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學源流之——私學要目(續五),晚周諸子與民國七賢
    毛峰
    2016年03月24日

    續前:經部補一:《易經》,中國世界觀之集大成。

    尤以清胡煦《周易函書》為詮釋之要。

    經部、史部補二: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兩漢儒學之大成。

    孔子《春秋》宏大隱幽,董仲舒《春秋繁露》將儒家政教精華與陰陽五行家等諸子思想融會貫通,確立了中國儒學道統;尤其是《天人三策》應答漢武帝有關國家長治久安的三道策問,言簡意深、指示精確,一舉奠定中國2000年以上儒學正統地位,有功于華夏文明與人類文明極大。董子與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陽明并稱儒學六巨子,其人其學可法。

    子部:

    要目總37部:《道德經》,子部第一。

    要目總38部:《莊子》,所謂才子書第一者。

    要目總39部:《列子》,道家智慧之圓熟者。

    要目總40-41部:《呂氏春秋》與《淮南鴻烈》。

    所謂雜家著述,是諸子學的翹楚,研讀之下,可蕩滌世俗名利之羈絆,而澄然超然于人生清凈廣大自由之境界。

    要目總42部:《凈土五經》,佛經第一,亦可入“內典”。

    中國佛教九大宗派,凈土宗的五部經典,最為簡潔深邃。佛教將中國道家看淡名利得失的無為之說再推進一步,認定萬物的自性乃因緣和合而生、剎那生滅不盡之空,宇宙的虛空本質,從現代物理學角度看,實乃能量場之聚散、游動,佛教謂之無常妄相,可幫助人擺脫世俗執著,獲得自由。余讀《凈土五經》之警句“既無假相,更無實苦”,妙然心會,如香山臥佛寺內大佛,得大自在也。

    集部,各種文學總集與論集,無關宏旨,暫缺。

    民國七賢:現代中國學術思想與人文精神的淵藪。

    補論一,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人憑借對天地人關系偉大哲理的深微把握(《易經》、《道德經》等為代表)、對人類公共生活秩序與復雜人際關系的精熟把握(儒家學派為代表)、對人體小宇宙的生命運行法則的精確把握(《黃帝內經》等《黃帝五經》為代表)、對各種工商科技活動的精微把握(從《管子》、《呂氏春秋》、《淮南鴻烈》等諸子學派,到《營造法式》等宋元明清著作為代表),締造了全球史上唯一綿延8000-10000年之久、繁盛不衰的古典文明,不僅堪稱人類文明的唯一奇跡,更在近代早期,伴隨馬可·波羅和利瑪竇來華、翻譯《四書》等經典回傳歐洲,激起歐洲大批一流思想家如伏爾泰、萊布尼茨、魁奈、沃爾夫、卡萊爾等人的嘆賞,儒家世俗人文主義成熟的治國經驗,直接促成歐洲各國擺脫教會束縛的啟蒙運動、新教改革、地理大發現等近代人文思潮與文明進步的發軔與擴展。(以上論述可參考毛峰《文明傳播的秩序:中國人的智慧》中國傳媒大學2005年版相關章節)

    滿清近代中國國力衰頹,列強憑借大炮政策,不斷掠奪巨額的中國財富,同時大力培植中國持“全盤西化”派立場的學界、傳媒界精英人士,康有為、梁啟超、胡適、陳獨秀等人,就代表著當時貧困交加的中國民眾的主流情緒,這股“全盤西化”思潮伴隨著中國內外困境加深而日益深化,直至最近30年中國經濟與綜合國力的穩步崛起,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國人以及中華文明并非低人一等!全盤西化論逐漸退潮,國學復興運動高潮迭起,幾成國民共識!

    辜鴻銘就是在100年前的全盤西化逆流中,挺身而出、敢于當頭棒喝、做沖天獅子吼的少數有識之士,“民國七賢”第一人。他的《中國人的精神》(《春秋大義》)把中華文明擅長發揮“道德力”以馴服人類常常兇暴、野蠻的自私情欲,進而引導擅長發揮“自然力”以馴服大自然能量的西方近代文明,走出自殘自傷(一戰二戰即代表)的文明困境,保障人類的長治久安、自由繁榮,堪稱乾坤只眼。

    補論二:陳寅恪《王觀堂先生挽詞并序》,收入三聯書店《陳寅恪集》。

    曾幾何時,魯迅《狂人日記》以狂人偏激之言“禮教吃人”說震撼大眾視聽,大眾受誤導,采納此狂妄無知之詞,一時間中華人倫秩序、傳統美德中至為寶貴的“周禮教化”(長幼尊卑之教)被痛詆為“封建專制的幫兇”,人類天然的親情、人倫、社群情感——父子之親、長幼之序、夫婦之儀、尊卑之節、朋友之信(五常)以及在父子、夫婦、君臣權利義務對等關系中既強調主從又強調互動(三綱)的合理化思想,千百年來維系著家庭、社會的穩定、互愛、互敬、互信,天子以利祿爵位優寵天下才士俊勇,天下才士俊勇為江山社稷而奮勇捐軀,君臣彼此擔負、氣節相許的道德關系,被錯誤批判為“封建愚忠”,毀棄“禮教”的結果,只能是自私自利的風氣蔓延成社會絕癥,貪官污吏無恥賣國、貽誤國事、坑害百姓的腐敗、混亂現象層出不窮。

    民國七賢之一、一代宗師陳寅恪深深感慨于王國維(觀堂)自沉昆明湖這一悲劇事件的文化意義,撰成近代詩文第一篇章《王觀堂先生挽詞并序》,旗幟鮮明地提出:三綱五常(三綱六紀)之說乃中華文明之抽象“理想”境界,維持全民族的道德生命,非但不應毀棄,反而需要大力弘揚!

    陳寅恪以艱苦卓絕的一生,成就了他偉大史學宗師的不朽地位,其論著、詩文、人格、志業,堪稱“古典之遺愛、近代之絕唱”。

    補論三:柳詒征《中國文化史》。

    民國七賢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人物,在1920年代的著名雜志《學衡》上連載發表、后集結成書出版的《中國文化史》,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中國文化史著作,其他仿作者不計其數,但均難望其項背。柳詒征《國史要義》等論述亦極精粹。他創辦的江南國學圖書館,培育出大批國學精英之士。

    補論四:梁漱溟《朝話》。

    民國七賢之一、一代宗師梁漱溟是20世紀中國文化的英雄人物:先世為蒙元忽必烈大帝之孫,蒙古人退出中原后,忽必烈之孫歸化漢族,因原封地在河南,古稱梁,遂改姓梁。世代官宦勵學,其父梁濟巨川先生憤慨于滿清滅亡后民國風氣之無恥,毅然自沉于積水潭。此舉極大震撼了梁漱溟,從此一生探究中華民族的精神自立自強之路,成就輝煌。

    他憤慨于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之狂妄無知,在1921年發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開啟了“現代新儒家”的偉大學派;在1925年發起“鄉村建設運動”,同時創設“書院教育體系”以抗衡西化“學院教育體系”的諸多流弊,《朝話》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他在抗日戰爭中奔走國事,創辦民盟及其機關報《光明日報》;1953年參加全國政協關于“過渡時期總路線”討論,批評中共對農業、輕工業重視不夠,引起毛澤東震怒,梁漱溟以儒家的錚錚鐵骨,堅持己見并公開要求毛澤東道歉,全國震動。林彪集團覆滅,江青發動“批林批孔運動”,梁漱溟再度發言:“我只批林,不批孔!”遭到數月連續圍攻批判,最后的表態仍擲地有聲、千古傳誦:“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晚年完成巨著《人心與人生》和《這個世界會好嗎》(訪談)等,至今仍是中國儒家活生生的代表與楷模。

    補論五:馬一浮《復性書院講錄》。

    民國七賢之一。一生隱居西湖,遍讀《四庫全書》,創辦復性書院,講解國學經典、培育國學人才,被許為“千年國粹,一代儒宗”。

    1912年馬一浮自日本歸國,被教育總長蔡元培延聘為文科秘書長,因蔡元培悍然命令全國大中小學一律停止讀經而憤然辭職;后蔡出掌北大,再次延聘馬一浮就任文科總長,馬一浮以著名的八字回電“古聞來學,未聞往教”予以回絕,海內傳誦一時。蔡無奈只好延聘陳獨秀出任,新文化運動遂甚囂塵上,洵可浩嘆!

    文革前夕,作為著名書法家,馬一浮在接受毛澤東、陳毅宴請之后即席撰寫對聯以贈:“使有菽粟如水火,能以天下為一家”,隱然諷喻規勸毛澤東并預見中國未來之大發展,必以“菽粟”(經濟)“天下”(全球化)為內政與外交之樞紐,用典《孟子》《禮記》,允稱神來之筆墨、儒家之正宗、華夏之心聲!

    游覽西湖者,當于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觀魚”旁,拜謁“馬一浮先生紀念館”以增加感知;初讀者可從《馬一浮評傳》等二手資料入手。

    補論六:熊十力《體用論》。

    民國七賢之一。熊十力是20世紀國際公認的中國哲學家第一人。他的哲學體系融會中、西、印,打通儒、道、佛,力破“唯物、唯心”之無謂紛爭,成就了《新唯識論》、《體用論》、《原儒》、《乾坤衍》等經典哲學名著,門弟子遍布海內外,是“現代新儒家”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初讀者宜從《十力語要》入手,亦可參考《天地間一個讀書人——熊十力傳》等評傳、二手資料入手。

    補論七:錢穆《國史大綱》、《國史新論》和《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

    錢穆是民國七賢之一,國學功底堪稱近代第一,著作等身,成果斐然,尤其《國史大綱》、《國史新論》和《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堪稱國學修習者的必讀書。1949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前身),后定居臺灣,受邀訪美期間完成《論語新解》,其《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以親身經歷深摯抒寫中國近代的社會史與文化史,堪稱近代歷史散文的絕妙篇章。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