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汕頭南澳島,天高云淡,海藍山青。武警廣東總隊汕頭支隊南澳中隊的軍營房前,兩株高大的木棉樹遒勁挺拔,枝繁葉茂。
英 雄 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前夕,南澳中隊的守島官兵們在黃花山上的中國義勇軍南澳抗日犧牲將士紀念碑前列隊,向英烈默哀敬禮,宣誓弘揚“南澳抗戰精神”,扎根海島、守土衛國。
1938年6月20日,日軍攻占南澳。7月17日,370多名中國義勇軍將士渡海登島,在島內群眾的支援下,奇襲日軍,收復南澳。7月20日,2000多名日軍在艦艇、飛機的掩護下進攻南澳,中國義勇軍將士在南澳島打響了廣東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首場血戰。盡管義勇軍將士浴血奮戰,擊斃日軍2名聯隊長和數百名日軍、擊落日機一架,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南澳島再陷敵手,義勇軍將士除80余人渡海撤回大陸,全部壯烈殉國,無一人降敵。
南澳島龜埕村的義勇軍南澳抗日忠烈陵,安葬了南澳義勇軍將士共139具遺骸。南澳的朋友告訴我們,在南澳島獵嶼灣,還有清戍臺澎故兵墓,在“忠魂”兩個大字后,安葬著199位戌守臺澎殉職的清代官兵遺骨。
武警南澳中隊指導員黃凌說,弘揚“南澳抗戰精神”,就要像咬定南澳海島的木棉樹,捍衛英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和安寧。
英 雄 誓
1957年,第一批解放軍駐島官兵登上南澳島,壘石安營,并在軍營前種下兩顆木棉樹苗。68年間,兩株茁壯成長的“英雄樹”,記錄下一批批守島官兵的強軍步伐和氣魄,見證著一代代守島官兵的忠誠與奉獻。
南澳大橋通車前,登島只能靠輪渡船,島上缺水缺菜。2014年登島的二級警士譚陽紅,是南澳中隊軍齡最長的兵。他說,當年島上經常斷水斷電,吃水要去后山挑井水,燒開凈化才能飲用,“一趟趟挑、一鍋鍋燒,一杯凈水從班長傳給隊長、隊長讓給新兵,一杯水轉了一圈?!庇谑?,官兵們在石山掘出“大慶井”;沒有蔬菜,就從石縫里摳土墾出“巴掌地”,種菜改善伙食。
和艱苦相伴的,是寂寞。一些沒見過大海的新兵,剛上島時覺得新奇,沒過多久就感覺索然無味,甚至嘀咕“南澳南澳、難熬難熬”。
指導員黃凌說,中隊自辦“海島之聲”小廣播和《海島衛士》手抄報,讓官兵們學習黨的指示精神,弘揚社會主旋律;在“英雄講堂”上,組織官兵討論“我向英雄學什么”等話題;辦起書香軍營、強軍影院、VR活動室,豐富軍營的文化生活,“南澳難熬”的嘀咕變成了“扎根南澳”的誓言。
英 雄 情
87年前,南澳民眾煮飯煲湯,冒著日軍的炮火,送到中國義勇軍將士的抗日陣地,掩護幸存官兵返回大陸。指導員黃凌告訴我們,今天,南澳民眾仍然將守島官兵視為親人,關心著他們的生活,記掛著他們的付出。
曾榮獲“廣東省愛國擁軍模范”的南澳島第一代女民兵、老軍嫂黃嬋蘭,是南澳中隊的鄰居。40多年,她為中隊一茬茬官兵縫補漿洗、噓寒問暖,被官兵們親切稱為“兵媽媽”。如今,黃嬋蘭年逾古稀,就讓兒子接過擁軍班,夏天將綠豆湯、冬天將姜茶送到軍營門口,等候官兵們巡邏歸來。
警士孫杰2022年高考落榜,參軍來到南澳。2024年,孫杰報考軍校再次失利,并在一次高強度軍事訓練中出現尿血。黃嬋蘭不但用草藥治愈了孫杰的身體疾病,而且耐心開導他放下心里的“包袱”。今年,孫杰再次報考軍校,終于在我們登島前夕,收到了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孫杰告訴我們,是“兵媽媽”讓他終于圓了“大學夢”。
武警南澳中隊的官兵們已經把黃嬋蘭看作自己的親媽媽,每年新兵下隊,都要向“兵媽媽”報到;老兵退役,都要與“兵媽媽”道別。
英 雄 骨
八月的南澳島,碧海晴空,驕陽似火。武警南澳中隊的訓練場上,中隊長鄭瀟軒說:“‘夏練三伏’,好兵是在惡劣環境中磨練出來的?!?/p>
南澳島直線距離臺灣僅162海里,素有“粵東屏障、粵閩咽喉”之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戚繼光、鄭成功、劉永福都曾在南澳島駐扎、募兵,鄭成功更是在南澳島募得數千義士,才有了日后渡海收復臺灣的壯舉。
指導員黃凌告訴我們,中隊有些官兵曾覺得,和平時期沒必要把“發條”擰得過緊。中隊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頭腦,聚焦備戰打仗和實戰實訓,“隨時作好南澳島由‘前哨’變為‘前線’的準備?!?/p>
清閩粵總兵府前的招兵樹下,至今放著一塊“驗兵石”。相傳當年鄭成功在此地募兵,測試標準,就是搬起這塊119公斤的巨石走3步。上等兵周成瑞剛上島,就被班長帶到了“驗兵石”前,對他提出了訓練目標。
自此,周成瑞跟著老兵,苦練一招一式。終于,身板瘦小的周成瑞在支隊的比武競賽中,與戰友們一起贏得了“最猛海島兵”的稱譽。
周成瑞說,若要經得住海島的風浪,就得有鋼筋鐵骨。
英 雄 樹
夏時是臺風多發季,汕頭氣象臺預警,今年第14號臺風“藍湖”將在廣東沿海一帶登陸。汕頭市作為沿海城市且處于東南沿海地震帶,常年受到臺風和地震風險威脅。中隊長鄭瀟軒說,和平時期,南澳島守島官兵面對的勁敵就是自然災害,“因為它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p>
2013年,40年間登陸粵東的超強臺風“尤特”襲擊南澳島,島上20多只漁船受狂風海浪的沖擊脫栓。中隊官兵與狂風暴雨搏擊4個小時,協助漁民搜尋漂失漁船21只,排除險情10多處,轉移受災群眾100余人。
2023年3月1日晚,軍營附近獨居的八旬李奶奶家中濃煙滾滾。中隊官兵不到三分鐘就趕到現場,冒著濃煙背出李奶奶,撲滅了大火。
中隊長鄭瀟軒告訴我們,中隊戰臺風、滅山火,參與“雷霆掃毒”、處置劫持人質、掃黑除惡等行動,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1名官兵榮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多次被上級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四鐵”先進單位。
離開軍營,南澳島游人如織。陪我們登島的武警廣東總隊汕頭支隊政委姜富勇對我們說,南澳島已成旅游勝地,不但守島部隊生活條件大為改善,更加強了官兵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這就是經濟發展對強軍建設的促進作用?!?/p>
突然,我們看到有游客正與值勤的武警戰士打卡拍照。于是,我告訴姜富勇政委:“我們的武警官兵,就是南澳島上雄姿挺拔的‘英雄樹’?!?/p>
(作者:楊應森、王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