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落實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2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聚焦促進養老服務供需適配、拓展養老服務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加強養老服務設施設備和產品用品研發應用、加強養老服務消費保障、打造安心放心養老服務消費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19條政策措施,要求進一步有效挖掘養老服務消費潛力,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實現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
養老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光明
首先,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養老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從市場規模來看,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2萬億,同比增長16.5%,預計2024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為13.9萬億,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萬億。同時,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數據,2014年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規模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養老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的趨勢。
其次,在服務模式方面,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新興模式逐漸興起。例如,在徐州,全市2013個行政村中建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391個,560家老年助餐點中農村地區助餐點達到218個。豐縣創新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累計建成農村幸福小院95家,規劃到2025年建設200家。平陸縣推出社區居家智慧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潔、助浴、助行、助急“六助”服務。這些案例都體現了養老服務模式更加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最后,科技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深圳的養老護理院,一批科技感滿滿的智能設備已經“上崗”,電動移位機幫助老人安全轉移,便攜助浴機解決老人護理問題,康復機器人為老人制定針對性照護方案。此外,全球人形機器人約38%的供應鏈企業在中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從“炫技”向“服務”加速轉變,為養老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在來鳳縣三胡鄉的幸福食堂里,老人們通過刷臉驗證享受助餐補貼,體現了科技賦能智慧養老,讓老年生活更有品質。
養老機構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
首先,養老機構可以通過多種舉措并行來提升服務質量。推進醫養結合方面,養老機構可與屬地醫院簽訂醫療合作協議,為集中供養的特困老人提供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提供急診急救綠色通道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例如宿豫區各養老機構通過與衛健部門協調,實現了這一目標,進一步提升了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水平,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其次,改造設施設備上,可投入資金進行助力、助行、助浴、防滑等設施設備方面改造,配置功能齊全的設施設備,增設公共活動用房、公共洗浴空間,增添按摩椅、護理床等。像宿豫區投入近20萬元在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進行設施設備改造,為老年人提供了安全保障。
再次,開展等級評定能推進養老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如養老機構等級分為五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級數越高,服務內容更豐富、質量更優質、人才隊伍更健全、管理制度更規范、設施設備和環境更完善。宿豫區全區共有9家特困供養機構,其中7家評定為二級養老機構,2家評定為一級養老機構。
另外,強化隊伍建設可開展養老護理人員業務培訓和技能競賽,提升養老護理服務水平和照護能力。任城區民政局開展養老護理人員業務培訓和技能競賽,助力養老服務人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最后,應急演練培訓方面,開展消防安全培訓及應急演練,提高機構消防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和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為住養的老人們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居住環境。像養老院消防應急演練培訓,通過模擬火情、報警與初期處置、人員疏散、醫療救護、滅火行動等步驟,提高養老院工作人員和入住老人的消防應急能力。
養老機構加強科技應用之策
首先,養老機構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安全監控系統,例如安裝高清攝像頭,對機構內的公共區域進行全方位覆蓋。據統計,安裝了智能化安全監控系統的養老機構,能夠將意外事件的發現時間平均縮短至幾分鐘之內。當老年人出現摔倒等不安全行為時,監控系統能夠及時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可以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救助。同時,智能門禁系統通過刷卡、人臉識別等方式,有效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進入。以某養老機構為例,自安裝智能門禁系統后,未經授權人員進入的事件發生率降為零,極大地確保了機構內老年人的安全。
此外,通過數據分析對老年人行為進行分析也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比如,通過分析老年人的行走步數、活動時間等數據,可以預測其可能的健康狀況。若發現一位老人的行走步數連續幾天明顯減少,活動時間也大幅縮短,系統可以提醒工作人員關注該老人的身體狀況,及時進行檢查,提前預防健康問題的發生。
另外,在養老機構中,遠程醫療服務為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老年人可以通過智能設備,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與醫生進行在線交流。據調查,有超過80%的老年人表示愿意使用遠程醫療服務。醫生可以通過遠程診斷技術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和診斷,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和建議。
例如,在一些養老機構中,與醫療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遠程會診服務。當老年人出現健康問題時,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可以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邀請專業醫生進行會診。這樣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還減輕了養老機構的醫療壓力。同時,遠程醫療服務可以實現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通過佩戴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如智能手環、血壓計等,醫生可以隨時了解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并采取及時的干預措施。
其次,科技在養老機構的日常運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老年人的行為和需求進行深入分析。例如,收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健康數據、社交活動等信息后,分析出一位喜歡閱讀的老人,養老機構可以為其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源,并組織讀書分享活動。對于喜歡運動的老人,安排合適的健身活動和提供專業的教練指導。
再次,在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方面,引入智能化系統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實現對機構內各項運營數據的實時監控和分析。對員工的工作狀態進行監控和評估,確保他們為老年人提供專業、貼心的服務。對設施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和維護,如智能照明系統、空調系統等,一旦發現故障可以及時維修,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同時,科技手段還可以提高養老機構與外界的溝通效率。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臺,養老機構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發布機構的服務項目、運營情況等信息。例如,某養老機構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舉辦線上講座,展示機構特色和服務,吸引了眾多潛在客戶和老年人的關注,提高了機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數據分析技術,對宣傳效果進行評估和優化,提高宣傳效果和投入產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