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古老的文化遺產重新煥發生機,是很多當代藝術創作者一直思考的問題。舞蹈短片《龜茲》(以下簡稱《龜茲》)無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一
古代龜茲,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捌鋰鴸|通焉耆,西通姑墨,北通烏孫”“在西域城郭諸國中最為強大”,這是在班固《漢書》中最早關于龜茲古國的記錄。龜茲是曾經的西域政治、經濟、文化、貿易中心,以及古印度、希臘、波斯、漢唐四大文明的交匯地……正是這些“曾經”孕育出了豐潤厚重的龜茲文化,留下了克孜爾石窟、克孜爾尕哈烽燧、蘇巴什佛寺遺址三大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尤其以佛教石窟壁畫與樂舞聞名遐邇。
《龜茲》巧妙地以一位在荒漠風塵中跋涉的女行者作為敘事線索,開啟了一段如夢如幻的龜茲之旅。當行者踏入庫木吐喇石窟,光影與壁畫相互交織,一場跨越時空的舞蹈盛宴就此展開。創作者通過巧妙的畫面切換和特效處理,將現實與歷史完美融合。行者在古樂聲中翩翩起舞,逐漸幻化為壁畫中的仙女,這一轉變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對龜茲樂舞文化的生動詮釋。輕盈的舞步、飄逸的身姿,無不展現出龜茲樂舞的獨特魅力。
《龜茲》展示了壁畫上的龜茲舞約有十幾種,如胡騰舞、胡旋舞、柘枝舞、模擬舞、碗舞、飄帶舞、鼓舞等。壁畫中的樂伎、舞伎大都是邊奏邊舞,樂器往往既是舞蹈的伴奏,又是為舞蹈表演增色的道具。片中,配合仙女舞蹈,響起風格獨特的龜茲樂,其創作吸納了充滿西域音樂元素的古龜茲樂,樂器的融合羌笛、嗩吶、曲頸琵琶等樂器的合奏,仙女輕盈地舒展廣袖,曼妙飛天,把飄帶舞、胡旋舞、胡騰舞等盡情展示,通過創新編排,讓古籍和壁畫里的龜茲樂舞都“活起來”,在樂舞合一中,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一同回到古龜茲盛景的時光。
從藝術表現手法來看,《龜茲》充分運用了環境的對比。廣袤的沙漠與巍峨的石窟形成鮮明反差,突出了石窟的神秘與莊重。而風沙彌漫的場景,既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又象征著時間的流逝與文化的傳承,這一點體現在結尾處:風沙再次彌漫,舞者的身影在鏡中漸漸模糊,直至消失。這場旅程穿越古今,帶領人們身臨其境感受體驗那個佛教信仰與石窟藝術大放光彩的古代龜茲,凸顯千年歲月流轉,“龜茲”二字雖已湮沒于歷史的更迭中,但這里的文化記憶沒有被遺忘……
二
古代龜茲作為東西方往來交通要道,一直是多族群多宗教多文化的交融匯聚之地,在漢唐時期孕育了輝煌發達的佛教文化藝術?!洱斊潯凡粌H傳承了龜茲文化的古韻,還探尋了龜茲文化的中華印記。鏡頭展示洞窟中礦石暈染出犍陀羅風、唐風、龜茲風、回鶻風雜糅的壁畫人物群像。梵音裊裊,羯鼓聲高,那正是從天宮飛來的龜茲歌舞,“逡巡大遍涼州徹,色色龜茲轟綠續”。宏亮悅耳的龜茲樂在隋唐宮廷內輪番演奏,成為隋代九部樂、唐代十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季羨林先生曾言:“龜茲是古印度、希臘一羅馬、波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地?!边@片土地上,多種宗教和多元文化在此和諧共生,競相綻放,實證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歷史,彰顯了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格局,以及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產生的深遠影響。
舞蹈短片《龜茲》由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湯覺智舞蹈工作室聯合出品、由道中華文宣平臺重磅推出,不僅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更讓古老的龜茲文化在現代煥發出勃勃的藝術生機,成為中華古老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