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系列隨筆之五十四——論民國七賢:有關中華文明的二十個光輝論斷(上)
    毛峰
    2016年06月06日

    《中國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義》或《原華》,是辜鴻銘用英文寫成的學術代表作,1915年北京每日新聞社首版,1922年北京商務印書館再版,以后一再重印,并被譯成德、法、日等多國文字。該書由論文《中國人的精神》以及幾篇附錄的文章組成。作為一篇論文,《中國人的精神》是了解中國、中國人以及中國文化的一把“純金”的鑰匙。憑借這篇論文,世界才得以一窺中國人的內心世界、中國文化的深奧底蘊。

    予加以提煉,謂之“有關中華文明的20個光輝論斷”:

    1,文明到底如何進行估價?估價的標準,不在物質力量、技藝水平,而在于:看它產生了什么類型的道德人格。

    辜鴻銘在該書序言中首先提出了一個當代世界的根本問題:如何估價一個文明?“在我看來,要估價一個文明,我們最終必須問的問題,不在于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夠修建巨大的城市、宏偉壯麗的建筑和寬廣平坦的馬路;也不在于它是否制造了和能夠造出漂亮舒適的家具、精致實用的工具、器具和儀器,甚至不在于學院的建立、藝術的創造和科學的發明。要估價一個文明,我們必須問的問題是,它能夠生產什么樣子的人(What type of humanity),什么樣的男人和女人。事實上,一種文明所生產的男人和女人—人的類型,正好顯示出該文明的本質和個性,也即顯示出該文明的靈魂?!?

    2,古典中國人的性格特征,是深沉、博大、純樸和靈敏,很少歐美近代文明的群氓崇拜-強權崇拜等盲從性格。

    他比較各民族的性格,認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deep,broad and simple)?!彼o接著又“補上一條、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靈敏。這種靈敏的程度無以復加,恐怕只有在古代希臘及其文明中可望得到,在其他任何別的地方都概莫能見?!?

    《中國人的精神》寫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辜鴻銘要回答的問題是:這場慘絕人寰的空前大戰的根源是什麼?歐洲社會的出路在哪里?通過對希伯來文明與希臘文明等亞歐各種文明的比較,他總結說:“研究中國人、中國書籍和文學,即研究中國文明,不僅僅是漢學家們的事,而且它將有助于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困難,從而把歐洲文明從毀滅中拯救出來?!?

    他精辟地指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深刻的文化根源:“在我看來,這場戰爭的根源,就是大不列顛的群氓崇拜(worship of the mob)和德意志的強權崇拜(worship of themight)……”與一般人們將一戰爆發的原因歸咎于德意志軍國主義不同,他認為,兩相比較,英美諸國的商業主義與群氓崇拜,才是戰爭的深層原因:“我認為只有當我們鼓足勇氣,不計個人私利,拒絕參與和追隨那些群氓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清除群氓崇拜。伏爾泰曾說:‘正人君子最大的不幸,就是缺乏勇氣?!乙詾?,正是我們自身的自私與怯懦導致了今天世界上的群氓與群氓崇拜。這是因為,自私使我們見利忘義,而怯懦則使我們不敢單個地去反抗群氓。人們往往認為今日世界的主要敵人和危險是德國軍國主義,我則以為它們恰恰是我們自身的自私與怯懦,這二者結合,從而產生了商業主義。這種商業主義精神籠罩世界各地,尤以英美為最,它構成了當今世界的大敵。所以我認為,今日世界真正的、最大的敵人是體現在我們身上的商業主義精神,而不是普魯士德國的軍國主義。這種由自私與怯懦結合而生的商業主義精神,造成了群氓崇拜的泛濫;而正是英國的群氓崇拜教,導致了德國的強權崇拜教和軍國主義,并最終促成了這場戰爭的爆發?!?

    辜鴻銘的分析觸及了一戰的罪惡本質—西方列強出于自私的目的而驅使歐洲人民自相殘殺。他片面的深刻更直抵近代一切帝國主義戰爭的根源—無限擴張的商業主義精神、西方列強窮兇極惡的群氓政治。正是這伙群氓犯下了如焚燒萬國建筑博物館—圓明園、南京大屠殺那樣滔天的罪行。

    3,真正的自由,不可能來自于啟蒙主義空談,也不可能來自于外在宗教或法律約束,而只能來自于每個人的道德自治,即以循規蹈矩,適當地約束自身。

    辜鴻銘銳利的筆觸更深入到西方社會的內部—一個靠教士和警察勉強維持的強盜秩序。西方人往往奢談自由,實際上對自由一無所知:“當今人們愛奢談什么追求自由,可我敢說,要獲得自由,真正的自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循規蹈矩,即學會適當地約束自己??纯锤锩暗闹袊伞抢餂]有教士,沒有警察,沒有市政稅和所得稅,總之,沒有這類使歐美人民苦不欲生的東西。那時的中國人享有較世界其它各民族更多的自由。為什么?因為革命前的中國人循規蹈矩,懂得如何約束自己,如何按照一個良民的標準去辦事?!?

    辜鴻銘揭示出一個簡單但卻被人們有意忽略的重大歷史事實: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中國社會總是靠極少量的警察、監獄、法庭等國家暴力機器,就維持了世界上最為廣土眾民的一個社會的秩序。這一事實表明:古典中國有一套良好的治理系統、一個全民尊仰的道德秩序、一種馴化人類本能情欲的良好教化體系,也就是本書一再提及的政統、道統與學統。僅僅這一事實與現代社會普遍的警力不足、治安惡化、司法腐敗、警察暴力之間的鮮明對比,就已經泄露出西方現代秩序的強盜本質,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4,文明是對兩種自然力——物質力和人類自身情欲的制服,而比物質力量更兇猛、更強大的盲目力量——人類自身的情欲與貪婪,啟蒙主義主導下的現代化進程,不僅對其束手無策,還常常加以錯誤鼓勵。

    辜鴻銘在“導論”中,提出了簡潔而深刻的文明理論:“一切文明都起源于對自然的征服,即,通過征服和控制自然界可怕的物質力量,使人類免受其害。必須承認,今日歐洲的現代文明在征服自然方面是取得了成功,而且迄今為止,尚沒有任何別的文明能達到這一點。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自然力,還存在有一種較自然力更可怕的力量,那就是蘊藏于人心的情欲。自然界的物質力量對人類所能造成的傷害,是沒法與人類情欲所造成的傷害相比的。毫無疑問,如果這一力量—人類情欲—不予以調控的話,那么不僅無所謂文明存在之可言,而且人類的生存也是不可能的?!?

    辜鴻銘一下抓住了現代文明的根本問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自然力,卻無由控制比自然力更可怕、更具危害性的力量—人心中的情欲與貪婪。正是這股力量的泛濫,使人類控制自然力的文明成果被自身的貪婪與殘暴所吞噬。據報道,要拆毀前蘇聯部署在今俄羅斯、烏克蘭等地的核彈與生化武器,至少需要數百億美元,加上研制、生產、部署、維護這些殺人武器的費用,全球多少饑餓的兒童將免于死去!而全球每分鐘消耗的軍費開支,又能挽救多少無辜的生命!這一開支目前仍在無情地上漲!

    面對罪惡的當代世界,辜鴻銘訴求于此前的人類歷史:“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逐漸發現,在征服和控制人類情欲方面,還有一種比物質力更加強大和更加有效的力量名之曰道德力?!币越袢帐澜缛绱她嫶蟮奈镔|力量(生產力、財力),卻找不到消化、控制、協調、合理運用它的道德力量、精神力量,相反,人類的道德精神卻在龐大的物質力量控制、操縱、打擊下一敗涂地,這難道不是現代文明全部困境之病源嗎?讀者若持異議,請打開電視機,隨便瀏覽一下這現代社會的偉大發明的實際內容,看看那數十、上百個頻道的節目,除了少數例外,哪一個頻道不是在向觀眾兜售那些粗俗淺薄的精神垃圾,使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日益白癡化呢?如果你想制作播放一個稍有文化品位的節目,電視臺的編輯一定皺皺眉道:“這種節目……有觀眾嗎?”如果你費勁證明觀眾群的存在,他會又問一句:“廣告贊助商肯出多少錢?”

    現代教育與現代傳播媒介把大眾塑造成粗俗不堪的白癡,然后再將粗俗不堪的文化產品喂到嗷嗷待哺的大眾嘴中,最后宣布:大眾社會已經來臨,一切崇高優美之作都是話語霸權的產物,背棄了為大眾服務的宗旨!如此一來,能使盲目的大眾就范的力量,就是有形或無形的暴力,前者是國家機器,后者是商業機器與傳播媒介。

    5,中國文明特有的治理核心——無需宗教、法庭、軍國主義而使人民自覺遵循道德秩序的“良民宗教”,有效維系了全國公共秩序,培育了全民族深厚的道德責任感與道德自治能力。

    針對這種狀況,辜鴻銘提出了“中國文明中的這種使軍國主義失去必要性的道德力量”—作為中國文明之核心的“良民宗教”:“實際上,在中國,每個個體之所以不感到有用物質力量保護自己的必要,是因為他確信,公理和正義被公認為一種高于物質力的力量,而道德責任感被公認為一種必須服從的東西?!?

    6,仰賴宗教和法律等無效而成本浩大的外在約束機制以維持公共秩序的歐美社會,不值得效法,更不應予以照搬照抄。

    辜鴻銘深刻地指出:“今日歐洲文明的基本謬誤,正根源于對于人性的錯誤認識,即根源于人性本惡的觀念,因為這種錯誤的觀念,歐洲的整個社會結構總要依賴于武力來維系。在歐洲,人們賴以維持社會秩序的有兩樣東西。一是宗教,再是法律,換言之,歐洲人民所以就范于秩序,主要依靠對上帝的敬畏和對法律的畏懼。這里畏懼本身就含有使用強權的意思。而為了保持對上帝的敬畏,歐洲人民不得不養活一大批奢侈而又游手好閑之輩名曰教士,不說別的,僅就其所意味著的巨大奢侈而言,它最終就足以變成歐洲人民不堪忍受的重累?!跀[脫通過敬畏上帝來維持秩序的教士之后,歐洲人民又試圖通過畏懼法律來維持社會秩序,可是要保持對法律的畏懼,歐洲人又不得不養活另一個更加奢侈浪費和游手好閑的階層名曰軍警?,F在,歐洲人民又開始發現用軍警來維護秩序,甚至比用教士還具災難性?!?

    辜鴻銘進而闡發了中國良民宗教的本質特征:“中國的此種良民宗教,是一種不需教士和軍警就能保證全國秩序的宗教。事實證明,由于擁有這種良民宗教,廣大的中國人民,這個人口即使不比整個歐洲大陸人口眾多,至少也和其不相上下的民族,在實際上和實踐上,沒有教士和軍警,卻始終保持著和平與秩序。凡是生活在中國的人都知道,那些教士和軍警,在幫助維持公共秩序方面只起極其不明顯的、微不足道的作用。在中國,只有最愚昧無知的階層才需要教士,只有那最邪惡的罪犯階層才需要軍警?!?

    辜鴻銘以思想家的洞燭幽微,向世界展示了真正的中國財富—那不用教士與警察,就能自動遵守道德秩序的、受古典文明傳統教化熏陶的、真正的中國人:“值此文明瀕臨破產的關頭,在中國這兒,卻存有一筆無法估價的、迄今為止毋容置疑的文明財富。這筆財富不是該國的貿易、鐵路,也不是該國的礦藏、金銀鐵或煤之類。在此,我要指出的是,這筆文明的寶藏,正是中國人—那擁有良民宗教且尚未遭到毀滅的真正的中國人。這真正的中國人,我說,他是一筆文明的財富,是因為他作為一個人,只花銷這個世界極少或幾乎不花費什么,就能規規矩矩就身秩序。確實,在此我倒愿意警告那些歐美人,不要去毀壞這筆文明的財寶;不要去改變和糟蹋那真正的中國人—就像他們今天正努力以他們的‘新學’(New Learning)所做的事情那樣。如果歐美成功地破壞了真正的中國人、那中國式的人,且成功地把他變成一種歐美人,也就是說,將其變成一種需要教士和兵警才能就身秩序的人,那么,無疑地,他們將為這個世界徒增宗教、抑或軍國主義的重累罷了—而這后者在目前正變成對于文明和人性的一種危險和威脅?!?

    7,中國良民宗教的核心,是對家庭的道德責任與對國家民族的無上忠誠。

    辜鴻銘正確地指出了西方社會之亂源:“在歐洲,教士和軍警導致了戰爭,而群氓則帶來革命和混亂。且后者比前者更糟?!彼虼酥厣曜约旱闹腋妫骸皻W洲人民于這場大戰之后,將在中國這兒,找到解決戰后文明難題的鑰匙。我再說一遍,正是在中國,存在一筆無法估價的、迄今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的文明財富。這筆財富,就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擁有歐洲人民戰后重建新文明的奧秘。而這種新文明的奧秘就是我所謂良民宗教。這種良民宗教的第一條原則,是要相信人性本身是善的;相信善的力量;相信美國人愛默生所說的愛和正義的法則之力量與效用??墒?,什么是愛的法則呢?良民宗教教導人們,愛的法則就是要愛你的父母。那么,什么又是正義的法則呢?良民宗教告誡人們,正義的法則就是要真實、可信、忠誠;每個婦人必須無私地絕對地忠誠其丈夫,每個男人必須無私地絕對地忠誠其君主、國王或皇帝。在此,我想最后指出,這種良民宗教的最高責任,就是忠誠之責任(Duty of Loyalty),忠誠,不僅表現在行事上,而且蘊藏于內心?!?

    林毓生在《20世紀中國的反傳統主義與中式烏托邦主義》等論文與專著中,提出了一個極具解釋力的“普遍王權”(universal  king ship)概念,這一概念極恰當地概括了中國古代君主集道統、學統、政統于一身、中國人視皇帝為全國統一、穩定、公平之法理源泉這一歷史傳統,既從深層解釋了中國近代以來激進反傳統主義思想興起泛濫的原因,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自秦漢以來一直作為中國社會穩定之基石的“綱常之教”,正是全體中國人對“普遍王權”、對一種理想狀態的“王道”—受命于天、替天行道的王者主持天下正義這樣一種集穩定秩序與真正自由于一身的政治信仰,這一信仰根源于唐虞時代,由孔子的《春秋》等歷史哲學與社會哲學予以鮮明揭示、標舉,而為中華民族如宗教一般地予以信仰,也成為中華文明長期穩定繁榮的基石。陳寅恪在《王觀堂先生挽詞序》中,將“三綱六紀”之說,喻為柏拉圖之“理念”,可謂深有所見。此等深入中國政治文化命脈之卓識,貫穿于辜鴻銘在大學講堂上的一次現身說法中,古今政治秩序的最后底線活畫而出:如果有人行為不端,人們會大聲訓斥道:“這樣做,還有王法嗎?!”被訓斥者一定為之驚悚恐懼;若在當今所謂法制社會,違法者會與律師私下小聲商議道:“法律雖然如此,但是……”(余略有發揮)前者成就“良民宗教”,后者則為“亂民奸黨”(群氓)之投機鉆營大開僥幸之門。

    西方啟蒙主義的三大教條:自由、平等與博愛,是對中國人的政治信仰—普遍王權的摧毀;因其不可實現的烏托邦性質,亦成為誤導現代人行為的三大思想魔障:因片面強調個人自由與權利,現代社會遂喪失必要權威,呈一盤散沙、各行其是之態;因片面強調人人平等,現代社會遂成為削平一切個性的、大眾暴政橫行的社會,在大眾暴政的盲目與渙散之上的,則是主宰一切的國家機器之橫行無忌,國家與個人之間的緩沖地帶—各種社會組織成為國家機器的附庸,遂使整個社會缺乏國家機器以外的整合中心;延續基督教觀念的近代博愛思想,沒有人間親情的深厚基礎,更無普遍王權(道統、學統、政統合一)的社會寄托,遂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雖能感召少數人,卻無感召大眾的精神效力,現代人因此落入自私的泥潭難以自拔。

    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正文的開頭,以挽歌式的浪漫主義筆調,描繪了中國固有文明的集中體現—傳統中國人的消亡:“目前我們已經看到,典型的中國人—即真正的中國人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的類型的中國人—即進步了的或者說是現代的中國人。事實上在我看來,往日那種典型的中國人在世界各地正趨于消亡。所以,我們應該仔細地看上最后一眼,看看究竟是何物使真正的中國人本質地區別于其他民族,并且區別于正在形成的新型中國人?!?

    8,中國人的溫良性格,乃是同情與智力的罕見結合,是一種純凈而美善的心靈生活長期陶冶的結果。

    辜鴻銘以深切的體會描繪了中國真正的國民性:“首先,我想諸位感觸最深的,一定是在舊式的典型的中國人身上,沒有絲毫的蠻橫、粗野或殘暴。借用一個動物學的術語來說,我們或許可以將真正的中國人稱之為被馴化了的動物?!靡粋€詞可以把典型的中國人所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歸納出來,這就是‘溫良’(gentle)……這種溫良意味著沒有冷酷、過激、粗野和暴力,即沒有任何使諸位感到不快的東西。在真正的中國式的人之中,你能發現一種溫和平靜、莊重老成的神態,正如你在一塊冶煉適度的金屬制品中所能看到的那樣。盡管真正的中國人在物質和精神上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其不足都受到了溫良之性的消弭和補救?!?

    辜鴻銘以細致入微的觀察與體會,分析了中國國民性中這種獨特的溫良:“當你分析一下這種溫良的特性時,就會發現,這種溫良乃是同情與智能(intelligence)這兩樣東西相結合的產物?!祟惖闹悄艿臏亓?,——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產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來源于同情的力量?!袊酥杂羞@種力量、這種強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為他們完全地或幾乎完全地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中國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種情感的生活—這種情感既不來源于感官直覺意義上的那種情感,也不是來源于你們所說的神經系統奔流的情欲那種意義上的情感,而是一種產生于我們人性的深處—心靈的激情或人類之愛那種意義上的情感?!彼偨Y說:“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解開中國人同情心之謎的線索—同情的力量給予真正的中國人以同情感和人類的智慧,造就了他那難以言表的溫良?!?

    他緊跟著分析了中國人的幾個特點:“中國人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國人是用心而非腦去記憶。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靈記事,能夠起到如膠似漆的作用”;“中國一向被視為禮儀之邦,那么其禮貌的本質是什么呢?這就是體諒、照顧他人的感情”;“中國人缺少精確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說依然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心靈是纖細而敏感的,它不像頭腦或智力那樣僵硬、刻板,你不能指望心也像頭腦或智力一樣,去思考那些死板、精確的東西”……

    9,嚴密而刻板的邏輯推理,受到中國人孩童性格的阻礙,中國人需要加以改進,向西方人學習。

    辜鴻銘據此解釋了中國科學思維不夠發達的原因:“正是因為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一種像孩子一樣的生活,所以使得他們在許多方面還顯得那樣幼稚。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即作為一個有著那么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中國人竟然在許多方面至今仍表現得那樣幼稚。這使得一些淺薄的中國留學生認為中國人民未能使文明得到任何發展,中國文明是一個停滯的文明。必須承認,就中國人的智力發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為地限制了。眾所周知,在有些領域中國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沒有什么進步。這不僅有自然方面的,也有純粹抽象科學方面的,諸如數學、邏輯學、形而上學。實際上歐洲語言中‘科學’與‘邏輯’二字,是無法在中文里找到完全對等的詞加以表達的。像孩童一樣過著心靈生活的中國人,對抽象的科學沒有絲毫興趣,因為在這方面心靈與情感無計可施。事實上,每一件無需心靈與情感參與的事,諸如統計表一類的工作,都會引起中國人的反感?!?

    盡管如此,中國人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巨大成就,不僅由古代四大發明等一系列重大發明所證明,更被當代西方學者(如李約瑟)的研究成果所證實。中國人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偉大創造,更是其他文明難以望其項背的:“這種思想和理性的力量,使得中國人成功地解決了社會生活、政府以及文明中許多復雜而困難的問題。我敢斷言,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歐洲民族,都未能取得像中國人這樣輝煌的成績,他們不僅將亞洲大陸上的大部分人口置于一個龐大帝國的統治之下,而且維持了它的和平?!?

    辜鴻銘進一步總結道:“中國人最優秀的特質是當他們過著心靈的生活、像孩子一樣生活時,卻同時具有為中世紀基督徒或其他任何處于初級階段的民族所沒有的思想與理性的力量。換句話說,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是: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它既有著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夠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

    10,中國永葆文明青春的奧秘,在于孩童般的赤子之心與成人智力的完美調合,是不朽的民族靈魂之所在。

    辜鴻銘以詩人的感觸與筆調,直探入民族靈魂的最深處,那深不可測的民族生命的清澈之泉:“因此,我們與其說中國人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不如說它是一個永不衰老的民族。簡言之,作為一個民族,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就在于他們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F在我們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問題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真正的中國人就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過著心靈生活的這樣一種人。簡言之,真正的中國人有著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種真正的人類的智能,是同情與智能的有機結合。它使人的心與腦得以調和??傊?,它是心靈與理智的和諧。如果說中華民族之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

    《中國人的精神》對偉大的中國靈魂與民族精神的詩一般的禮贊與謳歌,同時也反照出西方文化精神的淺俗與狂亂:“歐洲的文明是為瓜分利益而斗爭的戰場。在這種為瓜分利益而進行的連續不斷的戰爭中,一方面是科學與藝術的對壘,另一方面則是宗教與哲學的對立。事實上,這一可怕的戰場存在于人們的頭腦和心靈中—存在于心靈與理智之間—造成了永恒的沖突和混亂?!瓝Q句話說,在現代歐洲,宗教拯救人的心卻忽略了人的頭腦;哲學滿足了人頭腦的需要,但又忽視了人心靈的渴望?!?

    11,頭腦與心靈的沖突,是西方現代啟蒙文明不可克服的內在缺陷。

    理智與情感、頭腦與心靈之間的永恒沖突與矛盾,是西方一切文化的根本缺陷。這種缺陷是現代文明自我分裂的最深層的原因?,F代思想與現代學術、現代教育與現代文化,也因此陷入深刻的、難以自拔的自我分裂之中。辜鴻銘從宗教文化學的角度,成功地分析了現代學術中重要問題:“中國人,即使是一般大眾也沒有宗教需要,這個如此奇特的現象應該做何解釋呢?”他的發現是:“這種人類社會與文明的綜合體—儒學取代了宗教?!鍖W的偉大之處也就在于此。儒學不是宗教卻能取代宗教,使人們不再需要宗教?!?

    12,人渴望安全與永恒,這一存在感的偉大泉源,在儒家思想之中。

    辜鴻銘以深厚的中西學術功底,分析了人類的宗教需要:“不像野獸僅留意眼前,人類還需要回憶歷史、展望未來—這就使人感到有必要懂得大自然的奧秘?!虼?,人們需要科學、藝術和哲學,出于同樣的原因,也需要宗教,以便減輕神秘的大自然、這個難以理解的世界所帶來的重壓?!瓕τ诖蠖鄶等藖碚f,他們既不是詩人和藝術家,也不是哲人和科學家,而是一群凡夫俗子。對于他們來說,生活充滿了困苦,每時每刻都要經受著各種事故的打擊,既有來自自然界的恐怖暴力,也有來自同胞的冷酷無情。有什么東西能夠幫助人類減輕這個神秘莫測的世界所造成的重壓?唯有宗教。但宗教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我認為宗教給人以安全感和永恒感。在自然力的恫嚇下,在冷酷無情的同胞面前,在令人恐怖的大自然的神秘感的驅使下,普通百姓們轉而求助于宗教—在這個避難所里他們找到了安全感。他們確信有一個超自然之物以絕對權力控制著那些給予他們打擊的力量。此外,現實中那永恒的變換、人生的變故—從出生,經兒童、青年、老年直至死亡,這些神秘的、不確定的現象,同樣使人們需要一個避風港—在那里他們得到了永恒感,確定對于來世的信念?!彼虼藬喽ǎ骸霸谌鍖W中必定存在像宗教那樣能給眾生以安全感和永恒感的東西?!?

    他追溯孔子所處的時代與孔子思想的關系:“孔子生活在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那時封建時代已進入末期。半宗法式的社會秩序和統治方式必須擴展和重建。這種巨大的變化不僅必然帶來了世界的無序,而且造成了人們思想的混亂?!诳鬃由畹臅r代里,中國也同現在的歐洲一樣,人們的心靈與頭腦曾發生過可怕的沖突。生活在孔子時代的中國人擁有一套龐大的制度體系。確立的事物、公認的教義風俗和法律—事實上,擁有一套他們從祖先那里繼承下來的社會制度和文明。然而,他們的生活卻不得不發生變化?!袊嗽诙灏倌昵暗挠X醒,探尋事件的因果,這無異于歐洲所謂的現代精神—自由主義精神,追尋事物因果的探索精神。有著這種現代精神的中國人,認識到傳統的社會秩序和文明與現實生活已不甚相符,他們不僅要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和文明,而且還要為之尋找一個基礎。但是在中國,為這個新秩序和文明尋找基礎的嘗試均告失敗。有的滿足了人的頭腦—滿足了中國人理性的需要,但未能使人的心靈得到撫慰。有的滿足了心靈的渴望,卻又忽略了頭腦的需求?!?

    13,孔子儒家的精髓,在于讓頭腦與心靈協調一致:頭腦智力所建立的器物-技藝文明,不應當被否棄(道家、佛教等宗教思想常如此錯誤主張),而是要賦予這些器物-技藝文明一個正確的道德方向與基礎,使之也能呼應心靈對溫情、愛、自由的需求,而不僅僅是驅使心靈為智力所奴役。

    孔子之所以高出先秦諸子之上而為萬世師表,就在于:“同樣是看到了社會與文明造成的苦難和犧牲,孔子卻認為錯誤不在于社會與文明本身,而在于這個社會與文明的發展方向上,在于人們為這個社會與文明打下了錯誤的基礎??鬃痈嬖V中國人不要拋棄他們的文明—在一個有著真實基礎的社會與文明中,人們同樣能夠過上真正的生活、過著心靈的生活。實際上孔子畢生都致力于為社會和文明規定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給它一個真實的基礎,并阻止文明的毀滅?!斂鬃涌吹街袊拿鬟@一建筑已不可避免地趨于毀滅時,他自認只能搶救出一些圖紙。這些被搶救出來的東西現在被保存在中國古老的經書中—即著名的五經之中。因此我認為孔子對中華民族的一大貢獻,在于他搶救出了中國文明的藍圖?!辈粌H如此,“孔子的最大貢獻是按照文明的藍圖做了新的綜合與闡發。經過他的闡發,中國人民擁有了一個真正的國家觀念—為國家奠定了一個真實的、合理的、永久的、絕對的基礎?!?

    14,孔子的偉大歷史功績在于:從熊熊燃燒的西周禮樂大廈中,搶救出人類文明生活的藍圖,并加以新的綜合與闡發,從而促使中國人(也是全人類)樹立起一個真實、合理、永久、絕對的國家大一統觀念(也就是21世紀人類大一統共同體的合理觀念)并為此擔當道德責任。

    儒家思想奠定了中華文明的根本準則:“儒學在中國已得到了全民的信仰,它的規范為全民族所遵從?!彼侨祟愇拿魃钆c社會責任感的偉大源泉:“儒教認為沒有個人的生活,作為個人,他的生活與他人及國家密切相關?!傊?,歐洲人心目中的宗教,企圖使每一個人都變成一個完人,一個圣者、一個佛陀和一個天使。相反,儒教卻僅僅限于使其成為一個好的百姓,一個孝子良民而已。換言之,歐洲人的宗教會這么說—‘如果你要信教,你就一定要成為一個圣徒、一個佛陀和天使?!褰虅t言道—‘如果你能夠像孝順的兒子和善良的臣民那樣生活,你就入了教?!?

    辜鴻銘進一步指出了儒教與世界上其他宗教的根本區別:“儒教與歐洲人心目中的宗教如基督教、佛教之間真正的不同在于:一個是個人的宗教或稱教堂宗教,另一個則是社會的宗教或稱國教。我說孔子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是給予了人們真正的國家觀念??鬃诱菫榱速x予人們真正的國家觀念而創立了儒教。在歐洲,政治成了一門科學,而在中國,自孔子以來,政治則成為一種宗教。簡言之,孔子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即在于他給了人們一個社會宗教或稱為國教??鬃拥淖诮趟枷敕从吃谒砟甑囊徊恐髦?,書名為《春秋》。之所以如此取名,是因為該書揭示了國家治亂的根源—道德?!谶@部書中,孔子描述了腐敗的國家、衰落的文明所帶來的苦難與不幸,指出問題的根源在于人們沒有一個正確的國家觀念,對自己的責任沒有正確的認識—他們不懂得個人應該服從國家、忠于君主?!?

    15,孔子把一切社會關系的核心——君子之道,提煉為永恒不朽的有關榮耀、名譽與責任的道德法典——儒家綱常名教的大憲章(余謂之“古典憲政的基礎”)。

    辜鴻銘的分析緊扣中國歷史的實際狀況:“孔子教導人們,人類社會的所有關系之中,除了利害這種基本動機外,還有一種更為高尚的動機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這就是責任。在人類社會所有關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責任。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民與君之間也存在這種高尚的責任動機,并使他們的行為受到了影響和激勵。然而,這種責任的合理的基礎又是什么呢?在孔子以前的封建時代,是一種宗法的社會秩序和統治的形式,當時的國家就是或大或小的宗族。人民無需去弄清并確定他們國家的責任,因為他們的所有成員都屬于一個氏族或宗族。血緣關系或天倫已足使他們服從國王,而國王也就是氏族或宗族中的長輩。但是到了孔子的時代,封建時代已經到了末期,國家已經超出了宗族的范圍,臣民也不再僅僅限于氏族或宗話的成員。因此民對君的責任關系就需要有一個新的、明確的、合理的、堅實的基礎?!?

    辜鴻銘將《春秋》正確地解釋為“名分大義”:“我將其譯為有關名譽與責任的重大原則?!鍖W被稱為名教—名譽的宗教??鬃咏陶d中的另一個詞是‘君子之道’……它最接近于歐洲人語言中的道德法則—照字面直譯為君子法。實際上,孔子全部的哲學體系和道德教誨可以歸納為一句,即‘君子之道’??鬃訉⑦@一思想編纂成典并使之成為宗教—國教。國教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名分大義’—關于名譽與責任的原則—或許可以稱之為‘名譽大法典’?!?

    辜鴻銘抓住了古典中國之神髓:“孔子在國教中教導人們,君子之道、人的廉恥感不僅是一個國家,而且是所有社會和文明的合理的、永久的、絕對的基礎,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瓰榱耸股鐣拿恳徊糠侄嫉靡赃\轉,廉恥感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絕對必需的。正如諺語所說:‘竊賊亦有廉恥之心?!藛适Я肆異u,所有的社會與文明就會在傾刻間崩潰?!瓕嶋H上,人沒有了廉恥感,社會就只能依靠暴力來維持一段短暫的時間。但我可以證明,暴力無法使一個社會長治久安?!?

    他批判西方文明所塑造的現代社會說:“在現代社會中,律師、政客、官員和總統之欺詐,便是卡萊爾所說的魔鬼般的罪惡?,F代社會公職人員的欺詐和偽善,使得他們一面聲稱政治無道德可言,一面又在動聽地大談什么社會之安,國家之善?!@一切,乃是我們所見到的現代社會的真實寫照。一言以蔽之,正是這種欺詐與暴力的結合—耶穌會主義與軍國主義的攜手,律師與警察的合作,造就了現代社會的無政府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這種踐踏道德的暴力和欺詐的結合,使人產生了瘋狂,這種瘋狂促使無政府主義者向共和國的律師、政客、官員和總統投擲炸彈?!爆F代恐怖主義是現代強盜秩序的必然產物。這樣一個社會,既無法善始,更難以善終:“事實上,如果一個社會、一個人喪失了廉恥,政治沒有了道德,那么我敢說這個社會最終是無法維持下去的。因為在那樣一個社會里,律師、政客、官員、總統靠欺詐的手段指揮警察來維持社會?!窠袢帐澜缫话?,人們的廉恥喪盡,政治亦無道德可言?!?

    辜鴻銘回顧人類婚姻、家庭、宗族制度的歷史:“在社會生活中,即使是賭博、經商這一類的小事,廉恥感都是如此重要和必不可少,那么對于人類已經建立起來的兩個最基本的制度:家庭與國家來說,廉恥感是何等的重要和不可或缺?!忻褡宓奈拿魇房偸鞘加诨橐鲋贫鹊拇_立,……后來,中國出現了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中國法律的締造者,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周公。他制訂并確立了形成文字的君子法,即關于得體的行為方式的法律。這部由周公制訂的第一部形成文字的君子法為著名的周禮—周公之禮?!@種神圣的婚姻制度,這個前儒教,使中國人建立了家庭制度,并令中國人的家庭得到了鞏固和持久地維系?;蛟S可以將這個前儒教、周公的君子法稱為家庭宗教,以區別于孔子后來所傳的國教?!?

    孔子繼周公而為晚周最偉大的政治家:“神圣的婚姻鞏固了家庭,使之得到長久的維系,沒有了它,人類便將會滅絕。忠誠之道則鞏固了國家,使之長存不朽,沒有了它,人類社會和文明都將遭到毀滅,人類自身也將退化成野蠻人或是動物。因此,我說孔子對中國人民最偉大的貢獻是給予中國人一個真正的國家觀念—一個有著真實的、合理的、不朽的、完善基礎的國家觀念,并且給中國人創立了一個宗教—國家宗教?!鬃拥倪@部傳授忠誠之道的著作,就是中華民族的大憲章?!@種神圣的契約、這部名譽法典,不僅是中國和政府,而且中國文明的唯一一部真實的憲法?!?

    而今,每一個炎黃子孫,無論生活在什麼地方,也無論屬何種階層、黨派與政見,全一心向慕中國自己的民族文化,這一對中華民族的無上忠誠,全由圣人“忠誠之道”所賜:“由于這種忠誠之道的影響,在中華帝國的每個男人、婦女和兒童的心目中,皇帝被賦予了絕對的、超自然和全能的力量。而且正是這種絕對的、超自然的、全能的皇權信仰,給予了中國人民一種安全感,就像基他國家的大眾從信奉上帝而得到的安全感一樣。對絕對的、超自然的、全能的皇權的信仰,也使得中國人民形成了國家是絕對牢固和永恒的思想。這種國家是絕對牢固和永恒的認識,又使人們體會到社會發展無限的連續性和持久性。并由此最終使中國人民感受到了族類的不朽。族類不朽的意識起源于對全能皇權的信仰,對全能皇權的信仰產生了忠誠之道。因此,在其他國家中,是信仰來世的宗教給予了大眾以永恒感,而在中國,這種永恒感則來自忠誠之道?!倍嗌傺S兒女為祖國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在他們的心目中,國家不是由一個政府所能代表的,中國所代表、所象征的,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精神價值。這種價值、這種人與人之間(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的仁愛與忠誠,是人自我振拔于禽獸之上、享受其所以為人的終極價值與宇宙真理之所在。

    16,正是儒家綱常名教的反復教化與培育,使中國人獲得了民族永生、國家永生的族類不朽感,使國人甘愿為這種永恒不朽感而奮勇獻身。
    辜鴻銘透徹地分析了中國人的政治信仰:“進一步說,正如孔子所傳授的忠誠之道,使人們在國家方面感受到民族的永生,同樣,儒教所宣傳的祖先崇拜,又使人們在家庭中體認到族類的不朽。事實上,中國的祖先崇拜與其說是建立在對來世的信仰之上,不如說是建立在對族類不朽的信仰之上。當一個中國人臨死的時候,他并不是靠相信還有來生而得到安慰,而是相信他的子子孫孫都將記住他、思念他、熱愛他,直到永遠。在中國人的想象中,死亡就仿佛是將要開始的一次極漫長的旅行,在幽冥之中或許還有與親人重逢的可能。因此,儒教中的祖先崇拜和忠誠之道,使中國人民在活著的時候得到了生存的永恒感,而當他們面臨死亡時,又由此得到了慰藉。在其他國家中,這種對大眾的慰藉則是來自信仰來世的宗教。中國人民對祖先的崇拜與對皇帝的效忠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原因正在于此?!虼?,反映在國教之中的孔子的教育體系,其實只包含了兩項內容:對皇帝盡忠、對父母盡孝—即中國人的忠孝。事實上,在中國的儒教或國教之中,有三項最基本的信仰,在中國被稱之為三綱?!?

    17,儒家綱常名教之道,是中國人有關神圣宇宙秩序的根本知識與根本信念。

    綱常之教并非近代以來全盤西化論者所批判的“愚忠”,而是對宇宙神圣秩序的深刻信仰:“富于智慧的人們,其心中的上帝有別于常人。他們對上帝的信仰,就是斯賓諾莎所說的對神圣的宇宙秩序的信仰??鬃釉f過:五十而知天命—懂得神圣的宇宙秩序?!谥袊恼軐W語言中,它被稱之為‘道’。但是無論被賦予了什么名字,它只是一種關于神圣的宇宙秩序的知識。這種知識使富于智慧的人們認識到,道德規范或‘道’屬于宇宙秩序的一部分,所以必須遵守?!睋Q言之,忠君不是盲目地忠于一個具體的君主,而是忠于一種道德理想:當某一具體的君主合乎這一理想時,儒臣必須全力輔佐他;如果他是昏君,則儒臣必須以死相諫。對于真正的儒家士大夫來說,君主受命于天,臣子則又受命于君,君臣實際上同受命于此天命,君臣共同對此天命負責,猶如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斷無君滅臣榮之理,故宋君已死,文天祥必死之而后快。文天祥所殉,并非具體的某個君主,而是中華固有文明之道德理想,是故真正的儒者,必如羅斯金所謂的“真正的戰士”—不以攻城略地、殺死敵軍為目標,而是以被敵人殺死為目標,即孫子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真正的戰士不是靠計謀、不費一兵一卒戰勝敵人,而是以勇于犧牲的道德熱忱,使敵軍喪膽。觀古人治兵之最高境界,以此。近人曾國藩、毛澤東治兵,庶幾近之。

    卡萊爾《法國革命》云:“戰爭從荷馬時代就開始了,那時的人們已是一群好斗的烏合之眾,但從那時,戰爭就幾乎不值得去看、去讀、去回憶了?!保ā犊ㄈR爾》89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兒時看西方電影,頗不解西方騎士風度的軍人,在軍鼓的伴奏下,冒著如雨的箭石,排成方陣整齊地前進:難道他們是在自愿送死嗎?如今才明白:現代科技以遠程武器裝備的所謂現代軍隊,只不過是對戰士和平民一起屠殺的膽小鬼!某日于火車上讀孟森先生的《明史講義》,讀至某人因諍諫朱元璋而被賜死,該人從容謂臨朝史官曰:“學士記之:某年某月某日,皇上濫殺無罪之臣!”余掩卷泣下—余終于領悟了中國人對一切勢力也不足以摧毀之道德精神之偉大信仰;終于領悟了中國人對歷史公正的無上信念;終于領悟了中國士人“威武不屈”、九死不悔之偉大品格!

    現代化可以滿足人的外在的一切,卻不能滿足人的心:“理性通常被理解為一種思維推理的力量,它是人頭腦中的一個緩慢的思維過程,可以使我們區分和認知事物外形可定義的特征?!劣谑欠腔蚬哪切o法名狀的、活生生的絕對的本質,或者說公正的生命與靈魂,單是理性,我們的思維能力是無能為力的?!?

    18,儒家的君子之道,是對宇宙公正秩序的活生生的把握與遵從,這種活生生的把握與遵從,并非靠外在強迫,而是激發于人類從男女之愛發端,進而普遍建立起來的、對一切生命關系的恩愛之情,即仁愛。

    辜鴻銘精辟地解釋說:“孔子的君子之道不是別的,正是一種廉恥感?!菍κ欠腔蚬?,對稱作廉恥的公正之生命與靈魂,對那種無法名狀的絕對本質之一種本能的、活生生的洞察與把握?!?

    這種對公正之道的活生生的把握,就是仁愛:“是愛使人們明白孔子的君子之道—可以這么說,是男女之愛產生了君子之道,由此,人類不僅建立了社會和文明,而且創建了宗教—確立了對上帝的信仰?!又烙蓯鄱?。人類首先自男女之間學到了愛,但人類之愛并不僅限于男女之愛,它包括了人類所有純真的感情,這里既有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那種親情,也含有人類對于萬事萬物所抱有的慈愛、憐憫、同情和仁義之心。事實上,人類所有純真的情感均可以容納在一個中國字中,這就是‘仁’。在歐洲語言中,古老的基督教術語中的神性(godliness)一詞與‘仁’的意義最接近。因為‘仁’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神圣的、超凡的品質。在現代術語中,‘仁’相當于仁慈、人類之愛,或簡稱愛。簡言之,宗教的靈魂、宗教的感化力的源泉便來自于這個中國字:‘仁’,來自愛—不管你如何稱呼它,在這個世界上,這種愛最初是起自夫婦。宗教的感化力就在于此,這也是宗教中的至上之德?!?

    19,培育人生之神性的仁愛神性感情的社會機制,在中國學校的儒家六經教育的深厚傳統之中,另一社會機制,則是中國家庭中的父子長幼之愛的反復熏陶與培育。

    辜鴻銘深刻地指出儒家教化超過教堂禮拜的偉大而獨特的體系:“儒教也利用一種相當于教堂的組織來使人服從道德規范。在中國的儒教里,這個組織就是學校。在中國,學校就是孔子國家宗教里的教堂。正如你們所知,在中文里,宗教與教育所用的是同一個‘教’字?!c現代歐美的學校不同,中國學校的教育目的和目標不是教人如何謀生、賺錢,……實質上,中國的學校是以教人明辨是非為目標的?!?

    盡管受到人們真誠的信仰,但孔子不是宗教教主:“在中國,學?!鬃訃痰慕烫?,它不是靠鼓勵、煽動對孔子狂熱的、無限的個人崇拜來激發人們的熱情。事實上,孔子在世之時,并沒有鼓勵弟子對他進行狂熱的、無限的個人崇拜。直到他死后,才被人們尊奉為至圣先師,并為世人所熟知。然而,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孔子都沒有像教主那樣,受到過狂熱的、無限的個人崇拜?!痛硕?,孔子不屬于宗教創始者那一類人。要成為歐洲意義上的宗教創始者,一個人就必須有著強烈的、變態的個性特征??鬃拥拇_是中國商王朝貴族的后裔。商族人有著富于激情的特性,就像希伯萊民族一樣。但是,孔子又生活在周王朝時期,周人如同古希臘人,富于完美的智力。這樣孔子,如果可以打個比方,他是生在希伯萊,具有希伯萊民族激情充沛的特性,又在最完美的古希臘智識文化中受到訓育,擁有了這一完美文化所能給予的東西?!驗榭鬃泳哂刑叩奈幕仞B,所以他不屬于宗教創始者那一類人。實際上,孔子生前除了最親密的弟子之外,他是鮮為人知的?!?

    中國的六經教育,是中華文明長期穩定繁榮的奧妙之所在:“中國的學校又是如何激發人們的熱情、使之服從道德規范的呢?孔子說:‘在教育過程中,是以《詩》進行情感教育,以《禮》進行是非教育,以《樂》完善人的品性?!瘜W?!袊鴩讨械慕烫?,教人以詩文,培養人美好的感情,使之服從道德行為規范。事實上,正如我曾說過的那樣,所有偉大的文學作品都能像宗教一樣使人受到感動?!瓕嵸|上,在學?!袊鴩痰慕烫美?,一切文雅、有價值的美好東西都得到了傳授。學校讓學生不斷想著這些美好的事物,自然激發出人之向善的情感,從而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

    中國人的另一個教堂是家庭:“更準確地說,在中國的國教里,相當于其他國家宗教的教堂是—家庭。在中國,孔子國家宗教的真正教堂是家庭,學校只是它的附屬之物。有著祖先牌位的家庭,在每個村莊或城鎮散布著的有祖先祠堂或廟宇的家庭,才是國教的真正的教堂?!鬃拥膰易诮棠軌蚴谷朔牡赖乱幏?,但這一宗教的真正力量,其感染力的源泉,則是來自于人們對父母的愛?;浇痰慕烫媒虒藗?;‘要熱愛上帝?!袊鴩痰慕烫谩┲嫦扰莆坏募彝t教導人們;‘要熱愛你們的父母?!褰?,中國的國家宗教,它的感染力來自對父母的愛……”中國人在5000年的歷史與文明生活中,從來不知道“家庭破裂”為何物,更不知道青少年犯罪是怎樣的:如果一個社會基本細胞—家庭以及學校是健康的,怎麼會出現青少年犯罪這樣現代社會的普遍問題!

    20,中國人根本無須任何教堂或任何世俗教義,就能憑深入汲取儒家教化之溫柔敦厚之美麗心境,沉浸在“如沐天恩的寧靜”與廣大的幸福感之中,這就是至為寶貴、舉世罕匹的“中國精神”之所在。

    “一個喪失了民族精神、種族精神的中國人,就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了?!蔽覀兛梢越又鉴欍懻f:一個喪失了民族精神與文化傳統的中國社會,也不是純正而健康的中國社會了。

    辜鴻銘歸納總結說:“中國人的精神……不是你們所說的大腦活動的產物。我要告訴你們,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心靈狀態、一種靈魂趨向,你無法像學習速記或世界語那樣去把握它—簡而言之,它是一種心境,或用詩的語句來說,一種恬靜如沐天恩的心境?!?

    詩人華滋華斯:《廷滕寺》如此描繪這種精神:

    “我同樣深信,是這些自然景物

    給了我一份更其崇高的厚禮——

    一種欣幸的、如沐天恩的心境;

    在此心境里,人生之謎的重負,

    幽晦難明的世界的如磐重壓,

    都趨于輕緩;在此安恬心境里,

    慈愛與溫情為我們循循引路,

    ……

    軀殼已昏昏入睡,我們成了

    翩躚的靈魂;萬象的和諧與愉悅

    以其深厚力量,賦予我們

    安祥靜穆的眼光,憑此,才得以

    洞察物象的生命?!?

    自1915年辜鴻銘發表《中國人的精神》以來,100年間,有關中華文明的論述汗牛充棟、魚龍混雜,而在立意宏大和見解精湛上,迄今沒有能超越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和柳詒征《中國文化史》等“民國七賢”偉大著述者。晚周叔孫豹曰:“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雖久不廢,謂之不朽?!比缃褚灰粰z驗辜鴻銘等“民國七賢”的基本論斷,無一過時,無一大誤,堪稱“傲立于天地之間”的不朽之言也。

    歡迎關注毛峰微信公眾號“清風廬”:houseofwinds

    【責任編輯:管理員】
    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國際文化傳播學、中國國學傳播、西方哲學藝術等人文研究。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