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高等教育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必須與國家戰略需求同頻共振。本文聚焦高校專業結構優化這一核心議題,系統考察了專業調整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研究首先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三個維度,深入剖析了專業點優化的內在動因;繼而探討了通過增設新興專業補齊當前教育供給短板的實施策略;最后重點研究了面向國家戰略急需專業的超常規設置機制創新。這三個方面既相對獨立又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新時代高校專業建設的完整圖景。本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可為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學理支撐;更具有迫切的實踐意義,能夠為高校專業設置與調整提供可操作的決策參考。通過系統梳理專業動態調整的內在規律,有助于推動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適應未來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一、專業點優化動因
1.專業點的具體分析
高校根據《專業目錄》設置相關專業時,需向教育部備案,這些經過備案的專業即稱為備案專業點。涉及高校設置尚未列入《專業目錄》的新專業時,需經過教育部的嚴格審批,通過審批的專業稱為審批專業點。分別指高校停止招生和撤銷的專業設置點。此次公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全國高校共新增專業點1839個,停招專業點2220個,撤銷專業點1428個。這些專業點的調整反映了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置的動態管理和優化,旨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求,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
2.優化調整專業點的原因
增設了區域國別學、碳中和科學與工程、海洋科學與技術、健康與醫療保障等專業,強化專業設置對國家戰略急需的快速響應。對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關注的戰略領域,開辟相關專業設置即時響應“綠色通道”,集中資源和力量進行優先布局。
增設了智能分子工程、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時空信息工程等專業,緊跟科技發展趨勢。增設了國際郵輪管理、航空運動等專業,滿足社會對相關領域人才的需求。增設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視聽工程、數字戲劇等專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文化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撤銷或合并那些不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或者市場需求逐漸減少的專業,尤其是傳統文科類和過時的學科。對就業質量不高的專業實行紅黃牌提示制度,加強學科專業動態調整優化。
連續5年停止招生的專業原則上應予撤銷,這些專業往往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社會需求,相應領域人才缺口小、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弱。引導高校有序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提升高等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3.增列新專業的特點分析
增設了區域國別學、碳中和科學與工程、海洋科學與技術、健康與醫療保障等專業,強化專業設置對國家戰略急需的快速響應。增設了智能分子工程、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時空信息工程等專業,緊跟科技發展趨勢。增設了國際郵輪管理、航空運動等專業,滿足社會對相關領域人才的需求。增設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視聽工程、數字戲劇等專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文化等領域的融合應用。
二、增設專業補齊現階段短板
1.服務國家戰略方面
區域國別學,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我國對熟悉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人才需求激增。該專業培養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可服務于外交、外事、經貿等領域。
碳中和科學與工程,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雙碳”目標。該專業培養碳匯計量、碳交易、碳資產管理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該專業培養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支撐海洋強國戰略。
健康與醫療保障,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健康產業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該專業培養健康管理、醫療保障政策研究、健康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滿足社會對健康服務的需求。
2.科技發展方面
智能分子工程,在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智能分子工程是核心技術。該專業培養分子設計、合成、表征及應用方面的專業人才,推動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
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高端醫療器械是醫療技術進步的關鍵。該專業培養醫療器械研發、制造、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提升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時空信息工程,時空信息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領域的基礎。該專業培養時空數據獲取、處理、分析及應用方面的專業人才,支撐數字中國建設。
人工智能教育,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教育領域亟需具備AI素養的教師。該專業培養掌握AI技術、能夠將其融入教育教學的人才,推動教育現代化。
智能視聽工程,智能視聽技術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支撐。該專業培養智能視聽系統設計、開發、應用方面的專業人才,促進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
數字戲劇,數字技術為戲劇藝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該專業培養數字戲劇創作、表演、傳播方面的專業人才,推動戲劇藝術的創新發展。
3.適應市場需求方面
新興服務業,隨著郵輪旅游的興起,國際郵輪管理人才需求旺盛。該專業培養郵輪運營、服務、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滿足郵輪產業發展的需要。
航空運動是體育產業的新興領域。該專業培養航空運動項目開發、組織、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推動航空運動產業的發展。
三、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置機制的分析
1.建立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置機制的目的
解決國家戰略需求與人才培養的脫節問題,針對我國在關鍵技術領域(如芯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面臨的“卡脖子”問題,傳統學科專業設置滯后于國家戰略需求,導致人才供需錯位。超常設置機制通過即時響應國家戰略,快速布局急需學科,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科技人才,突破技術瓶頸。
應對全球科技競爭與人才短缺的挑戰,當前全球科技競爭白熱化,部分國家通過技術封鎖限制我國發展。超常設置機制通過集中資源和力量,加速培養國家急需領域的高端科技人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技自立自強。
破解學科設置滯后與資源分配不均的難題,傳統學科專業常因資源分配不均(如傳統優勢學科獲得更多資源)而發展受限,新興學科則因資金匱乏而發展緩慢。超常設置機制通過專項撥款、科研經費支持等措施,確保急需學科專業在實驗設施與研究項目上擁有充足資源。
2.超常設置機制為高校提供便利
即時響應國家戰略的“綠色通道”,突破傳統集中申報的時間限制,高??煽焖僬撟C并籌設國家戰略急需的新專業。例如,2025年教育部指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6所高校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僅用數月即完成從論證到招生的全流程。
政策與資源傾斜的優先保障,設立專項撥款和科研配套基金,確保急需學科專業在實驗設施、研究項目上獲得充足資源。在人才引進、科研項目審批、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實施專項激勵政策,鼓勵師生深耕急需領域。
跨學科協同創新的制度保障,鼓勵高校打破學科壁壘,推動跨學科教學模式普及。例如,建立靈活學分制度,允許學生跨院系、跨學校選修課程,培養復合型、跨學科人才。通過設立“急需學科專業高端人才計劃”,吸引全球高水平學者加入教師隊伍。例如,針對前沿科技學科,開展定期培訓與國際交流互訪,提升教師水平,確保教學質量與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