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在全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參與度不斷加深,法律事務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對法律英語人才的需求也愈發強烈,迫切需要培養一批復合型的法律英語專業人才。當前,法律英語人才的培養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培養模式不斷創新,未來發展大有可為。
法律英語人才是指在國際法律事務、國際合作以及法律英語運用領域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士。這些人才能夠熟悉國際法律規則、國際組織框架以及不同國家的法律體系,也能夠熟練處理國際合作、跨國商務活動及運用法律英語處理法律文件、進行法律溝通與談判等相關工作。
法律英語人才的培養應具備多重能力素養。首先,要掌握或熟悉系統的法學知識,具備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和卓越的法律分析能力,能夠精準判別、科學評估并妥善應對法律風險。其次,要熟悉國際法律原則、條約、慣例等知識,具備處理涉外事務的過硬本領。此外,法律英語人才應具備極高的英語聽說讀寫譯水平,能夠順暢閱讀、深刻理解和高效處理英文法律文件。更重要的是,法律英語人才應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能夠適應多元文化環境,具備強大的跨文化溝通和國際合作能力。法律英語人才還應心系國家和人民,通過參與國際法律事務,維護我國公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并推動國際法治交流與合作,全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法律英語人才的培養應成為政府和高校的關注重點。近年來,法律英語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方式經歷了顯著的變革與創新。在教育模式方面,高水平政法類大學越來越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是與國外一流大學合作開展海外學位項目,設立中外合作本碩連讀項目;二是創建國際交流與實習項目,舉辦學術交流活動,邀請權威法律英語專家來校講學或開展專題講座;三是鼓勵并引導學生申請境外留學。同時,高校不斷深化校際、院系合作,例如政法類院校與外語、涉外法治、國際金融、國際商務等特色院校合作設立雙學位或輔修學位,培養復合型法律英語人才。此外,政法類高校逐步增加法律英語的專業課程數量,豐富和細化課程設置,并努力實現更多課程的全英文或半英文授課,從而提升法律英語人才培養的專業化水平。
在教學方式方面,法律英語人才的培養日益豐富多元。一是校內核心課程教學更具系統化和科學化。法學專業本科生在研修民法、刑法等基礎課程的同時,還需學習法律英語、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涉外型法學課程;法律英語專業的學生則需修讀法律英語翻譯、法律英語寫作、英美法導論等專業選修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重視講授國際司法通行準則、英美法運行體系、法律英語特點及應用規范,并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中外法律語言體系差異,實現融會貫通。二是實務課程的重要性逐步凸顯。不少高校圍繞法律英語開設的“法律診所”課程,與涉外律師事務所、跨國企業、政府外事部門以及國際機構開展課程合作,聘請實務專家講授法律英語實務的實操要領與經驗技巧,如法律文件的英文起草、國際法律談判中的語言策略、英美法訴訟實務中證據披露、交叉盤問等環節的常規流程與典型案例。此外,高校還承辦涉外律師培養與法律英語人才培養論壇、組織學生參加法律英語模擬法庭競賽、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辯論賽等多種類型、不同層級的模擬教學和競賽活動,讓學生獲得專業指導與實踐鍛煉的機會,使其能力、思維與素養得到快速提升。部分高校還組織學生前往境外企業、國際性組織機構參加涉外實習、調研或游學等活動,拓展國際視野、提升法律英語的實際應用技能。
在新時代背景下,法律英語人才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向。法律英語人才將以不斷增長的人才數量、更加精細的專業分工以及快速提升的能力水平,在國際法治交流與國際經貿合作中施展關鍵力量。一是國際法律事務處置。我國政府的外事、商務等部門以及國際組織、機構的法律部門需要一批政治素養高、法律能力強、綜合素質過硬的法律英語人才,參與外事外交、國際人權保護、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相關法律工作,為維護國家利益、維系世界良好秩序建言發聲。二是涉外法律糾紛化解。涉外律師事務所、國際性法律服務機構是法律英語人才的匯聚地,這些機構人員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和涉外法律實踐,擁有扎實的法律技能和靈活應變能力,為我國商事主體提供商事談判、仲裁、訴訟等法律服務。三是跨國企業的法律保障??鐕拘枰慌煜ば袠I知識、精通行業法律事務的法律英語人才,擔任法律顧問、法務與管理人員,參與企業合規、知識產權與商業秘密保護、糾紛談判與訴訟等,在國際商貿舞臺充當我國商事主體法律權益的“守門人”。四是法律英語教學與科研工作。高校及研究機構,也需要一批從事法律英語、國際法、國際貿易談判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者,通過深入研究法律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國際法律語言特點,推動法律英語學科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
總而言之,法律英語人才發展空間廣闊、未來大有可為,法律英語人才將在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法治交流、提升我國在國際法治舞臺上的影響力、推動國際法治合作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法治秩序作出重要貢獻。
(作者系甘肅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 李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