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近日發表其就職一周年講話,出乎外界意料的是,講話內容通篇未提兩岸關系,這不僅在過去30年來極為罕見,也與賴清德長期以來在兩岸議題上的挑釁態度大相徑庭,引起各方關注和猜測。其實,賴清德此番低調回避兩岸議題并非對大陸釋放善意,更不代表民進黨當局將在兩岸路線上轉向,而是在中美博弈與兩岸情勢變化下的策略調整,其圖謀“臺獨”分裂的本質沒有根本性改變。
自去年520上臺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大肆宣揚“新兩國論”,極力煽動“反中抗中”,阻撓兩岸交流交往,此外還大搞“倚外謀獨”,妄圖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其所作所為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尤其是在今年3月公然拋出所謂“17項策略”,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其極端危險性、危害性顯露無遺,已淪為徹頭徹尾的“和平破壞者”“危機制造者”。
就當民進黨當局在謀“獨”挑釁的末路上狂奔之時,中美新一輪博弈情勢發生重大變化,美國原本單方面對華發起貿易戰、關稅戰,意圖強勢打壓中國,削弱中國在全球體系中的影響力,然而近期卻在關稅談判中率先讓步,形勢逆轉之快讓全球感到意外。再加上特朗普又提出美中貿易談判成果將有利于“統一與和平”,此言一出更觸及臺灣方面的敏感神經,一時間“棋子論”引發島內輿論擔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長期“倚美謀獨”的民進黨當局眼見靠山不穩,不得不選擇暫時收斂,盡量避免在兩岸議題上橫生枝節,而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此外,大陸所采取的一系列堅決有力反制措施,也讓民進黨當局及島內“臺獨”分裂勢力心生忌憚。從去年開展的“聯合利劍—2024A”和“聯合利劍—2024B”演習,到發布實施《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以及公布新一批“臺獨”頑固分子清單,再到“海峽雷霆-2025A”演練,大陸遏制“臺獨”的手段越來越全面,更呈現出常態化和體系化,充分展現出挫敗“臺獨”分裂圖謀、守護臺海和平穩定的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在大陸的重壓以及島內希望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之下,民進黨當局也會產生顧慮,故而減少言語上的挑釁,試圖以“少說多做”的方式來減輕外界壓力。
其實破解兩岸僵局的方法非常明確,只要堅持“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有共同政治基礎,就能開展對話協商。但民進黨當局若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始終不愿回應“九二共識”這道必答題,無論采用怎樣變化的策略或話術,都不可能推動兩岸關系出現實質性進展,企圖在“兩國論”基礎上實現兩岸對話交流,其算盤絕不會得逞,將注定以失敗而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