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Z世代消費能力的釋放以及IP經濟的不斷深化,潮玩產業正逐步擺脫小眾文化標簽,邁向主流消費市場。LABUBU的意外爆紅,不僅使泡泡瑪特重回行業聚光燈下,也成為觀察潮玩市場演變的一個重要切口。
一、潮玩產業發展呈現出“四高一多”趨勢
當前,潮玩產業已從起步期邁入成長期,在規模擴張、參與主體、區域布局和消費結構等方面呈現出高度活躍的局面,為IP類產品的快速走紅提供了堅實土壤。
1.市場規模迅速增長,賽道熱度持續走高
根據預測,中國潮玩產業總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1101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2025年第一季度,天貓平臺的盲盒銷售額同比增長207%,ACG周邊產品銷售亦超過100%。這一趨勢表明,潮玩作為“情緒價值”商品,正在由小眾圈層走向大眾市場,形成新的消費增長極。
2.品牌生態日趨多元,行業集中度不斷上升
潮玩行業已逐步從個體設計師和工作室主導,發展為由泡泡瑪特、TOPTOY、52TOYS等大型企業引領的多層次競爭格局。與此同時,一批依托差異化設計和新媒體傳播的新興品牌不斷進入市場,形成“頭部集中+腰部活躍”的生態結構,行業整體競爭格局更加穩定而富有活力。
3.區域格局加快下沉,東莞形成全鏈條集群
廣東省現有潮玩相關企業逾9200家,占全國比重達18.3%,東莞更是承擔了全國85%以上的潮玩生產任務,成為設計、打樣、3D打印、搪膠工藝和銷售一體化的產業核心。隨著市場不斷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擴展,潮玩產品的區域滲透力顯著增強,帶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二、LABUBU現象背后的三重底層邏輯
作為泡泡瑪特旗下最具代表性的IP之一,LABUBU的爆紅不僅體現了成功的產品策略,更反映了品牌對Z世代消費心理和內容生態布局的深刻理解。
1.情緒價值高度契合,回應Z世代“悅己”需求
LABUBU以“丑萌”“反叛”“孤獨”風格貼合Z世代“反套路”的審美趣味,具備強烈的情緒投射空間。數據顯示,72%的潮玩消費者購買的首要動機是“取悅自己”,LABUBU正是以其高度人格化形象,激發了用戶在快節奏生活中的情緒共鳴與心理安慰。
2、社群共創機制完備,推動用戶自傳播閉環
泡泡瑪特依托其成熟的社群體系,將LABUBU用戶轉化為內容生產者和IP傳播節點。大量用戶通過“改娃”、混搭拍照、開箱視頻等形式主動參與內容共創,形成“內容—互動—購買—再創作”的閉環,強化品牌粘性,也提升了LABUBU的社交貨幣屬性與傳播效率。
3.產品矩陣豐富+出海策略同步推進
圍繞LABUBU形象,泡泡瑪特推出從搪膠手辦、毛絨玩具,到徽章、香薰、水杯等多個SKU,售價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實現從大眾用戶到高端收藏者的全覆蓋。同時,品牌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近年來持續在日本、泰國、美國等地推出本地限定款,帶動海外用戶參與熱度,助力LABUBU實現“破圈”式增長。
三、產業生態重塑與文化邏輯變遷的縮影
LABUBU的成功不僅是一次市場現象,更是潮玩產業系統能力與文化內容融合的集中體現,背后是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原創IP機制與女性消費趨勢的合力推動。
1.原創IP機制成熟,文化價值深度嵌入產品內核
LABUBU由香港藝術家龍家升創作,通過參與藝術展、聯動藝術圈層,為其IP注入獨特文化語言與視覺識別度。這種從“藝術共創”出發的內容孵化機制,使LABUBU不僅是玩具,更成為具有文化認同感的情感媒介,契合年輕人對“精神歸屬”的表達需求。
2.完善的供應鏈支撐產品規?;c工藝創新
依托東莞等地成熟的制造體系,泡泡瑪特實現了LABUBU從小批量試銷到月產千萬級的快速擴產。在工藝方面,通過創新性融合搪膠與毛絨材質,成功解決了傳統玩偶“形神分離”的問題,不僅保障了產能,更實現了產品美感與觸感的統一,大幅提升用戶體驗。
3.女性消費主導趨勢明確,推動情感型產品崛起
數據顯示,泡泡瑪特盲盒用戶中75%為女性,她們更關注產品的情緒表達、可愛屬性與社交分享價值。30–45歲女性群體在消費頻次與客單價方面亦表現突出,構成LABUBU消費中堅力量?!八洕钡呐d起,為情感型潮玩產品的持續熱銷提供了堅實的用戶基礎,也促使品牌在產品設計、內容策劃等方面更注重細膩與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