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系列隨筆之四十——如何萃取那生命的甘美?
    毛峰
    2016年05月19日

    惠特曼

    每當我滿懷激情地站在北師大的明亮講臺上,渴望從聽眾席里也燃起同樣明亮的精神火焰時,我常大失所望:在這些年輕可愛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眼睛里,彌漫著一種霧也似的迷亂、陰暗的東西,他們被眼前的濫作業、濫表格、濫考評、濫課程、濫講座、濫社團活動以及他們背后總在指手畫腳的濫姑婆、阿姨、濫輔導員、濫指導教師、濫的社會人文環境里的壅蔽的一切,完全遮住了清澈的目光!

    從這些人大批量生產的本科、碩士、博士論文中,我讀出了這個民族眼下莫大的困境與莫測的未來:任何有創意的思想火花,都被這個國家的教育管理機器、學術管理機器、鋪天蓋地的考核、評估制度“掐死在搖籃里”了。

    曾記得,1982-1986年在南開大學的本科生活——上午四節課,下午、晚上基本沒有課,完全可以自由支配,我沉浸在美國詩圣惠特曼的《草葉集》和中國圣哲孔子《論語》所共同搭建的一個“鳥語花香的光明世界”之中:

    時鐘指示著瞬息間。

    又有什么能指示永恒呢?

    1989年的某天,已經畢業三年的我,坐在自家小院的樹蔭下,重讀5年前大二初讀的《草葉集》,這句詩讓我突然猛醒:我供職的某直轄市第一大報,除了庸俗,還是庸俗,別無他物,難道我的一生——就此報廢?

    我強壓惶惑,繼續讀下去:

    如果有誰聽我說——幸福,

    請他立即出發,去尋找它吧!

    我合上《草葉集》,做出了平生最重大的決定。

    我已出發,我上路了——去尋找幸福。

    我回到大學,攻讀碩士、博士,直至任教大學,從此沒有離開幸福的源泉——經典圖籍所編織的“鳥語花香的光明世界”,而身內或身外的黑暗,被我一一拒之于千里之外。

    我得救了——靠我自己的決斷!

    雖然大學制度發生黑暗的大逆轉,濫課由上午四節,逐漸污水跑冒似的,無節制地擴張為上、下午、晚上,師生的中午休息時間全被取消,下午課從中午一點就開始,北師大由于這項“課程改革的巨大成功”還曾獲得“教育部有關管理當局的贊賞與嘉獎”,這些“馬爾薩斯噩夢”般的濫課、濫講座、濫活動、濫會議、濫考核、濫評估,奪走了一屆屆優秀學子的清澈目光,但卻對我毫發無損,因為“我胸中的光明已然鑄成”,我堆積在腦海中的經典著作,足以識破這“黎明前的黑暗”——績效主義、實證主義是沒落的教育學術體系的絞索,猶如溺水者的掙扎,越折騰沉淪得越快……

    如何萃取每個生命本有的清澈與甘美?

    用良知、良能(典出《孟子》)。

    良知就是蒼天賦予每個人的善良本性,即仁愛。

    良能則是每個人發乎仁愛的善感、善思之德。

    己所欲,推之于人,使天下人各盡其欲,謂之仁。

    己所思,驗之于人,使天下萬物所思相通,謂之能。

    舉例詮釋之:近日接受國家圖書館的邀請和委派,前往福州的福建省圖書館,做了《龍馬飛騰: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復興》的公開演講,獲得聽眾熱烈歡迎,彼此結下深厚友誼;承蒙福建省社科聯安排,講座之余,前往福建沿海的長樂市參觀考察,飽覽了閩江入??诘撵届伙L光,瞻仰了紀念鄭和率200艘艦船、2萬余人由此出使西洋的偉大壯舉的紀念館,又來到位于長樂市中心的、長樂作為其祖籍因而結緣的著名文學家冰心紀念館,參觀冰心的文學事跡陳列。

    冰心紀念館設立在長樂市中心的一座花木扶疏的市民公園中,這一設計精準地體現了冰心文學精神的美麗、溫存、優雅。紀念館迎門但見冰心大幅照片上的題字:“有愛就有了一切!”余觀此語,頻頻點頭、默然心契:愛是宇宙萬物的本源與歸宿,人間的一切成就,都是愛所創造的奇跡!

    伴隨各個展廳的參觀和講解員的細致講解,冰心文學活動的全貌和盤托出,整個紀念館可謂布展合理、展品豐富。出門告辭之前,我問講解員:“請問展覽是否展示這個根本的思想:有愛就有了一切?冰心的這一思想,來源何處?如何體現?影響又怎樣呢?”講解員一臉茫然,無言以對。

    我耐心告之:“冰心出身北洋世家,自幼受儒家仁愛思想熏陶,這是她這一思想的遠源;近緣,則是偉大的印度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泰戈爾,1920年代訪華,為鼓吹鐵血立國的民國知識界,吹來愛的清風,冰心從此成為愛與溫存之教的身體力行者,她的作品,她翻譯的泰戈爾詩作,就成為整個中華民族重溫仁愛思想的重要機緣……”

    暮色降臨,未及深談,乃告辭而去。

    事后沉思:一個小小紀念館的陳列布局,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整體茫然:如果人類史的文明進步,歸結為錯誤的鐵血政策足以立國、歸結為某個政治集團主導下的階級壓迫與斗爭,那么,這一頂層設計的初衷必然落空——人的良知、良能,由于錯誤的金錢崇拜、權勢崇拜和暴力崇拜,必然逐漸泯滅,人成了某種政治集團的愚昧工具,除了自相殘殺,別無出路。這正是在知識、技能,因互聯網等工具理性而唾手可得的情形下,人更加愚昧、殘暴和粗俗的原因所在。

    那融會貫通與古今中外一切文明經驗、生命活動的根本智慧,在哪里?如何汲取、領會、修煉于身心,成為普天之下最幸福、最充實、內在安穩而又外在豐饒的“萬物之靈”——人?這一問題已是全球文明“第一義”的問題。

    暑期(2014年夏)整理天津家藏書時,意外發現一本薄薄的小書《人生隨筆》(西方近代散文大師蒙田著,陳曉燕選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第一版,定價0·74元),因為早已陸續購置研讀《蒙田隨筆全集》等各種選本(梁宗岱先生所譯最佳,梁為民國著名詩人、詩學、中醫藥學大師、法國文學翻譯名家、保爾·瓦雷里的親炙弟子)多種,對這本小書未加注意,此番驀然浮現眼前,展閱之下,一股寧謐的光明,從書頁間噴薄而出,使我恒久迷亂的身心,瞬間獲得洗滌、澄清、升華……

    余嘗有經典研讀之“秘法”,謂之“萃取法”,得自孔子《易傳》所述伏羲“仰觀俯察、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造作《河圖易經》之古法,余謂之“伏羲七法”: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以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
    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孔子《易傳》保存、提升了《河圖易經》(伏羲易)以來歷代易經智慧的廣大精粹,重要性遠比流行至今的《周易》(文王易)為高,乃中華文明之哲學-科學-人文智慧體系的“總綱”,尤其《系辭》上下這兩段經文,把中華民族對宇宙萬物的創生、演化、運行、文明治理之大道予以偉大概括、偉大提純,宜悉心研讀、體會、領悟,切不可輕忽而過。

    從伏羲到孔子,易學之深微廣大,賦予中國人一種超出其他文明體系的“天地智慧”。

    余所謂“伏羲七法”者:

    1,中國智慧,以天地為取象范圍,廣大無垠;

    2,中國智慧,以生命為彌綸之法,彌者大也,綸者絡也,即普遍包蘊萬物幽明、始終、精魂、鬼神等萬千情狀、姿態、過程,不僵滯在一種情態之下,而與喜馬拉雅以西諸世界文明之沉湎、僵滯于神學-科學兩極、難以自拔者,不可同日而語;

    3,中國智慧,溫柔惻怛,樂天知命,汪洋能愛,以“天下一家,中國一人”為光明理想,全球罕匹;

    4,中國智慧之深廣無垠,在于仰觀天文星象而以大地元氣運行配合之,綿密俯察“鳥獸之文”(鳥者鳳凰也,萃取南方陽氣之盛大蒸騰、精熟萬物之象,圣賢向明而治,奠立家國也;獸者龍鳳虎龜蛇麒麟諸“靈獸”,以象四時運行之節點,天地陰陽之氣,締結于此,謂之八卦。近代易學家蒙昧于此,諸釋皆誤。峰按),從而精準把握“地之宜”,即大地上萬物生命之所宜,與者贊同也,即贊賞、參與到大地豐富美麗的生命事業之中去;

    5,中國智慧,不必遵循滿清、近代俗儒所謂“實證”、“考據”、王國維“二重證據”諸淺薄之法,而以敏銳、同情之感官,包括心靈器官、身體百竅,以“體證”(印度賢哲泰戈爾謂之“親證”)萬千事物的內在生命,與之同情互振、往復溝通、契合無間,所謂“近取諸身”,即德國生命哲學家威廉·狄爾泰、新人文主義思想家歐文·白璧德、民國七賢之一陳寅恪、錢穆先生所謂“同情之了解”者也;

    6,遠取諸物者,中國智慧一向主張“通經致用”,即通透、貫通、融會地了悟萬物生命之精華、六經六藝之奇妙,而以“措置時宜”、興起一番文明事業為根本,以玩弄、賣弄、販賣某種“專門學問”為可恥。不幸近代西式實證教育體系被照搬照抄到中國,國人智慧因此一落千丈矣;

    7,神明有好生之德,萬物有相依之情,通達之、效法之、融貫之,則中國智慧廣大自由,順承天地,不拘一時一地,玉成宇宙大一統之生生不息也!

    準此,乃知中國人所謂“書不讀三代以下”之緣由所在、之妙趣所在也。古人云:“書不讀三代以下!”,中國典籍以虞夏、殷商、文周三代、漢唐著作為最上乘之選,而以晚周諸子著作集其大成;而漢唐文章、魏晉美文、隋唐以下政論、史論、時文(八股策論)、司馬光與邵雍的歷史哲學與歷史記述、唐宋元明清古詩文諸家、詩詞歌賦、戲曲小說等,不過“三代宏規”(余謂之“古典憲政”,即中國長治久安之大道)之紛繁余緒,諸子智慧之優美濫觴而已。

    中華文明在一萬年歲月里從容展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典文明和長治久安的治理模式。相比之下,主導近代西方主流社會的啟蒙-自由-實證主義思想,在促進物質技術極大進步與社群治理相對進步的同時,也極大地割裂了天地人大一統宇宙自然秩序,造成全球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系統的巨大紊亂與崩潰性危機。

    全球文明的重建與新生,必須萃取中國智慧。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