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劍閣而帶葭萌,踞嘉陵而枕清水”,昭化古城外、金牛古道旁、天雄古關下,一座小村落依山傍水,扼秦蜀古道要沖,“誠天設之雄”。
這座川北小村落,因村后牛頭山古蜀道上的天雄關而得名。當地流傳有“要上牛頭山,難過天雄關”的民謠,千百年來,天雄村路險民瘠。
今天的天雄村,卻是路暢業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示范村。
走進天雄村,只見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一行行挺拔的風景樹、一幢幢整潔的農家院、一座座明亮的果蔬棚,好一派生機盎然的農家風光。
帶我們探訪的廣元市政協副主席、時任昭化區委書記劉自強說,在時任浙江省委主要領導同志的親臨指導下,有浙江兄弟的傾心幫扶,“往日貧困的天雄村,正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雄起!”
生 態 致 富
1996年,率先富起來的浙江人,來到了路險民瘠的天雄村。
按照黨中央對口幫扶的扶貧開發安排,浙江省對四川廣元、南充市的126個貧困村開展“越過溫飽線示范村”建設,天雄村就是其中之一。
天雄村多砂質土壤,村民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不能通車的泥巴小路,讓蔬菜難以及時出村售賣,人們只得舍菜種糧,或者外出打工養家。
“要致富、先修路”。昭化區政府和浙江幫扶者投資修建了天雄關隧道、白龍江大橋,緊鄰天雄村的昭化水電站配置了過江通道,進村的瀝青大道和村內主干路、村組路、入戶路、景區路、產業路縱橫交錯、相互通連。
路暢車通,讓多年身背肩扛向周邊市場供菜的村民趙禮榮看到了希望,“通了路,我的菜半小時就能到廣元?!彼牟说孛娣e也越滾越大。
在趙禮榮的帶動下,外出打工的村民吳長兵、郭子斌等人也返鄉種菜。吳長兵說,“回鄉種菜不僅可以顧家,收入也比在外打工強得多?!?/p>
趙禮榮、吳長兵等村民種菜,張國勇、唐勇等村民種果。紅提葡萄、火龍果在天雄村里紅火了起來。天雄村黨支部、村委會因勢利導,通過土地流轉,大力發展以大戶為主體的果蔬種植產業,“糧食自足、果蔬掙錢”。
在蔬菜大棚里,種植大戶羅元忠指著一壟壟飄香的韭黃說,昭化有上千年韭黃種植歷史,曾是給朝廷的貢物,稱“貢黃”。2011年,昭化韭黃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我們的韭黃遠銷浙江、上海、江蘇、廣東等地?!?/p>
流出土地的村民張強武說,他不僅獲得了土地流轉費,還能在蔬菜種植基地務工,每月能拿1500元至2000元工資,一塊地掙了兩茬錢?!?/p>
2004年5月16日,時任浙江省委主要領導同志率領浙江省黨政代表團,來到天雄村考察對口幫扶工作。在紅提葡萄產業園,浙江省委領導向業主張國勇詳細了解了市場前景、經營收入等情況后,告訴時任天雄村黨支部書記的楊仕滿,天雄村的產業抓得好,“‘生態致富’的路子選對了?!?/p>
川 浙 協 作
浙江省委領導的肯定和指點,堅定了天雄村當家人和村民“生態致富”的決心。天雄村黨支部書記尚明洪說,“這就是我們村的振興之路?!?/p>
隨著對口幫扶的開展,天雄村出現了不少浙江人的身影。
2014年,徐寶貴從“中國草莓之鄉”浙江建德大洲村來到天雄村?!斑@里土地肥沃,冬天比浙江暖、夏天比浙江涼,特別適合種植草莓?!?/p>
徐寶貴租賃了10畝土地,開始草莓育苗、種植草莓。天雄村的土壤、氣候和他采用的花芽分化育苗技術,第二年就讓他嘗到了“甜頭”。
“我的‘天雄草莓’不但品質好,還可提前10天左右上市?!痹谛鞂氋F的帶動下,又有8名浙江建德人來到天雄村,租賃土地種植草莓。
5年前,曾在湖北種植草莓的徐樂春,得知自己的建德老鄉在川北找到了種植草莓的“寶地”,于是來到天雄村,租下4畝地育苗、8畝地種莓,結果苗壯果甜。于是他又引來兩個建德老鄉,一起在天雄村租地種莓。
徐樂春說,“他的20萬株草莓苗除了自用,還賣給各地莓農。草莓不僅在當地銷售,還銷往甘肅、北京等地,甚至賣回到我的建德老家?!?/p>
看到浙江莓農種植草莓掙了錢,天雄村的幾戶村民動了心。村民盛丁山拜浙江老莓農賴宏清為師,在自家地里種下4畝草莓。盛丁山說,他不僅學到了草莓種植技術,而且他家種草莓的頭一年,就掙下了七八萬元錢。
育苗、栽種、管護、病蟲防治,浙江莓農一對一、手把手地向天雄村村民傳授種莓技術,徐樂春說:“誰來問我怎么種莓,我都會告訴他?!?/p>
天雄村黨支部、村委會看到了技術幫扶的“造血”效能,于是先后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00余萬元,對土地和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吸引更多的浙江莓農來村里種草莓,鼓勵更多的本村農戶向浙江莓農學習種植技術。
目前,8名外來的浙江莓農和4戶本村莓農共種植草莓280畝,攜手打造出浙川協作草莓產業園,天雄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川北“草莓村”。
(注:本文照片均為昭化區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