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吳彥鵬  >>  正文
    盧溝橋的獅子是有記憶的
    吳彥鵬
    2025年08月31日

    站在盧溝橋上,目光撫過斑駁的石欄,仿佛觸到了時間的紋路。

    今年七月,經過整修的古橋撤去了原來隔離游客和望柱的鐵護欄,小獅子們更親近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我到這里得以近距離的為它們拍了很多“大頭照”——或昂首或低頭,或威嚴或嬉戲,但每一只都凝固著一段時光。

     

    其實,早在七七事變之前,盧溝橋早已是聞名天下。

    這座橋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南宋時期)、建成于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

    它叫盧溝橋,因為永定河曾古稱盧溝。(永定河是清代康熙賜名,此前已改過很多名字。)

    在古時,盧溝橋是西南各省進京的必由之路,即便拂曉時分,明月高懸,橋上亦有車馬絡繹不絕。熱衷漢文化、雅好詩文的金章宗將“盧溝曉月”選入“燕京八景”。馬可·波羅在游記中盛贊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美麗的奇觀”。

    清 · 張若澄《燕山八景圖》之一

    北京人有句歇后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p>

    根據最新的統計,目前在281根望柱上大約有500只石獅子。之所以“數不清”,除了很多頑皮的小獅子喜歡“捉迷藏”,還因為盧溝橋歷經金(宋)、元、明、清,800多年雨雪風霜,有些小獅子已磨去了眉眼,有些則剛剛“上崗”不久。他們的身上有著不同時代的刀工,金元的粗獷、明清的繁復、現代的精細。正是這一次次修補,讓盧溝橋成為一座“有記憶”的石雕博物館。

    然而,石獅子們的記憶里并不只有“車水馬龍”“良辰美景”。1937年7月7日日軍的槍炮聲撕裂了盧溝橋的寧靜。它們“目睹”了侵略者的殘暴,“聽見”了愛國將士的怒吼,也“銘記”著佟麟閣、趙登禹等抗日英雄的不屈精神。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圖片
    如今的盧溝橋,已不再有車馬通行,而是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身上殘留著歲月的印記,供人們憑吊歷史、感悟和平。宛平城墻上的彈痕依舊觸目驚心,如同中華民族身上永不磨滅的傷疤,提醒著人們勿忘國恥。

    盧溝橋的獅子是有記憶的。

    它記得曾經的輝煌,記得曾經的屈辱,也正見證著這個國家的再次崛起。

    看云卷云舒,歷春秋代序,向每一個駐足凝望的人無聲講述。

    【責任編輯:吳艷鵬】
    媒體人,科普作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