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高度關注低空經濟發展。今年3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推動基礎支撐體系建設等重點任務,為培育低空經濟新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
市場規模方面,據工信部下屬機構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2024)》,預計到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有望達到10644.6億元。
通感一體網絡在低空經濟中的應用
“通感一體”指同時具備空間感知、通信的網絡,通過分析無線信號的傳輸來獲取對目標或環境的感知,是5G—A的新增能力,將讓基站兼顧通信和感知雙重能力,同時契合無人機運營商網絡架構需求。
首先通感一體化還能為低空安防等低空經濟領域的各類應用提供技術和網絡支持,推動低空經濟規?;l展。
其次通感一體技術能夠實時感知低空飛行器的位置、速度、姿態等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輸給相關的監管部門和飛行器操作員。這樣,一旦有異常情況發生,相關部門和操作員可以迅速做出反應,從而有效提升低空飛行的安全性。
再次通過通感一體技術,低空飛行器可以更加精準地獲取飛行路線和空域信息,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飛行沖突和延誤。這不僅可以提高飛行效率,還可以降低飛行成本,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從次同時通感一體低空經濟網絡設施的建設將推動低空經濟相關產業的升級和發展。例如,隨著通信和感知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機、無人車等智能交通工具將更加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從而推動交通運輸、物流、農業等多個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然后通感一體技術還可以為監管部門提供強大的監管工具。通過實時監控低空飛行器的飛行情況,監管部門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低空空域,確保低空飛行的有序進行。
另外工信部提及探索建立通感一體低空經濟網絡設施,對通信、感知技術提供商,以及低空飛行器制造商和運營商等企業是利好。這些企業可以依托通感一體技術,開發更加智能、安全的低空飛行器和配套設備,滿足低空經濟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實現業務的快速增長。
除此之外通感一體技術需要先進的通信設備作為支撐。因此,通信設備制造商將有機會在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通信設備,滿足低空經濟網絡設施的建設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無人機及飛行器在低空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通感一體技術將為這些飛行器提供更加精準、實時的通信和感知服務,從而提升其性能和安全性。因此,無人機及飛行器制造商將受益于通感一體低空經濟網絡設施的建設。
最后通感一體技術需要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持,包括數據處理、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因此,信息技術服務商將有機會在這一領域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幫助建設和管理低空經濟網絡設施,實現信息的實時傳輸和處理。
通感一體網絡面臨技的術挑戰
盡管我國低空經濟網絡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面臨一些挑戰。
一方面,低空飛行環境的復雜性對通信網絡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低空飛行器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增加了感知和識別的難度。
另一方面,如何實現通信、感知和算力的深度融合,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也是當前面臨的重要技術挑戰。
再一方面,低空經濟的迅猛發展面臨著多重政策與監管挑戰。首要難題在于低空空域管理的差異性,影響跨區域合作與國際交流,需構建統一、開放、靈活的管理制度。同時,低空飛行器激增帶來安全監管壓力,需完善監管體系,涵蓋飛行許可、計劃報備、實時監控及應急處理等,確保飛行安全有序。
此外,數據隱私與保護問題凸顯,通感一體網絡處理的數據涉及敏感信息,應加強數據安全法規建設,加大管理力度,確保數據使用透明、可追溯,防止泄露與濫用。
因此要加大對低空產業園區建設的支持,優化產業鏈布局,提升園區專業化水平,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園集聚發展。不斷強化人才培育和引進,打造專業化的低空經濟人才隊伍,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通感一體網絡在低空經濟中的發展方向
首先企業應注重通感一體技術創新與融合,推動通信、感知、智能和計算等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通過引入更先進的通信協議、感知技術和計算算法,提高系統的實時性、智能性和安全性。
其次通感一體網絡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支撐技術,其標準化與規范化工作也應當加快推進。通過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測試方法和評估體系,確保不同廠家、不同型號的低空飛行器和通感一體網絡設備之間的兼容性、互操作性。
再次推動通感一體網絡成為低空經濟中的重要收入來源和增長點。通過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低空飛行解決方案和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從次也需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技術團隊,為低空經濟網絡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最后更要時刻關注政府關于低空經濟的政策動態和法規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和發展方向,以確保企業的合規經營和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通感一體低空經濟網絡設施的建設對于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為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在推動通感一體網絡在低空經濟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中,仍需解決技術、政策與監管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