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穩”“進”“好”的特征,全年經濟總量超過126萬億元、增長5.2%,2023年中國經濟增量超過6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對比美、德、日、英等發達經濟體2.5%、-0.3%、1.9%、0.1%的經濟增速,中國以5.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國際金融論壇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2%,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感受中國經濟活力與韌性同時,世界高度關注與期待中國經濟后續發展。兩會期間,經濟增長目標、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大國外交等成為海內外高度關注和熱議的高頻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表示,中國經濟總體延續擴張態勢,每年的兩會是觀察中國經濟政策的最佳“窗口”。他強調,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中國經濟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會帶動與中國相關聯的經濟體增速平均提高0.3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利好世界,一是為世界經濟提供驅動力,二是為世界經濟帶來穩定性,三是同世界各國共享新機遇。中國將繼續推進中國經濟與世界深度融合,引領全球繁榮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促成了世界范圍內的技術大發展、投資大便利、經濟大繁榮、人員大流動、貿易大暢通、利益大融合。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也是不斷與世界深度融合而相互作用的過程??v觀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改革開放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前(1978—2001年),中國從國際經濟體系的外圍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體型國家”;二是從入世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2001—2013年),中國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經濟地位與話語權重與日俱增,成為比肩西方主要工業大國的經濟大國;三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2013年至今),2010年,隨著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的確立,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世界走向中國趨勢日益顯著。
四十余年來,中國已經實現了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探索者和適應者到倡導者、推動者和引領者的角色轉換,中國必然要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的轉換。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主體性地位日益凸顯,中國市場塑造世界市場、塑造國際經濟體制和世界貿易體制的主動性日益增強,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愿望也不斷增強。
中國經濟與世界更深融合,從而引領世界經濟發展,關鍵在于對自身的塑造和對世界的塑造。即進一步夯實適應國際新規則的國內基礎,化挑戰為機遇,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制度性話語權,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進一步夯實國際互聯互通基礎,打破貿易壁壘和技術封鎖,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完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具體可落實到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倡議上。
以改革開放為依托,繼續推進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秉h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升級”為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堅持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大膽試驗,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建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體制改革同步同向發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據統計,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79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為1.8%。按照2010年標準,197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7.7億人,農村貧困發生率高達97.5%。數億人還在為溫飽問題發愁。中國已經大幅度落后于那個時代。如今,中國經濟體量約占全球經濟的17%,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人民生活從貧困走向小康,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1億人,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隨著經濟實力的日益強大,中國正在將自身增長模式轉變為更多依賴消費、更少依賴投資的消費和創新雙輪驅動發展模式。通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消費升級,充分發揮消費作為“壓艙石”和“穩定器”的重要作用。這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中國正持續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以“一帶一路”為紐帶,繼續構建互利合作新格局
“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是促進全球發展合作的“中國方案”?!耙粠б宦贰北幸院推胶献?、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旨在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深化全方位的務實合作,促進全球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打造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從世界范圍內看,“一帶一路”有利于完善世界市場機制,降低國際貿易成本,提高世界市場效率,通過拉動相關國家經濟增長促進世界經濟整體、穩定增長,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和世界市場良性發展。本質上,它是基于市場規則搭建的一個跨越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文明形態、不同國家與利益集團的開放式共建共享國際公共產品供給新平臺。
2013—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
“一帶一路”倡導的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價值理念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理念”,彰顯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中國必將持續打造這一平臺,惠及世界。此外,進博會、廣交會、消博會、服貿會、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阿博覽會等大型合作交易展會形成了國家級“展會矩陣”,對促進國家級商品和服務的供需對接、增進各國貿易往來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應是中國以后為世界經濟著力打造的公共平臺。
各國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中國愿與各方攜手,續寫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新篇章。
(田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