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哈爾濱:邁向繁榮創新、幸福宜居的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
    陳新光
    2025年02月10日

    2025年2月7日晚,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隆重開幕,來自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的1275名運動員共赴冰雪之約。這是繼北京冬奧會后我國舉辦的又一重大綜合性國際冰雪運動盛會,讓這座“雙亞冬之城”再次綻放出炫麗光彩,讓全球感受東方大國“冰城”獨有的厚重歷史文化魅力。

    “冰城”獨有的厚重歷史文化

    哈爾濱于1946年4月28日解放。在建國初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也是“一五”時期是國家重點項目集中地。前蘇聯援建中國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加上抗美援朝期間“南廠北遷”的16戶大中型企業的興建,哈爾濱集聚了一批“國寶”級企業。哈爾濱電機廠、哈爾濱汽輪機廠和哈爾濱鍋爐廠“三大動力”企業,為國家電力等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裝備支持,是裝備制造業的搖籃,作為在東北地區的戰略大后方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共和國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哈爾濱在水電機組、核電、煤電設備制造方面實力強勁,水電機組占全國一半,核電、煤電設備占三分之一。哈爾濱擁有哈工大等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具備一定的科研實力和人才儲備。1957年,我國第一臺結構式電子模擬計算機在哈工大研制成功。1958年,中國第一臺智能下棋計算機在哈工大誕生,開啟了中國人工智能的探索之路,為產業創新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哈爾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22000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歷經多個朝代的更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區域,自古以來便是狩獵文化、漁獵文化、牧獵文化的交匯之處,后又受到闖關東人的傳統文化和歐洲文化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混合型多元歷史文化特征。哈爾濱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將中西方文化精妙地交織,素有“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小巴黎”之美稱,這得益于其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始建于1898年,全長1450米的?中央大街是哈爾濱最早發展起來的主干道之一,路兩旁匯聚了歐洲15至19世紀的各種文藝復興、巴洛克建筑風格,堪稱“建筑藝術博物館”。始建于1907年的?圣索菲亞大教堂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筑,其拜占庭式的建筑風格已成為哈爾濱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中外游客網紅打卡景點之一?。

    “冰城”——世界最大冰雪主題樂園

    在哈爾濱,不僅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有著充滿活力的現代氣息。這座城市在保留著傳統的同時,也積極擁抱創新,讓人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哈爾濱地處平原,耕地面積廣闊,且多為富含營養成分的“黑土地”,松花江畔景色壯美,太陽島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尤其是獨特的冰雪文化,成為無數人心中向往的旅游勝地。每到冬季,整個城市仿佛被大自然施了魔法,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王國,是一場盛大的冰雪狂歡。這里擁有世界四大冰雪節之一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首屆冰燈游園會迄今已走過62載歲月。哈爾濱是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題樂園,占地面積廣袤,園內的冰雕建筑氣勢恢宏、造型各異。每到夜幕降臨,五彩斑斕的燈光映照在冰雕上,如夢如幻,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高聳的城堡、靈動的動物造型、雄偉的宮殿,每一座冰雕都凝聚著工匠們的心血與智慧,展現出冰雪藝術的獨特魅力。在這里,游客們可以乘坐冰滑梯,感受風馳電掣的刺激;也可以漫步在冰雕迷宮中,體驗探索的樂趣;還能欣賞到精彩絕倫的冰上表演,為這場冰雪之旅增添更多的歡樂與驚喜。2023年冰雪節期間游客數量達3000萬人次,在2025年春節期間,哈爾濱市累計接待游客1215.1萬人次,游客接待量達到歷史峰值。

    冰雪運動在哈爾濱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無論是冰上運動員還是普通市民,都對冰雪運動充滿熱情和愛好。每到冬季,哈爾濱的各大滑雪、滑冰場地都熱鬧非凡。人們穿著艷麗的滑雪服,在雪道上飛馳而下,享受著速度與激情,或是在冰面上翩翩起舞,展示著優美的身姿。哈爾濱是中國現代冰雪運動的發源地,除了普通的冰雪運動,還經常舉辦各種國際級的冰雪體育賽事,吸引了眾多世界頂尖運動員前來參賽。這些賽事不僅為哈爾濱帶來了國際知名度,也為冰雪運動愛好者提供了觀賞高水平比賽的機會。早在1953年中國就舉辦了首屆全國冰上運動會,1996年中國第一次舉辦亞冬會選址哈爾濱,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再次在哈爾濱舉辦,如今的哈爾濱被稱為“雙亞冬之城”。

    創建國際化現代化的大都市

    哈爾濱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國與俄羅斯、蒙古等國家交流的重要通道,作為亞歐大陸橋上連接亞洲和歐洲兩大經濟體的重要紐帶,在對俄貿易和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根據《哈爾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及相關政府文件,哈爾濱未來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把哈爾濱建設成為繁榮創新、時尚浪漫和幸福宜居的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具體舉措有:一是產業發展目標:通過推行“強省會”戰略,集中資源和政策支持哈爾濱發展,為其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以縣域資源為基礎,以千億級制造極核為引領,推動先進制造協作圈協作發展。圍繞哈爾濱“4+4”現代產業體系、“1+2+3+N”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堅持沿鏈謀劃、龍頭牽引、本地配套、集聚發展,著力構建“四梁八柱”現代產業體系;二是文化發展目標:推進歷史文化資源系統性保護利用,賡續城市文脈,守護、點亮和更新“南崗、道里、道外”3個歷史城區,“中央大街、巴洛克”等13片歷史文化街區,近1200處歷史文化建筑資源。結合冰雪文化、百里松花江、萬頃濕地等特色資源,推動歷史保護與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彰顯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繁華有機融合的國際都市形象;三是公共服務目標:完善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全民全齡友好型、全要素保障型社區生活圈,滿足居民各類生活服務需求。完善五級公園體系,打造“三分鐘見綠、五分鐘見園”的公園城市,構建“夏日綠道+冬日暖廊”的慢行系統和寒地特色公交系統。

    為把哈爾濱建成繁榮創新、時尚浪漫和幸福宜居的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要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奧運冠軍之城、世界音樂之城、上合組織冰雪體育示范區等“金字招牌”,打造更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中國會展之城、賽事之城,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展現開放、熱情、活力、自信的城市風貌。為此,要著力構筑向北開放新高地,主動服務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RCEP等開放合作,在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要推動科技創新,發揮“深空、深海、深藍”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創新資源優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強與騰訊、華為等行業頭部高科企業合作,布局數字經濟產業化項目,培育數字應用新業態;要推進城市更新,優化城市建設空間布局,推動形成“一廊兩屏三區”國土空間保護格局、“一圈七帶多點”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中心城區形成“一廊雙核、四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高標準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動歷史文化街區功能提升;要完善交通體系,推動國際航空樞紐擴能升級,構建一小時高速公路輻射圈,形成“一環、十一射、兩聯”的高速公路網絡,完善市域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網,在中心城區通過城市干線道路網絡與軌道交通網絡強化南北互動。推動綠色發展,系統保護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生態系統,提升松花江流域生態系統質量,整體保護好森林、濕地生態資源,確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0701.87平方千米,貫徹綠色低碳交通優先的理念,構建低碳安全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

    ?

    【責任編輯:嚴玉潔】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