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
在我看來,能在文學寫作和哲學思維兩大領域均創造出輝煌成就的當代經典作家,只有一位,那就是有“作家的作家”、“詩人的詩人”之名的阿根廷人博爾赫斯。
約翰·濟慈嘗言:“偉人的一生是富有教育意義的?!辈柡账沟囊簧粌H富有教育意義,而且很美。
當你披閱欣賞2000年12月翻譯出版的“名著圖典”《杜撰集》中,那些薈萃博爾赫斯一生事跡的精美圖片與文字時,似乎連同出版此書的城市——杭州這一古都的特有氛圍,那西子湖畔染紅湖面的優雅錦鯉,“花港觀魚”景觀背后巍然屹立的、被梁漱溟先生推許為“千年國粹、一代儒宗”的馬一浮先生故居紀念館,涌金門下、驀然浮出湖面、象征這座沉淪了多個南渡王朝的紙醉金迷城市的“金?!币惨煌亢龈‖F眼前了。
博爾赫斯文學,是歐美博大深邃的文明傳統孕育的一朵奇葩。1899年8月24日,豪爾赫·路易·博爾赫斯誕生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土庫曼大街840號。他的祖父是弗朗西斯柯·博爾赫斯上校,在1870年的一次舞會上結識了博爾赫斯的英國祖母范妮·哈斯拉姆,二人立即墜入愛河。四年以后,博爾赫斯上校陣亡。范妮則孀居61年后才去世。
博爾赫斯在詩中如此謳歌其祖父:
我的記憶中,他騎著駿馬
披著暮色去追尋死亡。
在博爾赫斯的小說中,他的主人公往往出手兇狠、視死如歸,這些人物大多是為了擺脫生之煩悶,遂不惜一死了之。
博爾赫斯文學的兩大貢獻,一是其無與倫比的優雅和精致,一是其揭示人世本質的“迷宮哲學”:萬物的命運都在一個復雜回旋、不可理喻的巨大迷宮中。
在《小徑分岔的花園》(1941)中,博爾赫斯講述了一個撲朔迷離的間諜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普魯士間諜、英籍華裔青年余準,為了被捕前送出情報,緊急造訪漢學家斯蒂芬·艾伯特,此人恰好是漢學家,非常熟悉余準曾祖、前清云南總督彭蕞的最大遺愿——建造一個世上最復雜的迷宮、寫出一個比《紅樓夢》更復雜的小說,二者最終合一。小說迷宮與花園迷宮的共同特色是:永遠在隱秘的小徑處分岔,因此撲朔迷離、復雜而迷茫、令人毫無頭緒:
顯然,小徑分岔的花園是彭蕞心目中宇宙的不完整但絕非虛假的形象?!J為時間有無數系列,背離的、匯合的與平行的時間織成一張不斷增長、錯綜復雜的網。由互相靠攏、分歧、交錯或永不互擾的時間織成的網絡包含了所有可能性……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未來。
青年間諜余準一旦獲悉漢學家破解了自己曾祖留下的謎團后,立即拔槍殺死了這個漢學家,因為追捕自己的英國反間諜人員已經進入了眼下所在的“小徑分岔的花園”!
余準靠這種方式遞送了一個無法傳遞的情報:由于這個刺殺事件,英國的新聞報道會說:一個叫余準的陌生人暗殺了著名漢學家斯蒂芬·艾伯特,而普魯士方面會立即破解了這條新聞背后的機密:應當攻擊的英國城市正是這個漢學家的名字——艾伯特!
博爾赫斯故意在小說中留下破綻:主人公叫余準,而其曾祖彭蕞卻姓“彭”!顯然,有關“賦閑的總督撰寫一部迷宮小說《花園》”的情節僅僅是一個哲學隱喻,揭示出作者興趣的中心:“深不可測的時間問題,是他最關心、最專注的問題”,而博爾赫斯的小說、散文和詩歌幾乎全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展開:在不同的時間序列中,人類的命運是如何交織、匯聚、分岔、重合在一起的呢?
這真是人世間的最大神秘!
1971年,博爾赫斯對人說:“持續的迷惑,不斷分岔的迷宮,是我領悟生活的方式?!?
博爾赫斯自幼繼承了母親的美貌、聰敏、才華和律師父親的博學,10歲時就把王爾德的《快樂王子》譯成西班牙文發表。1919年12月31日,博爾赫斯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與一群朋友創辦的刊物《希臘》上,發表處女作《海頌》,開始了偉大的文學生涯。
博爾赫斯對英國作家吉爾伯特·切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1936)情有獨鐘。
他概括切斯特頓1925年發表的小說《永遠的人》主題說:“這是一部沒有日期而且幾乎沒有人名、地名的奇怪的世界史,表現人在世上的凄美命運?!?
這一主題也是博爾赫斯作品一以貫之的主題:
人在世上,必須勇敢無畏、義無反顧地直面迷宮,那凄美無比、神秘無比、莫測高深的命運。
博爾赫斯的命運也幾度逆轉:1937年,博爾赫斯謀得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立圖書館分館編目員職位,后來升任“第二副主任這一令人暈頭轉向的職位”。
1946年,左派的庇隆政權上臺,因簽名反對這一政權,博爾赫斯被革除圖書館員職務,被委派擔任市場禽兔稽查員。博爾赫斯以為政府搞錯了,托人打聽的結果是:完全屬實。
一切左派烏托邦政權,都是以壓制不同意見開始,以壓制一切階層而可恥告終的。
博爾赫斯對此荒謬委任的唯一評論是:
“報復的最高形式是蔑視?!?
博爾赫斯辭職,以講學、辦學習班為生,此時,他已因小說集《虛構集》1944年的問世而享譽世界。
1955年,短命的庇隆政權垮臺,新總統任命博爾赫斯為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此時博爾赫斯已幾乎雙眼失明,他形容失明“就像夏日的黃昏緩緩降臨”。
他當之無愧地成為“當代荷馬”,自稱是國立圖書館的第三任盲人館長,并賦詩:“上帝同時給了我書籍和黑暗,這真是絕妙的諷刺?!?
1975年,始終陪伴在博爾赫斯身邊的母親、曾被公認為“19世紀的美人、美好時代(1850-1910)的絕色”的萊昂諾爾·博爾赫斯,以99歲高齡去世,永辭愛子。
1986年6月14日上午,博爾赫斯在日內瓦去世,遺體安葬于普蘭帕萊墓地。
他的墓碑碑文,是一行摘自古英語詩《莫爾登戰役》的短句:“不應當恐懼?!?
博爾赫斯一生說的是:面對命運,拿出勇氣!
孔子嘗言:“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自謙不能完全做到這“三達德”。
智者恒惑。仁者常憂。勇者無懼,風度決絕。
勇氣就是一切——為了自由!
永在迷宮中,不應當恐懼。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