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把《伏羲四圖》的64卦,分別以陰爻- -和陽爻—之連斷六爻,用來表現繁復錯綜的宇宙萬象,其推演暗合宇宙周天公度360度,遂為垂范千古、群經之首的《周易》。
孔子作《十翼》,用以羽翼先哲伏羲、文王的開創之思,遂將《河圖易經》智慧體系,推為全球古典文明之哲學-人文學-科學之第一寶典,中華文明濫觴之第一巨冊也!
胡煦在《周易函書》中,對伏羲、文王、孔子三圣作《易》之哲思,各卦爻之關系,條分縷析地加以論述曰:
由中之太極,而兩儀四象八卦,以及重儀重象,而至于六十四卦,無一爻不涵有太極者,是分之必由于合,達道之必原于大本也。倘由此而加至無窮,皆未有離太極者也。然六十四卦各一其體,一定不移,以有六加之上爻在也,故曰其上易知……又當太極初生,陰陽肇端之始,故曰其初難知?!愿髁?,除上為定體,自五至初,五爻耳。故上之一爻,遂與太極相對,是專精而不分者也,亦猶一之與萬對也。凡數之成,莫不與一相對,故凡爻之上,莫不與太極相對。太極在中,上爻在外,太極隱而上爻顯,因太極無可名言,兩儀既判,所有之爻悉由此生,而初則最居其先,故以為其初難知、其上益知也。自初至五,順論之,初則兩儀之肇分。逆論之,五則兩儀之未定者也?!商珮O初生而順論一卦,分析既多,其體亦愈清真,故曰其上易知。由上爻之定體,而逆溯一卦所由成,牽連既多,則愈煩剖別,故曰其初難知。
胡煦所言,乃易卦推演之深邃哲理: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涵太極原始生命,最接近太極者為上爻,定一爻之大體;順推而下,二三四五爻,爻爻受制于他爻之聯動、時位之錯綜,故而初爻之卦情如何,淵深難知;逆推亦然。
宇宙萬象之初起,縹緲難知;萬物之軌跡、歸宿,卻清晰可辨。卦者,掛也,萬物生命所牽連、所記掛、所依托、所透露之蹤跡、框架也。八卦者,八方之象所掛也。
河圖大易哲學,其奧妙在于,將萬物納入流動之中,讓萬物在時光之流中飄蕩搖曳、閃爍不定,一如宇宙生命之本相,從而一舉擊潰了西方自亞里士多德以來、尤其是牛頓-笛卡爾以來,將事物固化在“物質”中的千年迷誤,也一舉超越了世俗意見“眼見為實”的固執、僵化、卑俗。
曠世奇哲、20世紀唯一的中國哲學家熊十力,在《新唯識論》、《讀經示要》、《體用論》和《乾坤衍》中,透徹論宇宙本質曰:“須知宇宙的始基、基質,非單純,而為復雜之結構,陽中含陰……”云云,萊布尼茨據此領悟出二進制數學的基本原理,現當代的物理學均發現了宇宙物質形態之外的、更根本的“暗物質”的存在……
集大成之孔夫子在《易經·系辭下》里說:“《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質言之,《易經》之根本,在“時物”二字,即時間要素,不易察覺地暗自寓含在事物的穩定態中,最終決定、改變了這一事物的形態,因此,“命運”乃時宜之物也,合乎天時、地利與人和等各種機緣之事物,宜滋生繁衍、推演壯大。萬物原其始,返其終,皆為太極元氣之伸張與收斂。
人間萬物,如蛛網上的露珠,閃爍而易碎,隨溫暖水汽而誕生、閃爍,隨漫天涼飚而干涸、碎裂,天命軌跡如此、大道秩序如此,人類睹之釋然、超然、欣然,當寬放一切、釋懷一切,怡然向道,歌之詠之、舞之蹈之也!
伏羲作圖,文王、周公作卦名,孔子作易傳,伏羲-孔子之先天四圖,其圓轉流通、循環不息之理,燦然而分明,遍布華夏各地的伏羲廟宇,咸尊伏羲為人文初祖、浩蕩春神之功德,尊之為“一畫開天”、開天辟地之圣賢,而孔子《易傳》則啟迪眾生、安慰眾生、鼓舞眾生之偉大寶典也!
文王、周公興起于中古,觀天測影(華夏中州,至今有“周公測影臺”遺址),定卦名以闡易理;孔子發憤于晚周季世,發明天地人至大、至正、至剛之道,用以振奮衰頹世風、昏聵士庶,遂以《易傳》、《春秋》傳承伏羲、文周之道德文章,垂萬世太平安康之古典憲法。
此后,經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諸儒之傳習推闡,直至熊十力、牟宗三等現代新儒家之詮釋發揮,河圖大易,誠普天流行之圣道,全球哲學-科學-人文之正宗!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