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瞭望智庫與普華永道共同舉辦的《機遇之城2025》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暨“從機遇之城看中國機遇”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原秘書長魏建國以“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發展為全球提供新思路”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當一群法國游客第一次站在上海外灘,眼前景象讓他們目瞪口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與黃浦江對岸歷史悠久的萬國建筑博覽群交相輝映,璀璨的燈光將整個外灘裝飾得如夢如幻,他們不禁驚嘆:這是上海嗎?比巴黎、紐約還要壯觀!
這并非個例。自2025年中國免簽政策實施以來,一季度入境游人數同比增幅高達37.08%,這個轉變是驚人的!這說明中國城市不再是全球經濟版圖上的競爭者,而是引領新時代城市發展模式的探索者。
為什么這么說呢?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世界關注中國城市發展,因為中國經歷了“世界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
中國城鎮化率從1949年的1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鎮常住人口規模超9.4億人。中國城市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據統計,我國36個重點城市貢獻了全國39.2%的GDP,呈現了強恒強的馬太效應。
而國際社會更期待中國的方案。上海社會科學院全球城市發展戰略創新團隊撰寫的《國際城市發展報告》已連續14年發布,該報告明確指出,全球城市網絡將面臨進一步“擴容”要求,而全球南方城市將是未來網絡發展重要的增量群體。
其次,西方部分城市發展的困境,已使城市發展陷入死胡同。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2025年全球城市報告》指出,對全球1000個城市進行的評估結果不容樂觀,環境、城市治理、安全、人力、生活質量將是未來全球城市面臨的最大壓力和挑戰。
舊的矛盾沒有解決,新的挑戰又擺在面前,那就是全球化帶來的技術變革——數字化、網絡化、5G的實施等,更使得西方城市不堪重負、難以應對。
中國與此相反,中國城市的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的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最主要的標志是,提出了“人民城市”的理念。前不久閉幕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闡述了城市建設和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
這個轉變的核心在于實現了從“物本”向“人本”的價值回歸。這是我們同西方城市發展的根本不同,也是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核心所在。
第三,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目標,這標志著我國的城市發展進入歷史新階段,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從同質競爭轉向差異化發展,從重建設輕管理轉向建管并用。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為未來中國城市的發展制定了路線圖和時間表,這是全球城市發展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本次到會的有不少城市的領導、企業家、設計師和專家。下一步如何結合各自城市的特點,提升城市的發展呢?我建議從這5個抓手做起。
1.強化城市的規劃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要科學制定規劃,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例如,北京確定了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這三條紅線,有效疏解人口,突出首都的作用。
2.推進新型城鎮化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落戶限制,推動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同時,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立城鄉發展的試驗區,讓更多的人看到新型城鎮化是中國人居住、生活、工作的夢想,也讓世界看到中國城鎮化不僅解決的是民生問題,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3.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位
今后,世界城市的競爭和排名將是以低碳、綠色為主要基調。城市的綠色發展關系到衣食住行游,關系到千家萬戶,更關系到生活、生產和布局。從資源的充分利用到“無廢城市”,從藍天白云、宜居宜游到產業低碳綠色循環,這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誰搶先一步,誰就一招領先。
4.推進大中小城市形成協調發展格局
未來,世界城市的競爭絕不是單個城市的競爭,而是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競爭。這其中,最主要的是大中小城市要避免同質化發展,要真正做到優勢互補。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超大城市群都要打造好優勢互補的產業生態。例如,成都和重慶就都實現了多中心、組團式布局,加速建立產業生態圈。
5.把城市治理能力提高到戰略地位
要加強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創新,實現精細化管理。例如,杭州運用城市大腦提高交通、文旅等方面的治理,效果顯著。
中國的現代化模式為全球城市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中國方案成為了引領全球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ū疚南底髡咴谟刹t望智庫與普華永道共同舉辦的《機遇之城2025》報告發布會上發言整理,并經本人確認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