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再次成為輿論熱點之際,總臺再次獨家推出CGTN出品的紀錄片《共繪這片藍》,記錄中國致力于把南海打造成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樣板田”,對外講述中國在與南海沿岸各國開創合作共贏道路的故事,展現了中國嚴格遵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大國責任和擔當,促進區域合作與繁榮。
一、采訪專家多視角回答南海爭端實質和解決方案,權威發出國際社會共同聲音
南海素有“第二波斯灣”之稱,南海地區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等,成為了國際政治舞臺上的焦點。中國作為南海周邊的主要國家之一,其策略明確——對于任何形式的挑釁,采取堅決的反制措施,展示了維護主權的決心。南海爭端的復雜性不僅體現在歷史遺留的主權爭議上,還包括現代海洋法發展帶來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問題。南海爭端的解決涉及多個方面,包括島礁主權、海域劃分以及能源資源的開發等。南海爭端的本質不僅涉及島礁主權和海域劃界,更深層次的核心本質是對能源資源的爭奪。
中國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與東盟國家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包括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等。其中最早最重要的案例之一是2005年,中、菲、越三國石油公司簽署《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2018年中國和菲律賓簽署了《關于油氣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這些都表明中國愿意參與分享南海和亞洲的資源。
然而,這一倡議被菲律賓參議院的政客們破壞了。節目采訪了多位專家,如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訪問學者楊榮文、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吳士存、泰中文化經濟協會會長頗欽·蓬拉軍等等。專家從多個視角分析認為,南海爭端還涉及國際政治的復雜博弈。例如,菲律賓在南海的挑釁行為,實際上是菲律賓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能源短缺,在美國的支持下試圖實現對南海島礁占領和海洋劃界的夢想,這反映了南海爭端不僅是資源爭奪的體現,也是在美國操縱下加劇區域局勢緊張的一個熱點。這些專家表示,“菲律賓確保能源安全的最佳解決方案,是與中國進行聯合勘探。迫切的能源需求可能最終會迫使其回到談判桌前?!?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所長赫爾曼·勞雷爾說:“如果油氣開發合作協議早被簽署并達成一致,菲律賓早就獲得了急需的資源和收入?!?/p>
二、用典型“樣板田”彰顯合作共贏范例,“共繪這片藍”是南海命運共同體的和諧美好圖景。
“以合作為引領,共建南海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中國政府的主張,也是南海周邊國家的共識,意義十分重大,通過對話協商、經濟融合和多軌交流,構建融安全、經濟與信任三位為一體的南海命運共同體,化斗爭為和平,化競爭為合作。
節目通過中越“北部灣聯合巡航航行”的機制,展示了雙方海警聯合巡航,聯檢的過程中雙方會保持一個友好的溝通,成功管控越南越界捕魚的漁船,也有益于共同應對海上突發事件和維護海上安全,維護了北部灣海域的和諧穩定。專家認為,中國這樣的務實合作為南海沿岸國家開展海上合作樹立典范,呼吁北部灣模式可以復制到南海去。
節目展現了海南省南繁育種基地中國科學家正在雜交水稻育種方面實現新的突破,雙季畝產3000斤(22.5噸/公頃)。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已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種植。其中馬來西亞自2018年起在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涂升斌教授和他的團隊幫助下,使用中國雜交技術的農田,畝產顯著增加。雙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助力馬來西亞政府2030年實現80%的水稻自給率的目標。涂教授的夢想是通過與馬來西亞等東盟鄰國構建區域糧倉,造福世界人民。
節目展現的越南檳椥省被譽為“椰子之鄉”,他們的椰子汁甜品質好,中國從東盟國家進口椰子等農產品享受零關稅政策,這些椰子經過海南加工,分銷到中國內地,深受中國消費者的歡迎。其中洋浦港是中國打造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樣板間”。目前整個碼頭的年設計半自動化通過能力是有160萬標箱,到2025年將提高到500萬標箱的年設計通過能力。中國計劃到2025年,將海南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港。
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RCEP) 框架下,包括中國和東盟在內的15個國家,承諾逐步取消關稅,降低貿易壁壘,旨在推動區域一體化,使貿易惠及各方?!肮怖L這片藍”正在變成現實。
三、體現“四力”的采訪,紀實的美學追求,匠心精良制作,打造典藏精品。
團隊努力踐行“四力”——腦力、眼力、腳力、筆力,十年間多次深入南海一線,同時走訪多個國家和研究機構,采訪權威專家和當事人,不回避熱點問題,讓每一個鏡頭每一段同期聲都有國際傳播的價值。
客觀紀實美學呈現:一是強調故事的真實感,盡可能從現場捕捉故事點,小故事大背景,小人物大時代,小中見大,讓故事有看點,有意思。并以尋訪人的視角去發現,去感受新變化和觸摸。二是巧妙鏡頭的運動,推拉搖移和特寫與遠景的兩極切換,創造蒙太奇語境下南海碧藍詩意意境之美,增強真切感。三是強化沉浸感。尋訪人在碼頭、古建筑、博物館、圖書館、輪船或漁船上等有意義的場景,采訪專家、當事人、見證者,用心提問,挖掘真實細節。
CGTN紀錄片《共繪這片藍》體現了總臺電視紀錄人不缺席、有責任、有擔當,十年間用鏡頭全景記錄南海的方方面面,用國際主流敘述呈現暖心的故事,用紀錄片這種國際通行的語言,在與世界對話中展現獨特的優勢,全媒體矩陣融合傳播,從而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