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學源流之——星天大地之歡
    毛峰
    2016年04月19日

    天文星歷之學的考古發現(天文考古學,1980年代勃興于歐美,方興未艾于全球)一再證明,各古典文明的各種歷史記錄完全可靠,有力地駁斥了胡適、顧頡剛等人民國初年草率地錯誤提出的“層累地造成的古史”理論之荒謬無稽。

    經過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可知,中國古典天文歷法時憲制度及其哲學框架——伏羲太昊帝創立的《河圖易經》體系,與神農炎帝創立的精耕細作的農耕文明制度、中醫藥養生治療制度,軒轅黃帝創立的中華大一統國家治理制度,共同構成中華文明萬年以上(若據天文考古學對新石器農業革命的考古測定,當為17000年以上)、繁衍不息、偉大深邃、光輝燦爛的三大根基。

    《史記·太史公自序》曰:“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堯舜之盛,尚書載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洞呵铩凡缮瀑H惡,推三代之德……’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谑亲涫鎏仗埔詠?,至于麟止,自黃帝始?!保ā妒酚洝?493-2494頁,中華書局1999,北京)

    觀此可知,中國正史文獻,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所謂“三皇五帝”時代直至漢武帝尊儒興治,受命于天(穆清),漢文明惠及百姓(澤流罔極)以及封禪、改歷法、易服色等文教事業發達,海外各國仰慕不已、紛至沓來,這一中華文明歷史發展的偉大脈絡,主要文明成就,都一一記載清晰、論述分明,哪里有什么“層累地造成的古史”之胡扯?!

    余依據天文考古學之“歲差紀年法”和北宋哲學家邵雍《皇極經世》對“唐堯元年”的推算,綜合得出“堯帝即天子位、治理天下70年的活躍期,起始時期當為公元前2350-前2370年,禪讓天子之位給舜的終結時期,當為公元前2280-前2300年,而公元前2300年,即為大禹治水開始之年?!钡幕窘Y論。

    我的推算根據,是晉朝天文學家虞喜(281-356年)在《宋史·律歷志》所言:“堯時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東壁中,則知每歲漸差之所至”;依據“歲差紀年法”可推知:堯帝所處的時代,當距虞喜所處年代,約2700年前,亦即:距虞喜39-49歲盛年期的326-336年,上推2700年,約略可知:堯帝所處年代,應為公元前2374-前2364年前后,與北宋哲學家邵雍《皇極經世》推算堯帝即位元年為公元前2357年,相差僅7年。

    蒼茫大地,浩淼無邊;奔流萬象,轉瞬即逝;人類托生于廣天厚土之間,如何“錨定”自身生活——從每日飲食起居,到同族認同——的若干記憶點,從而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從瞬息萬變的“現象之流”中掙扎而出呢?錨定大地、錨定自身的唯一坐標,是那永恒不息、運行有序的星天——太陽、月亮、五星、北斗七星、北辰星、天鵝星群、銀河、天津四……這些穩固有序的永恒之物,就是照耀萬象、溫暖大地蒼生的“文明之火”,伏羲創立《河圖》八卦、“結繩而治天下”的涵義,就是通過結繩“記住”、掛起(八卦之卦的涵義)本族群的大事、大節,從而使中華民族有秩序可循,有節奏可蹈,有文明可治,文者紋理也,明者日月星辰也,八卦結繩之治,不斷推行,久而久之,即為書契、文字的源頭;伴隨伏羲、神農、黃帝史官(同時就是天文官,中國偉大的文獻制度,同時把記錄人事歷史與天上星運合一,謂之天人合一)的設立、完善,《尚書》第一篇《堯典》首句“曰若稽古”四字之涵義乃煥然分明——堯帝受諸侯公推為天子,首要在于“稽考”古典文獻即三皇五帝史官-天文官的官方檔案記錄,從中發現并重申“克明俊德……協和萬邦”的憲政秩序;從中發現、重申、修治被一度廢弛了的“天文歷法”制度:“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的政治舉措,隨之展開;此古典憲政制度,三代沿襲不改,至孔子《論語》最后一篇“堯曰”乃以“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為萬古不易之憲政秩序:謹慎地修治天文-人文制度的各種權衡、度量,尤其是天文時憲;審查各種天文-人文法度之是否得宜;將廢棄的天文官、治民官及其下屬僚屬,一一加以修治,不讓其煩擾、剝奪、騷亂百姓自治之民生百業,四民穆穆,國家財稅資源豐饒無比,文明繁盛無比,四方之公正治理,必贏得海外蠻夷紛紛來朝之中央王道也!

    一部中國正史,如上所述。

    其他古典文明亦然。

    公元前1200年建立在墨西哥東南部塔瓦斯科海濱小島的遠古城市遺址拉本塔(La Venta),是墨西哥印第安人文明——奧爾梅克文明(Olmec)的中心。其建筑布局采取了正北偏西8度的規劃設計,表明公元前1000年的奧爾梅克人,已經把生活置于北極星(當時是大熊座,也就是北斗七星那極易辨識的“缽狀星群”的中間點)天光的規整、照耀與輝麗之下。

    考古學家瑪麗安·波普諾·哈奇發現,奧爾梅克文明對天文星象的觀測長達1000年以上,故而把奧爾梅克文明的起始點定為公元前2000年前后。

    北斗七星,通常一整年內都在繞極點運動,當公元前2000年的仲夏午夜(6月21日夏至日),從墨西哥所在位置的子午圈,向北天極遙望,天鵝座正沿銀河“翱翔”直達“天頂”(上中天),而大熊座(北斗七星)中心點最接近天底,與下中天和當地子午線的最低點幾乎重合,大熊座的最底部恒星,幾乎挨近北方地平線。

    對奧爾梅克人來說,這是雨季的開始,也是新一年的開端。

    天鵝座、獅子座、昴星團、天蝎座的固定關系,這些星體分別在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日和秋分日穿越子午線,為奧爾梅克太陽歷確立了完美的四分法。

    這也正是中國偉大的天文歷法體系——《河圖》易經“四象”體系確立“四至”、“四立”等二十四節氣的根本依據所在。

    公元前400年,奧爾梅克文明消失,瑪雅文明接踵而起。

    通過研究瑪雅文獻《馬德里手稿》(Madrid Codex),哈奇發現:天鵝座的薩德爾星與天龍座恒星,在午夜相伴穿越當地子午線的上中天,標志著瑪雅太陽歷的轉折點;一批美洲學家則在《瑪雅宇宙:三千年薩滿之路》中描繪了瑪雅歷對天鵝座星體作為最主要的時間記錄者的作用。

    瑪雅人的宇宙之樹,被視為通過天極、洞穿了天之心臟,象征著從天蝎座到天鵝座的銀河與北極星;瑪雅人在《波波武經》(PopolVuh)中奉鸚鵡為“絕美之鳥”,七鸚鵡實際象征著北斗七星。

    瑪雅文明的天文計時者,從公元前355年開始,計算其長歷(LongCount),一部長歷由13個白克頓(Baktun)組成,一個白克頓相當于5125個太陽年(回歸年),而2012年12月21日,則是13個白克頓的“終結之年”。

    1975年,作家、探險家特倫斯·麥肯納(TerenceMckenna)與兄弟丹尼斯合著《看不見的風景》(The Invisible Landscape),計算人類史上“大事件”的關鍵時間點,進而提出“時間歸零曲線”,認為現代文明周期終結的“零點”,就在2012年年末,而約翰·梅杰·詹金斯(John Major Jenkins)在《2012:瑪雅宇宙的生成》(Cosmo Genesis 2012)中也把銀河大暗隙看作“宇宙的產道”,非常重要的新太陽,將于2012年12月21日脫穎而出。

    有趣的是:安德魯·柯林斯對這一著名的“末日論”語焉不詳、不置可否,卻對作者沒有如他那樣進一步考察、詳細論述“天鵝座之謎”作為北極星體的天文影響而耿耿于懷,他引申道:既然銀河大暗隙如同女性張開的雙腿,那么天鵝座里的天津四與薩德爾星,就是精確嵌入女性子宮的男性生殖器了!

    位于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的埃夫伯里巨石陣,引起近現代眾多考古家和收藏家的濃厚興趣,一般認為這些遺址是英國新石器時代的大型祭祀儀式中心,大約修建于公元前4000-公元前2000年之間。著名專家奧布里·波爾認為這些巨石的排列布局,分別指向冬至日的日出與月亮升起的位置,象征著子宮與墓穴,是慶祝春季新生、祈禱大地肥沃多產的儀式中心。

    牛津大學工程學教授亞歷山大·湯姆(Alexander Thom)勘查了英國300多個原始遺址,據此寫成《不列顛巨石遺址》(Megalithic Sites in Britain,1967)一書,他破解了這些遺址的星體對應關系,認為這些遺址使用了一種標準的度量單位,即2.722英尺(82·967厘米),他稱之為“巨石碼”(MY),埃夫伯里大圈直徑是200MY,其南圈的直徑則是125MY,他認為巨石圈的設計與形狀,精確采用了直角三角形原理,比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測算,早了兩千多年!他發現從南圈的中心一直延伸到北圈的軸線,有一個339·2度的方位角,而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恰好是天鵝座中最亮的天津四,以339·2度的方位角,出現在埃夫伯里巨石陣緯度的地平線上!

    另一位考古學家約翰·諾爾斯(John North)在《巨石陣:新石器時代居民和宇宙》(Stonehenge: Neolithic Man and the Cosmos)中也持同樣觀點:大量史前巨石陣、原始遺址的排列,都指向茫茫星海中的著名星體——天津四升起與降落的位置。

    安德魯·柯林斯總結道:

    在全世界多種文化的信仰中,天鵝座是生命最初的起點和最終的歸宿?!缃裎覀兛梢源_定:在全世界范圍內,天鵝座都被視為宇宙的生命與死亡的位置。不僅如此,銀河是古代世界公認的通往天國之路,稱天河,而天鵝座正位于天河的最北端,標志著諸神的國度和死后生命住所的入口,這種信仰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7虿铮òl掘出的石頭上)的天鵝頸刻痕這一證據,可以有力地證明在史前時代這里確實存在天鵝崇拜。村里老人告訴我……這些飛禽會在11月份到來,直到春天才啟程返回北極棲息地。

    天鵝崇拜以及距今6500年到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遠古文明對天鵝座的星體崇拜,究其實質,是對宇宙生命、萬物死亡后不斷復蘇的天地人大一統神奇力量的崇敬與效法。

    安德魯·柯林斯援引諸家考察埃夫伯里巨石陣的詮釋,贊嘆其內圈西北朝向的入口,不僅正對著天鵝座的天津四,更以三塊高達5米的巨石組成一個類似牛角的形狀:“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女人的子宮,甚至帶有子宮頸、輸卵管和卵巢,可見我們古老的祖先是多么嚴謹——不愿遺漏任何一個器官?!?

    貫通天地人的宇宙生命崇拜與敬畏,說到底,無論是天上的星體運動,還是地上萬物的雌雄交配,也包括男女歡愛、男男之戀、雙性之戀等等,全浸透著對大自然造物賦予一切生命體的神奇歡樂——性交的快感、生殖的快感、精液與血緣之間的神奇傳遞的無限沉溺與天然驚奇之感,恰如唐代詩人白居易胞弟白行簡《天地交歡大樂賦》所謂“宇宙一幅大春宮”之洞見也!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