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系列隨筆之十七——我心赤裸
    毛峰
    2016年03月21日

    庫爾貝《夏爾·波德萊爾》

    波德萊爾在《我心赤裸》里坦承他對一生孤獨的生活方式的感覺:“孤獨的感覺,始自童年。即便有家人,即便常在同伴中,(仍有)注定永遠孤獨的感覺?!?

    波德萊爾采取了傲然冷對世俗社會的“浪蕩子”姿態,將所有社會交往(家庭、學校、職業、政治團體)均置之度外,他偉大的天賦恰在煢煢孑立的孤獨中卓然成就。

    著名畫家古斯塔夫·庫爾貝,在1847年繪出了《夏爾·波德萊爾》的神態:前額已經微微光禿,睿智透光的頭顱和臉龐專注于手中的書卷,嘴里叼著的煙斗和脖子上的圍巾,顯示著放蕩不羈的本性,一只有力的手搭在膝蓋上,透露了他個性的執著、沉毅與堅定……
    那是怎樣燦爛的年代??!

    近代以來乃至全部人類文明史上登峰造極的大師,要么是同行業的同事、潛在或公開的對手(譬如文藝復興三杰),要么是師生或有內在師承關系(譬如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要么是彼此熟習的朋友、同學、同行(譬如匯聚于巴黎的文學、美術天才們,波德萊爾與庫爾貝之間友誼就是一例),有的還是兄弟(譬如文森特·凡高和提奧·凡高、龔古爾兄弟)或是情人(譬如莎樂美與尼采、里爾克、帕斯捷爾納克之間的三角愛情;鄧肯與葉賽寧;蘭波與魏爾侖等)……璀璨的群星匯聚在羅馬、維也納和巴黎,彼此呼應、切磋、促進,在動蕩不寧的近代黑暗歲月中,綻放不朽的光彩!伴隨二戰的結束和大眾消費文化的泛濫,這些星辰離人類、離地球越來越遠,已遙不可及、渺若天堂了……

    波德萊爾明澈而絕望的眼睛洞穿了人世的殘酷真相。

    他揭露男女之愛的實質,不過是肉欲之歡:

    在愛情中,就如同幾乎所有人類事務一樣,真摯的融洽是某種誤會的結果。這誤會,就是快樂。男人喊叫:“啊,我的天使!”女人低吟:“媽呀!媽呀!”這兩個蠢貨卻相信他們正琴瑟和鳴。造成不可溝通的那道無法逾越的深淵,依然逾越不了?!锹暵暣?,呻吟、喊叫,嘶啞的喘息。這些聲音,誰不曾大聲發出,誰不曾無法抗拒地榨取過?……那張人臉,奧維德曾認為是為返照星辰而造就,這時只露出一種表情,那就是瘋狂的殘忍,或者是伸向死亡境地的表情?!瓙矍槲ㄒ灰彩侵粮叩南硎?,乃是隱藏在作惡的確信之中。男人和女人生來就知道,惡中有著一切快樂。

    波德萊爾對春宮畫頗有研究,認為“面對這人皆有之的情感的無數標本,我由衷地希望詩人、好奇者、哲學家能夠欣然貢獻一座愛情博物館,其中,從圣女特雷莎無處安放的柔情,到無聊時代的荒淫無度,一切各得其所?!?

    波德萊爾建造性愛博物館的愿望,如今在歐洲、中國都實現了,盡管屢遭世俗非議,但此舉堪稱1848年以來最大的文明進步。

    波德萊爾與埃德加·艾倫·坡一樣,把頹廢主義發展成一種刻意追求的認知方式,一種驚世駭俗的、詩意的、反叛的生活方式?!恫ǖ氯R爾》把“頹廢主義”譯成“浪蕩主義”,亦能傳神:

    這種人有錢、悠閑,厭倦一切,無所事事……每時每刻都以卓爾不群自得……浪蕩主義是一股曖昧的風氣,和決斗一樣古怪……這是某種自我崇拜……它甚至能在人們稱之為幻象的一切東西消失后依然幸存。這是讓他人驚訝的快樂,是對自己從不驚訝的驕傲與滿足?!耸幹髁x接近唯靈論和斯多嘎主義……在所有瘋狂中都有一種偉大……那都是強化意志、訓練靈魂的一種體操而已。事實上,我把浪蕩主義看作一種宗教……這些人往往充滿了狂熱、激情、勇氣和內在的能量——可怕的格言:“象僵尸一樣(服從、獻身)!”

    波德萊爾主張如同耶穌會士的格言“象僵尸一樣!”那樣,服從并獻身于偉大的事業——頹廢主義(浪蕩主義),對韋伯所謂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亦即現代啟蒙思維與世俗教條與禁忌的全面挑戰、顛覆與徹底拒絕。

    史稱“偉大拒絕”:

    這些人被稱為考究的人、難以置信者、漂亮的人、非凡者或浪蕩子。所有稱謂同出一轍,即反對和反抗的特質,代表著人類驕傲的最優秀成分,那種與平庸斗爭并摧毀之的需要,這需要今已罕見。由此誕生了浪蕩子那種高傲的等級態度,冷漠中帶著挑釁。浪蕩主義尤其出現在過渡時代,民主尚未萬能,貴族只是部分地動搖和墮落?!麄兏挥刑焐牧α?,能設想出創建新型貴族的計劃,這種貴族永無斷絕,因為建立在最珍貴的、最難以摧毀的才能之上,建立在勞碌和金錢所不能給予的天賦之上。浪蕩主義是英雄主義在頹廢時代的回光返照……我們稱之為“野蠻人”的那些部落,是業已消失的偉大文明的殘余。浪蕩主義是一輪落日,有如衰落的天體,壯美而無熱量,充滿了憂郁。唉!民主漲潮了,漫及一切并蕩平一切,一天天淹沒這些人類驕傲的最后代表者……

    由波德萊爾、愛倫·坡、惠特曼、梭羅、蘭波、尼采等人所開創的生命意志主義、浪漫主義、頹廢主義,直至垮掉一代文學、博爾赫斯文學,這一現代文明的光榮譜系,是啟蒙化、工業化、平民化、商品化浪潮沖擊下,最后一批精神貴族的壯麗奮爭,是天才杰作、精英品質的華美落日。

    啟蒙普選勝利了,精美文明沒落了!

    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中區分了文化與文明:文化是鄉土的、信仰的、詩意的和深沉教養而成的生機狀態,文明卻是城市的、無信仰的、荒蕪的公共教育速成的腐敗狀態,西方文化在近現代發展成“文明”這一最后沒落的階段,今已萬劫不復。

    依據曠世巨典《尚書正義》對“文明”一詞的詮釋:“經天緯地之謂文,照臨四方之謂明”,文明乃天地人偉大生命秩序的表達,由于人的天賦與教養的天然差別,啟蒙思維中的平等主義(民主)消滅了精神產品的等級,促使公共產品(經濟事務)和精神產品(文化傳承與創造)的極端鄙俗化、無序化、大眾化、商品化,必將最終消滅人類10000年以上的文明史。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