加精準地引導央企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加大投入,培育新質生產力。
差異化考核機制對提升央企內在價值的重要作用
建立考核“雙加分”機制,以差異化目標導向促進央企增加內在價值?!半p加分”機制即分檔設置效益指標考核目標,對跑贏國民經濟增速的企業給予考核加分,同步設立提質增效特別獎,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再給予額外加分,引導央企積極確定挑戰性目標。首先,“雙加分”機制關注了央企經濟增長和效益提升。效益考核指標注重央企經營效率,促進央企優化配置,降低費用成本,實現更好經濟效益增長。其次,提質增效特別獎這一加分項能夠促進央企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在產品研發、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同時促進央企優化布局結構,深入推動轉型發展,提升產業鏈水平,適應市場需求和產業鏈變化,積極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提升央企價值創造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第二、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考核標準,以高效治理促進央企增加內在價值。全面推動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國資委再次傳遞出“深化市值管理納入考核標準”的信號,代表國家對市值管理納入考核的態度從“鼓勵、支持”轉變為“深入、要求”,從而進一步推動央企改革。與此前在企業層面對市值管理考核不同,本次考核機制首次將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央企負責人考核,更加強調央企市值管理對市場情緒的引導作用。將央企負責人的利益與央企市值深度掛鉤,迫使負責人高效地治理企業,形成“高效治理-央企業績改善-價值增加-市值管理有效-負責人完成考核-高效治理”的傳導路徑,有助于央企加速專業化經營,優化業務結構,提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強化市值管理的能動性,提升中特估央企的核心競爭力和內在價值。
第三、堅持過程和結果并重、激勵和約束對等,以科學客觀的評價-反饋機制促進央企增加內在價值。首先,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說明對央企考核不僅重視最終的市場表現,同時關注過程是否科學規范有效。既要注重結果導向也要注重市場規律,促進央企合理運用市值管理的工具和方法,遵循客觀規律,實現價值創造。同時,強調通過對業績考核優劣的企業分別進行激勵和約束,激發央企提升市值管理水平的積極性,實現資源在企業間有效流動與合理配置,促進市值管理考核體系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第四、強化研發投入和產出“雙線”考核,以符合科研規律的評價標準促進央企增加內在價值。從賦權松綁減負、強化正向激勵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給,保障企業長期穩定投入,集中優勢資源沖鋒,多出快出創新成果,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耙黄笠徊摺笨紤]了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研發難度和研發周期等差異性,平衡了科研投入和利潤增長的矛盾,統籌企業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適應企業長遠戰略目標。投入和產出“雙線”考核首次強調了央企科研轉化能力,倒逼央企加快提高科研轉化率,促進央企產出提質增效。差異化考核機制通過科學的考核標準調動企業科研投入積極性,提高研發水平,提升央企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提升央企內在價值。
第五、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考核,以優化產業布局、培育新增長點促進央企提升內在價值。根據國務院國資委數據,2023年,央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在光伏制氫、碳纖維制造、汽車芯片等領域落地一批重點項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組建一批新企業,在電子科技、新能源、生態環保、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推動一批重組整合,新產業新業態正在成為央企的重要增長點。央企考核指標應發揮“指揮棒”的作用,聚力優化戰略性新興布局。國務院國資委將央企承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任務視同主業管理,加大投資授權,設置專項考核指標,引導央企加快布局新賽道、塑造新優勢。同時,強化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考核強調了國資委對央企布局新興產業成長性的肯定,提振央企發展信心;降低戰略性新興產業短期投資回報要求,促進央企堅持長期戰略目標,深入推進轉型升級,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
三、對于差異化考核機制落實的建議
(一)對于央企市值管理的建議
強化央企市值管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優化業務結構。剝離非主營業務,聚焦主業,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和競爭力,培育新興產業,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第二,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積極與投資者交流溝通,及時做好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增強投資者信心。第三,合理運用資本市場工具。運用包括股票回購、增發、股權激勵等方式,合理運營資本市場工具,實現資源的集中利用和價值的最大化,提升公司市場價值和股東回報。第四,加強品牌建設,激勵企業練好內功、外塑形象。在保障國民經濟穩定運行的同時,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提升企業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
對于央企產業鏈關鍵環節考核指標的建議
在研發和創新環節,旨在考察央企自主創新能力,可以關注研發投入強度、專利投入質量、科技成果轉化率和新產品開發周期等指標。在智能制造環節,旨在考察央企生產智能化水平,可以評估央企引入智能化技術和系統的程度,包括智能設備、智能制造、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的應用情況;衡量數據化水平方面包括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分析等方面的應用情況。在綠色發展環節,旨在關注央企節能減排,可以考察環保投資占比,單位產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標。在市場拓展環節,可以從新興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和相對國際競爭力指數等指標,考察戰略型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市場地位和國際競爭力。在產業鏈協同環節,可以通過央企產業鏈整合能力,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能力,上下游合作深度與廣度,產業生態構建,產業內聯盟和產業平臺搭建等指標衡量。在人才培養和引進環節,高端人才引進數量,員工培訓投入和人才激勵機制等指標值得關注。
四、下一步工作
在差異化考核機制帶來積極變化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其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的挑戰和問題。首先,考核指標需具體明確,以定量指標為主,定性指標為輔,避免評價主觀模糊。其次,考核指標需與戰略目標一致,確保各個部門和個人努力方向與企業整體發展方向相符合,確保央企內部發展目標與我國經濟戰略發展方向相符合。第三,考核指標需平衡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央企在提升短期經營指標的同時需統籌長期戰略布局,實現企業市場份額增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促進企業長效發展。第四,考核指標需兼顧內外部環境,指標既需要針對性考慮企業內部情況,也需要動態調整以及時適應市場變化。此外,考核指標需平衡激勵約束,避免過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