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正在加速起飛,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何為低空經濟?低空經濟是以各種高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主要指距地面1千米以下的領域,寬泛來講也可以代指距地面3km以下的領域。
從產品類型上區分,低空經濟的主要產品有備受關注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無人機、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從應用場景區分,低空經濟可以劃分為城市場景如城市空中交通,和非城市場景如:偏遠地區的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作業飛行以及醫療救援、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由于近年來我國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體的低空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據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而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的低空經濟白皮書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綜合貢獻值將達到3萬億至5萬億元。
低空經濟不僅僅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更是為社會公共服務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在航空應急救援、醫療救護、警務安放、政務飛行等領域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低空經濟發展的潛在風險
以無錫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低空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共性和挑戰。盡管無錫在航空航天產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臨著產業制造端缺乏整機廠家、產業中端和終端市場運營不充分、以及產業體系系統謀劃不足等問題。
產業制造端缺乏品牌整機廠家是低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盡管我國在無人機制造方面有著強大的制造能力和成本優勢,但整機廠家的缺失導致產業鏈中的企業更多地處于單打獨斗狀態,整體發展勢能不足聚焦。這一問題在無錫尤為顯著,盡管該地區的航空航天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但仍缺乏知名的無人機整機品牌廠家。這種情況限制了產業鏈的整合和協同發展,影響了整個低空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
另外,產業中端和終端市場運營不充分也是一個挑戰。盡管蘇南地區的機場建設和運營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低空服務體系的中端方面,包括飛行維修與技術支持、運行服務、信息服務等,仍然存在不足。雖然一些場景如直升機觀光、空中游覽等已初具規模,但總體上低空消費市場的活力還未充分激發,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開拓和運營。
此外,產業體系系統謀劃也需要加強。盡管無錫已經形成了多個航空航天產業園區,并在不同領域展開了涉足和布局,但各板塊和條線之間缺乏整體謀劃和協調性,存在著發展不夠統一、資源利用不夠高效的情況。例如,雖然丁蜀通用航空產業園等地區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企業數量和投資額,但仍需要更加系統地規劃產業發展方向,加強不同板塊和條線之間的協同配合,才能更好地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的全面發展。
低空經濟的新動力和機遇
低空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城市經濟的增長,創造了就業機會和稅收收入,吸引了外部投資。同時,低空交通提升了城市的交通效率,緩解了地面交通壓力。此外,低空經濟促進了產業升級,推動了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催生了新興產業的發展。
通用航空產業、無人機產業和低空旅游產業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領域。通用航空產業具有靈活多功能的特點,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無人機產業應用前景廣泛,如精準農業和環境監測;低空旅游產業則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旅游體驗。
首先是健全管理監督。國家空域的管理和開發涉及多個監管單位和市場主體,因此,管理監督制度的優化需要充分協調市場方和監管方之間的核心需求,建立健全相關管理監督制度,嚴格保證交通運輸產品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提高制度優化與落地的效率和效果。
其為注重技術研發。安全舒適的飛行載體和精確穩定的導航技術是通用航空運行的基礎,全球市場產業技術競爭激烈,應保持對產業技術研發的關注和投入,努力提高技術優勢,占領市場主導地位。
第三,儲備人才資源是保證低空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通用航空人才市場應吸引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并建立飛行人才庫,同時積極吸納緊缺的創新型教育、科研人才,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儲備,完善產業鏈布局。
其四,完善基礎建設是低空經濟未來發展的基礎。低空數字化系統的開發與建設、低空空域航路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化、規?;?、商業化發展的基礎,需要加快建設城市低空通用航空運行控制中心和調度監視平臺,并在未來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合理預留低空空域運行基礎設施建造空間。
維護市場生態是確保低空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政府、通用航空企業、社會媒體等應共同努力,擴大通用航空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培育滋養低空經濟未來發展的土壤,促進產業生態鏈的健康發展。
除此之外,在發展低空經濟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安全保障、環境保護和噪音控制等方面。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需要嚴格培訓飛行員和操作人員,確保航空器的安全運行;同時,也要選擇環保的航空燃料和推進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并控制低空飛行產生的噪音,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質。
在法律法規方面,需要完善低空空域的管理規定,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簡化飛行計劃審批流程,并加強對低空飛行活動的監管和執法。同時,也要定期審核飛行員的資質,建立完善的事故預防和處理機制,確保低空飛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