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王 鵬  >>  正文
    營商助力區域協同——對《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的分析與解讀
    王 鵬
    2024年08月27日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地域面積約21.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3%,2018年末常住人口1.1億人,占全國的8.1%,地區生產總值8.5萬億元,占全國的9.4%。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為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從國家層面加強統籌協調,推進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缎袆臃桨浮分荚诩涌齑蛟炀┙蚣揭涣鳡I商環境,破除制約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指明了方向。

    一、京津冀營商環境建設:成效初顯

    為保障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各項工作有序規范高效展開,由京津冀三?。ㄊ校┌l展改革和政務服務部門共同牽頭組建專題工作組組織、指導、協調本領域營商環境協同優化工作。在三地各部門的持續推動下,商事制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跨境貿易、知識產權、公共服務6個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成效初顯:

    (1)規范商事制度

    京津冀三地持續簡化企業跨區域遷移手續,取消申請遷出環節,打造“一地申請、資料互認、內部流轉、一次辦結”服務模式,實現企業跨?。ㄊ校┥娑愋畔ⅰ耙绘I遷移”,辦理時間壓縮至1小時;依托京津冀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搭建跨區域公共信用數據共享系統,采用“內部共享+外部應用”模式,實現京津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8類公共信用數據跨區域共享。

    (2)加強監管執法

    京津冀構建區域性反壟斷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合作機制,三地簽署《京津冀反壟斷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合作協議》,開展公平競爭審查交叉互查,有效打破行政性市場壁壘。三地深化藥品安全協同監管,聯合開展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領域核查協查150余次,推進冬季污染防治攻堅、跨區域流域水環境等生態環境領域聯合執法。

    (3)優化政務服務

    北京市持續推出203項京津冀“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涵蓋涉企經營、交通運輸、工程建設、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熬┙蚣?雄安”推出234個“區域通辦”服務事項,政務服務同城化不斷加速。天津市在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置“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依托京津冀三地網上辦事大廳,為申請人提供咨詢幫辦服務,實現跨域通辦、異地可辦。

    (4)鼓勵跨境貿易

    京津冀三地海關持續深化“首創性”“差異化”制度創新,推動“原產地證書微小差錯不影響關稅待遇”等7項措施順利實施。對分支機構或辦公場所跨京津冀區域的企業,建立一關牽頭、兩關協同的聯合認證模式,三地海關線上同步入組、同步認證、同步研判。

    (5)保護知識產權

    三地不斷完善與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相適應的法規制度體系,先后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外商投資條例等法規,為區域創新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促進京津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深度融合,開展審判協同、技術調查官共享、疑難案件聯合研討,聯合發布《京津冀海外知識產權糾紛協同應對指引》,實現1萬余件海外訴訟數據資源互通共享。

    (6)共享公共服務

    三地實施《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完善“空中課堂”線上課程資源,推動三地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椕墚惖鼐歪t“服務網”,2020年開展京津冀異地就醫門診醫保直接結算試點,2021年京津冀開通5種門診慢特病跨省異地直接結算試點。全力推進異地就醫“高效辦”,在全國層面率先將異地就醫備案列入省級“免申即享”政策清單,創新實行京津冀區域內異地就醫“免備案”,參保群眾在京津冀就醫實現“一碼通行”。開展人力資源服務產品推介、供需對接等區域性深度合作,京津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有43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

    二、京津冀營商環境建設:機遇與挑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京津冀營商環境面臨諸多挑戰:

    (1)行政壁壘明顯:

    盡管京津冀三地在地理上相鄰,不同地區的審批標準和程序不一致,導致企業在不同城市之間進行業務擴展時需要經歷繁瑣的審批手續。同時,企業在不同區域開展業務時面臨政策不一致的問題。

    (2)區域協調不足

    三地在規劃、發展和資源配置方面缺乏有效的協同?;A設施建設方面,北京和天津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但河北地區的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產業布局方面,北京側重于高科技和服務業,天津則在重工業和制造業方面發展較多,而河北則更多依賴傳統工業和資源型產業。

    (3)產業格局單一

    盡管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增速,京津冀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比例仍然不足,河北地區的傳統工業比重較大,經濟轉型升級的速度較慢,限制了區域經濟的創新和增長潛力。

    (4)融資環境較差

    京津冀三地國企占比較大,服務意識、競爭意識普遍較弱,市場活力不足。金融機構在不同城市的分布和服務能力差異較大,導致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面臨諸多困難,尤其是河北地區,融資渠道和金融服務相對不足。

    三、京津冀營商環境建設:再上新臺階

    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不斷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行動方案》,恰逢其時、意義重大,勢必將引領京津冀加快打造區域協同發展新優勢,助力協同發展再上新臺階:

    (1)持續規范市場環境,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進三地企業開辦、變更、注銷規則和流程統一,提升跨區域登記注冊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實現大興臨空經濟區、雄安新區等重點區域以及企業跨區域遷移、多分支機構辦理等高頻登記事項“一網通辦”,保障企業跨省域遷移全流程電子化,減少企業辦事“折返跑。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加強京津冀商事制度協同改革,優化跨省遷移登記綜合服務,持續開展公平競爭審查交叉互查工作,不斷強化反壟斷執法協同合作,支持各類技術轉移機構跨區域提供服務,切實保障經營主體公平競爭。

    (2)持續加強法治建設,保障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協同推進企業合法權益保護,推動監管執法標準規范統一,提高異地司法協同質效。深入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加快構建跨區域司法協作和治理體系,加強協同監管執法和司法協作,在知識產權保護、信用體系建設、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作出更多有益探索。積極開展反壟斷、食品安全、生態環境、信用監管等重點領域跨區域監管聯動,解決執法力量不足和跨區域監管難題,提高區域監管執法一體化水平。持續優化跨區域立案服務,支持三地法院建立常態化執行聯動機制。強化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設,及時糾正政務失信行為,讓誠實守信主體享受與其誠信度相匹配的優惠與便利。

    (3)持續提升國際化水平,營造開放包容的投資貿易環境:推進區域高層次協同開放,做好外商投資企業服務,促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拓展“單一窗口”平臺功能,加快推進三地“單一窗口”與口岸通關物流系統互聯互通,實現通關物流可視化查詢。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促進機制,持續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大力優化外商投資服務,推動京津冀區域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共同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高地,為外資企業創造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和更完善的投資環境。

    (4)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更好滿足經營主體辦事需求:提升異地辦事便利度,加強數據信息共認共享,融合線上線下辦事渠道。全面強化政務服務數字賦能,深入推進政務數據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利用。提高跨省通辦水平,依托京津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區,提供申請受理、審查決定、頒證送達等全流程網上服務。建立“同事同標”事項動態管理機制,制訂印發京津冀自貿區“同事同標”事項管理辦法,使三地企業群眾同步享受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

    (5)持續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助力區域協同發展:促進教育資源協同發展,推進醫療資源共建共享,加強人力資源服務協作。加快建設京津冀醫療聯合體,大力開展人力資源服務產品推介和供需對接。將持續推動京津冀醫聯體建設,推動三地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形成合力,用實實在在的舉措繪制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同心圓”。

    (6)支持雄安新區優化營商環境, 服務功能疏解項目落地:持續提升涉企服務質效,加快重點領域對外開放,著力營造創新創業生態。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功能定位,大力推進雄安新區營商環境綜合示范區建設。全力落實好“1+N”政策體系,助力更多符合條件的雄安新區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掛牌,加大對雄安新區直接融資支持力度,加快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推動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更是京津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光榮使命。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提升市場信心,還將穩定市場預期,激發經營活力。未來京津冀地區需加強合作,重點包括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提高雄安新區承載力,并通過優化環境促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推動協同發展,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共譜區域營商環境協同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嚴玉潔】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數據資產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南昌理工學院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