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大一統同構關系,是中華文明10000年綿延繁盛的根基,也是中華學術智慧最深邃的洞見,與西方近代牛頓-笛卡兒的片斷觀察、破碎思維、學科區隔的錯誤體系,不可同日而語。
《河圖易經》深刻揭示出宇宙天文-大地物理-生態物候-人倫道德的大一統感通秩序,是具有根本性的偉大發現,這一萬物一體的大一統同構關系,是全球文明在牛頓-笛卡兒錯誤體系、盧梭-康德錯誤哲學和工業革命的輪番摧殘下,瀕臨生態滅絕與文明滅絕的起死回生之道。
《河圖易經》的偉大表征與偉大根基之一,就是以“天干地支”天地陰陽二元結構起來的“黃帝甲子歷法”的提出、成型、完善。胡煦《周易函書》專論“始造甲子”曰:
干支之設,黃帝時,大撓實始造之?!髶现旒鬃?,亦由先天四圖始也?!浴吨芤住房贾?,則陰陽之終始微盛,固可得而辨也。萬物莫不由水而始,而水則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此驗諸物理而不爽者也?!耸墒еO,固又所以紀陰陽之微盛也。然以此干支布之于年月日時,而皆一一不爽者,何也?曰:是由易卦出也。卦分上下兩象,而初中末之三候,上中下之三位,固各有不易者也。察干支中陰陽之微盛,擬諸六爻之時位,各分其類而納之,然后征諸人事,合諸天時……然后知某歲確乎其為甲子,某歲確乎其為乙丑也。故曰大撓之造甲子,由《易象》始也?!鬃右页?,名也,而義具焉?!袝冇幸?,有剛有柔,有微有盛,有始有終,無出陰陽二者更迭變換而已?!庵餮?,以次相循,無截然更換之理,故大寒不即交大暑,大夏不即轉大冬,莫不有中氣存焉?!男兄缕搅兴奈?,分主四時而不能不返而歸中,是化原之所自起也?!适ト瞬炱溥w流轉動之義,于是乎命為五行……于是乎五干六支之數由以起矣。
干數出于生,支數出于成。干,乾陽之健運。支,坤陰之靜鎮也。故干必五而支必六,是奇偶之定數,所以建中立極者也。干五而用其十,支六而用其十二,一陰一陽之謂道,重卦之義也。干動而支靜,干陽而支陰,故天干六周而地支始能五遍?!馕逍谐鲇凇逗訄D》固已,支何為乎十二也?因圣人仰觀于天,見夫四氣之運,合而成歲,而日月之交會者必十二周,知非十二支不足以相配矣?!现T歲月而歷歷不爽者,取驗于時位者也?!芍еO,總不越河圖中奇偶之與五行而已?!芍е懈饔形逍?,五行中各有陰陽?!柶娑幣?,則十合之而奇,十二合之而偶矣,奇者天,偶者地,奇者生,偶者成……故能確知乎歲月日時為某甲某乙也,凡皆由《易象》始也。
依據最新考古發現及深入研究,目前可知,取法于天文星歷的中國古典天文歷法體系,創自伏羲,以“六十甲子、天干地支”為天文-物候-人道標記的中國太陽歷,最早應稱“伏羲歷”,到神農、黃帝時代,中華歷法體系,更趨完善,《河圖易經》直接從太陽周期運動和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運動中取法,歷代不斷精密化,歷經伏羲歷、神農歷、黃帝歷、少昊-顓頊歷、堯舜歷、夏歷、西漢太初歷等不同發展階段,直至滿清中期,從天文時憲等人道制度的根本上,極大地確保了中華文明長達10000年的穩定、百業繁盛、精致優美,極大地確保了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與不斷復興!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