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廣大精微,旨在發明天人合一之妙。舉凡天之四時、地之四方、人之四德,皆以六十四卦表征之。
邵雍《觀物外篇》、胡煦《周易函書》詮釋曰:天四變含地四變,日之變含月與星辰之變,是以一卦含四卦也。又曰:日一位,月一位,星一位,辰一位。日有四位,月有四位,星有四位,辰有四位,四四一十六位,此一變而日月之數窮矣?!煊兴淖?,地有四變,(陰陽)變宜三十二,而茲止于十六者,陰統于陽,陽倡而陰和,陽見而陰伏,地之所變為天所含故也。動而有為者,陽也,故見。靜而無為者,陰也,故伏?!娬呤?,則伏者十六,故十六生三十二……一卦之見、伏、動、變,二十四爻出焉,所以有三百八十四爻之備也。
胡煦《周易函書》援引歷代易學家所論載,條分縷析而折衷一是:舉凡《論語》“河不出圖”之所嘆;《尚書》“天球、河圖”之所記;吳幼清“周之時,河圖與天球寶玉同藏于王室,其貴重可知。秦漢以來,官府既不收貯,學者亦不復見”之所論;鄭樵《通志》“古河圖”(龍馬鬃毛之旋結)、“古洛書”(神龜殼之裂紋)之所繪;邵雍《小衍圖》之所示;司馬光《潛虛》之所推演;以及《河圖天地交圖》、《洛書日月交圖》、河洛數術之法、古筮法、九章算經、樂律、醫方、風水等等,洋洋大觀,不一而足。
胡煦擇本執要,直探萬物運行的根本生命秩序所在:萬物各具一生命核心,謂之太極;一三五七九為奇數,二四六八為偶數,陰陽兩儀分出,參差多姿、不齊而齊;生成之數,分布四方,為四象,四象各有陰陽,八卦成矣。
胡煦論之曰:
內者,一三初生之陽,二四初生之陰,皆內也。外者,七九已盛之陽,六八已盛之陰,皆外也。內外別而初(九)上(九)分,重卦立矣?!欢奈?,氣之生也。六七八九十,形之成也。生者在內而握機,成者在外而具體?!蛉f物莫不生于氣而成于形,迨形之既成,莫不氣中而形外,即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水火以氣生,土金以形成,木居五者之中,故形氣兼之。
一,無匹者,故尊為太極。太極之蘊不逐漸而出,則無化育。繼一者二,故以二配之,陰陽于此肇矣?!庩柫⒍鵁o窮造化生矣,過此而往,一與二合而為三,此即陰陽既交,五行之數皆由此出。故三之為用至廣,以在陰陽方交之始,時有三候,位有三等,卦有三爻,皆謂陰陽之交也?!蕡D為先天,是流行之氣;書為后天,是對待之形?!舱?,幾之將動者也;成也者,數之已極者也。由中而生而成,每一加而外出,此圣人畫卦用加一倍法,悉由河圖出也。由中而生而成,凡有三等,圣人畫卦特立三爻,悉由河圖出也……生長之說最合河圖本義……
易道乃生長發育、無限伸張之宇宙生命過程的哲學概括,乃華夏生命主義、生機主義哲學體系之王冠寶石。
宇宙萬象,由太極之中創生、發展、擴大,演進為萬象森然之分隔、羅列,不盡生靈之交歡、共融。
西洋哲學或懸擬沉溺于神明宗教世界,或拘牽僵滯于物質世界,未能體用歸一源、表里俱澄澈,不及易道天地人大一統秩序遠矣。
宇宙萬物一氣也,天地設陰陽、剛柔之位(爻)而令萬物交合一氣,繁茂其間也。胡煦《周易函書》論曰:
蓋河圖四面所列,四象也。四方與中五,則五行也。四方必兼有陰陽,則八卦之象也。夫南北者,天地之正位,其陰陽之往來升降,莫不經
由東西二道,故坎離二卦遂具乾坤合體之象?!?,陰方也,而一數居之。南,陽方也,而二數居之。是即根陰根陽之理。陽生于子,由一左上而得三數,是即陽之生而盛也。陰生于午,由二右下而得四數,是即陰之生而盛也。
子夜時分,陰氣極盛,陽氣卻在此時萌芽生長;正午時分,陽氣極盛,陰氣卻在此時萌芽生長。
陽根于陰、陰根于陽,陰陽互根、互抱,難舍難離,天地造化之妙、宇宙神機之莫測,唯《易》道之!
《易》誠“太和之書”也: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有名句“飲之太和,獨鶴與飛”,初讀覺其精美絕倫,卻不明所以,今乃知之:太極之和,如陰陽合抱之深潭,人類生命、生活的詩意之美,如一只孤獨潔白之仙鶴,翱翔其上……
胡煦在《周易函書》中收錄、分析了很多歷代易學家所載《易圖》,譬如張理《易象圖說》所載《天地設位》、《乾坤成列》、《八卦成列》、《先天八卦對待圖》、《九宮之圖》、《河圖十五生成之圖》等。
其中,尤以《道圖》最精妙有趣:天居最上,下分陰陽,陽下又分乾(首、天)、兌(口、月)、離(目、火、日、星)、震(肱、辰);地居最下,分出剛柔,再分出巽(股、草木)、坎(耳、水)、艮(鼻、山)、坤(腹、土),天體、人體一一對應,總匯于居中的“人”,天地之道,在于人;易道歸結為宇宙生命環境中的鮮活人生。
是故,余常謂也:“中國哲學,自《河圖易經》以來,有效而徹底地、一勞永逸地排除了西方宗教主義神學、形而上學之迷亂,也有效而徹底地、一勞永逸地排除了西方啟蒙主義、自由主義、機械物質主義、實用主義等物質沉迷、機械沉迷,將人類墮落空虛的本性、物質迷暗墮退的本性,提升為鳶飛魚躍、純正鮮活的生命主義——中華人文主義”!
中國,魂兮歸來!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