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學源流之——智慧之道
    毛峰
    2016年05月09日

    河圖易經提供了一個全球普適而融通的哲學-科學-人文大框架,古今中西文明之間,科學人文之間,這些人為妄設的各種“啟蒙-實證主義”區隔,要一氣破除,使之交感、連通、互動,既是純正而鮮活的中華有機生命主義、廣大自由、兼容并包的華夏人文主義的智慧基準,也是中華古典憲政與西方近代民主制、工商科技體系之間最大的契合點。

    胡煦大易之學,凸顯了哲學、科學與人文的融貫。

    他在《周易函書》中,詳細論證了日月與地球的關系等一系列天文學、物理學問題,顯示出相當的精確性:

    可知日體之大,而月體之近矣?!莿t去地尤遠矣。月與地同受日光而有其明……日月與地合為三大,皆陰陽之化氣也。天包乎外而攝之,是一元之合也。日月與地,動靜升降其間,皆運行于天氣者也?!匦握龍A,周圍九萬里,因人之行地而知之也。如人南行至二百五十里,而南星高出一度,北星低入一度?!虻刂闹芙蕴煲?,天星三百六十五度而一周矣?!坏匦渭葓A,則四周之人獨無倒側者乎?……是剛氣之所攝,非可意度者也。

    胡煦當時尚不知地球為橢圓形,但對日、月、地球基本關系的描述相當準確,其所謂“剛氣”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地心吸力。中國古典科學的重要觀察,得自對天文宇宙現象的實測觀察、反復記錄與推理,故而精確有效。

    余嘗謂伏羲河圖易思想,代表著距今17000年-8000年間即伏羲時代,亦即全球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新石器文明早期的歷史創造,科學-哲學-人文活動在中國、小亞細亞出現了的文明高潮,是各古典文明借以發皇的文明基石。

    這在胡煦《周易函書》對重要天文現象“歲差”的研究中,又獲得一個輝煌的佐證。

    這意味著,不必專持西方牛頓物理學框架和精確觀測-實驗儀器的效力,中國康雍乾時代的古典易學家、政府六部侍郎胡煦,可依憑易經思維框架和古典天文歷法體系,推算出“歲差”以及相關中華文明重要歷史時代的年份:

    若依歲差,當二萬五千余年而天星一周,便為一限。堯時冬至,日在虛。漢太初冬至,日在牽牛初。今之冬至,日在箕二度。夫堯至今四千余年,太初至今一千八百余年,而歲差若是,約而計之,是六十余年。而經星之東行已一度矣。誰謂經星之不行乎?夫起元必于冬至……日月五星之行,固未有不經二十八宿者也……古者唯以夜半中星考其日度,是以容成造歷,車區占星也?!湃艘匀倭畷r有余,均作二氣,六候為一月,然每月朔止得三百五十六時零三刻有奇,而一氣則十五日有余。故月大曰氣盈,月小曰虧,名為朔虛,此謂日月五星亦有虧盈,非但指日月晦食為虧盈也。

    偉哉,胡煦夫子!

    在清康雍乾時代,即推算出重要天文周期——歲差周期為25000余年,與當代天文學所掌握的26000余年數據十分接近,表明中國古典科學遲至滿清中期,仍居世界前列!倘若西方帝國主義列強,不對中華古老文明百般威逼、摧殘,中國人文主義,尤其是科學文明,必在內政穩定的局面下從容展開,而綿延17000年的中華科學-哲學-人文史,亦得以完整而真確地獲得保存、傳承并發揚!

    中華生機主義、人文主義的偉大智慧,堪與西方近現代科學-人文主義進行一次“高端對接”,其間,多少往圣絕學可以繼承,多少青春、鮮血和生命,得免無謂流失!

    恰如乾坤兩卦象所示:初九之乾陽,不斷運用其廣大生命之元氣,推動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以及上六之重重坤陰,最終實現一個光明普照、陰陽循環的美麗豐富、安寧祥和的世界(乾坤并建、互動、往復溝通,遂開“一陽來復”之六十四體系之紛繁卦象),宇宙大一統氣運,以26000年的太陽周期,汪洋泛流不息,美哉!富哉!壯矣哉!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