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至15日,以“中非共行動,逐夢現代化”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據不完全統計,本屆博覽會有53個非洲國家、11個國際組織、27個國內省區市、近4700家中非企業參加,共簽約項目176個、金額113.9億美元。較上一屆,項目數量增長45.8%、項目金額增長10.6%。發布對接項目293個、金額431.56億美元,納米比亞等10個非洲國家共發布200個項目合作需求,數量遠超往屆。尤其是智庫建設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
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呈現蓬勃發展勢頭
近年來,在共筑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引領下,中非共同努力,貿易促進措施持續發力,經貿合作成果豐碩,呈現蓬勃發展勢頭。中國對非洲經貿合作橫跨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等經貿領域全方位,廣泛涉及制造業、家電、基礎設施、建筑、礦產資源、交通運輸及物流、農業及農產品、文化及旅游產業等。除此之外,近年來,中非合作已拓展至高新科技、數字經濟、人工智能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2024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956億美元,同比增長4.8%,連續第四年創歷史新高。中國自非洲農產品進口持續增長,已成為非洲第二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國。其中,中國自非洲進口1168億美元,增長6.9%,對非洲出口1788億美元,增長3.5%,連續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
近年來,中國一直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之一。據統計,過去5年中,中國企業對非直接投資年均保持在30億美元以上,投資項目涉及領域廣泛。中國對非投資主體更加多元,民營企業成為其中的生力軍,占中國對非投資企業總數的70%以上。中國已與34個非洲國家簽署投資促進和保護協定,與14個非洲國家建立投資和經濟合作工作組。10多年來,中國企業累計在非洲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超700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超4000億美元,在交通、能源、電力、住房、民生等領域實施了一批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項目。新興領域經貿合作發展勢頭強勁。在數字經濟方面,中國企業已為非洲建設多座大型數據中心,5G技術在非洲的城市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金融合作方面,中方協助埃及、非洲進出口銀行分別于2023年和2025年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熊貓債”;在綠色發展方面,中非合作建設的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累計超過1.5吉瓦,已使非洲上百萬家庭實現了用電需求;航空航天方面,中國為阿爾及利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發射氣象或通信衛星,中方還為非洲國家提供空間技術以及進行人才培養;衛生健康方面,中企在馬里、烏干達、喀麥隆等國開展醫藥投資,提升了非洲本地藥品的可及性。
兩大合作平臺落戶,促進湖南經濟發展
每兩年一次的中非經貿博覽會自2019年落戶湖南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前三屆已吸引53個非洲國家、10余個國際組織以及4000余家中非企業參加,累計簽約項目336個、金額533.2億美元。博覽會堅持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辦會理念,著力突出創新和實效,打造展會特色和亮點。走進位于長沙的中非經貿博覽會常設展館,琳瑯滿目的“非洲好物”讓人目不暇接。從2021年開館以來,面積1萬平方米的場館已成為長沙與非洲密切交流的窗口;博覽會自舉辦以來,中非各方資源加速向湖南集聚,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獲批建設,成為湖南省又一個國家級對非經貿合作平臺?!吨蟹墙涃Q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一年多來,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在貿易投資便利化、對外開放政策、中央和地方聯動統籌等方面先行先試取得的成果,爭取以規則制定、標準對接、議題設置等方式融入非洲一體化建設,制度銜接端口前移取得積極進展,助力展會流量變經貿增量,帶動湖南省對非貿易額從2018年的181.6億元增至2024年的548.5億元。本屆博覽會期間,中非經貿總部基地項目在此啟動全球招商暨簽約儀式。據介紹,待2027年全部建成運營后,該項目將以“企業總部+SOHO辦公+星級酒店+綜合商業+會展中心”的多元業態組合,構建“辦公—消費—展貿”為一體的中非商貿新樞紐。
近年來,湖南省搶抓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兩大國家級平臺落戶湖南等機遇,以經貿合作為紐帶,推動湘非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湖南省始終將兩大國家級平臺視作中國對非合作的戰略支點和湖南撬動發展新格局的關鍵杠桿,聯動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境外經貿合作區等,充分發揮標桿項目示范效應,構建多層次中非制度深層對接機制。湖南省還利用博覽會舉辦契機,推動省內14個市州與28個非洲國家建立了對口合作機制,全省對非經貿合作的氛圍不斷濃厚。目前,長沙至肯尼亞內羅畢的客運航線、湘粵非鐵海聯運等人員往來和貿易通道相繼打通,一批非洲國家相繼在湘設立機構,包括馬拉維駐長沙總領事館、坦桑尼亞工商農業商會、肯尼亞工業與商業聯合會、博茨瓦納商業協會等,架起了中非合作的橋梁。自2002年平地機銷往非洲摩洛哥以來,三一集團已與非洲攜手走過20多年。截至目前,三一集團在非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200億元,設備遍及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重大成果—《中非經貿合作藍皮書》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據非洲開發銀行數據,2024年非洲經濟增長率3.7%,超過全球3.2%的經濟增速,預計2025年將增至4.3%,這表明,中非貿易模式已發生深刻變化,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方向轉型,未來將在工業、農業、電信、數字經濟、新基建、綠色能源、金融產業等領域迎來更多合作機遇,這也意味著全面系統研究中非經貿合作的發展與發布權威中非經貿指數顯得愈發重要。6月13日上午,在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經貿合作項目落地方案推介活動上,國內首部系統研究中非經貿合作的藍皮書—《中非經貿合作藍皮書:中非經貿合作發展報告(2025)》(以下稱《中非經貿合作藍皮書》)和《中非經貿指數報告(2025)》由湖南省中非經貿合作促進研究會、南京郵電大學中非經貿數據科學研究院聯合向全球正式發布。筆者作為《中非經貿合作藍皮書》編委,見證了兩項標志性成果從辛勤研制到現場發布的全過程?!吨蟹墙涃Q合作藍皮書》一經大會發布,國內外許多主流媒體都作了現場采訪和報道。其中,新華社記者張玉潔、阮周圍以《藍皮書:中非貿易模式發生深刻變化》的文字報道,14日就刊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網站上,這表明《中非經貿關系報告》《中非貿易指數》成果成功發布令全球矚目,進一步彰顯了中非經貿合作的蓬勃勢頭。
《中非經貿合作藍皮書》作為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標志性戰略研究成果,是由國內外20余家機構的56名專家學者聯合編制,其中有四名院士參與并組建跨國研究團隊,邀請了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和高校學者共同參與,確保研究既符合中非發展戰略,又貼近市場實際需求,以公開發布的數據和專項調查數據為基礎,全面分析了中非經貿合作發展現狀和特征,構建了中非經貿合作發展評價指標體系。6月13日下午,第一屆中非經貿深度合作智庫建設研討會在長沙舉行,研討會上,來自中非的37位權威專家聯署《創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智庫倡議書》,明確智庫將聚焦“三為一倡言”核心職能:服務雙邊政府決策、支撐企業跨境發展、探索可推廣合作模式。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南京郵電大學中非經貿數據科學研究院院長凌迎兵教授認為,《中非經貿合作藍皮書》和《中非經貿指數報告(2025)》的發布標志著中非經貿合作研究從空白走向系統化、標準化,其動態評價體系與產學研聯動機制不僅填補了學術與實踐空白,更為政府決策與企業投資提供了科學依據。未來,研究院將聯合國家統計局、發改委信息中心啟動跨境數據平臺建設,進一步優化數據聯通機制,擴大區域覆蓋廣度,以支撐中非經貿深度合作持續創新。對于《中非經貿合作藍皮書》的學術價值與時代意義,正如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教授在序中所言:本藍皮書的價值不在于數據的詳實與分析的深入,更在于其站位的高度與視野的廣度,集中體現在學術的創新、政策的前瞻和全球的視野三個方面。
進入新時代,中國已同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系提升到戰略關系層面,并將中非關系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引領中非關系進入新階段,也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加強中非智庫建設,共繪中非發展新藍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湖南省中非經貿合作促進研究會會長徐湘平表示,未來將重點建設跨境數據平臺,聚焦農業、礦業、新能源、數字經濟四大領域產學研融合,同步構建海外投資安全標準體系,力爭打造國家級高端智庫品牌,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